2025年7月9日晚,“紅色隨想”上海學生民族樂團及聯盟十周年系列音樂會在上交音樂廳落下帷幕。
這場以“一日三場”聯演為特色的音樂盛宴,用民族器樂的鏗鏘韻律紀念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更以三代音樂人“大手牽小手”的傳承圖景,展現了上海民樂教育十年深耕的豐碩成果。
音樂會以學段為脈絡,構建起中小學、高校、樂團專場的梯隊式演出矩陣。中小學專場中,上海市楊浦高級中學合奏的《我的祖國》拉開序幕,熟悉的旋律在少年們的演繹下既保留著對家國的深情,又透著蓬勃朝氣;復旦大學第二附屬學校的《挑山》以明快節奏勾勒新時代奮斗圖景,與中國福利會少年宮弦樂重奏的《游擊隊之歌》形成跨越時空的呼應,前者展現當代少年的擔當,后者則用靈動音符重現革命年代的青春力量。
高校專場則凸顯創新探索。上海師范大學的打擊樂重奏《玄鼓》以震撼鼓點詮釋傳統韻律的現代表達;復旦大學學生民樂團演繹的《望岳》用絲竹之聲勾勒“會當凌絕頂”的豪邁;上海財經大學民樂團奏響的《唱支山歌給黨聽》與《戰馬奔騰》,一柔一剛間盡顯青年學子對紅色文化的深刻理解。
壓軸的樂團十周年專場特邀中央民族樂團首席指揮劉沙執棒,與上海民族樂團青年演奏家及百余名大中小學生聯袂獻藝。
開場的打擊樂重奏《古風》以遠古韻律喚醒文化記憶,拉弦樂合奏《游擊隊之歌》則用整齊劃一的弓法展現少年們的默契;《鬧紅火》的歡騰鼓點與《躍龍》的靈動絲弦,交替呈現民族音樂的多元面貌。
當《達勃河隨想曲》的悠揚旋律響起,劉沙指揮的細膩處理讓樂曲中的民族風情與史詩感交織;《花開中國》《太陽歌》連續奏響,張朝筆下的明快旋律與學生們的熱情演繹相得益彰。
終曲《四季留園》成為全場高潮,特邀演奏家盧璐、李勝男、竇強與學生們并肩演奏,王丹紅筆下的園林意境在絲竹聲中流轉,既顯江南雅致,又藏少年銳氣,完美詮釋了“薪火相傳”的深意。
上海學生民樂聯盟自2015年成立以來,吸納160家市級單位,覆蓋全市21所高校、16個區,讓10萬名師生在民樂熏陶中厚植文化自信。
從延安中學的《青青思念》到華東師范大學的《月兒高》,從中小學生的青澀真摯到專業樂團的精湛演繹,這場跨越十二小時的音樂盛宴,不僅是一場演出,更是一堂生動的美育課。當最后一個音符消散在音樂廳上空,民樂傳承的種子已在更多青少年心中扎根。
原標題:《演界 | 絲弦十載奏華章,上海學生民族樂團音樂會亮相夏季音樂節》
欄目主編:張春海 文字編輯:蔣迪雯
來源:作者:解放日報 董天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