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五點半,平壤的統一大街還籠罩在薄霧中。公交站臺前已排起蜿蜒的隊伍 ——穿深色工裝的男人夾著《勞動新聞》報紙,戴頭巾的婦女拎著布包裹的飯盒,穿校服的少年背著洗得發白的書包。隊伍靜得出奇,無人交談,無人張望,更無人低頭刷手機。當銹紅色的有軌電車拖著電火花駛來時,隊伍如精密齒輪般有序移動:老人自覺退后,孕婦被攙扶著先上車,穿軍裝的士兵把座位讓給抱嬰兒的母親。車廂很快塞滿百余人,卻只聽見翻報紙的沙沙聲,連咳嗽都被刻意壓低
司機老金撫摸著捷克產T3電車的儀表盤,那上面的里程表已轉過第三圈。這輛1970年代從捷克斯洛伐克進口的老爺車,頂棚掛著流蘇裝飾,操控臺插著塑料花,車身五顆銅星在晨光中微閃——那是安全行駛五十萬公里的榮譽勛章?!懊款w星代表十年無事故?!崩辖鹩媒q布擦拭方向盤,“去年我得了第五顆,獎勵了雙倍肉票?!?/p>
綠蔭下的寧靜:一座沒有垃圾的城市
平壤的清晨不只屬于公交車輪與軌道的摩擦聲。當第一縷陽光掠過大同江,穿淡綠制服的女人們已蹲在路邊,用小鑷子夾起草縫里的落葉。在烏灘江岸大街,志愿者女孩們跪在草坪上清理雜物,指尖被露水浸得發紅。“植樹造林是真正的愛國者?!睂в沃钢p擺的江岸,“這里以前叫柳京,現在綠化率80%?!?/p>
路過一所中學時,足球場泛著翡翠般的光澤,走近才發現是仿真草坪。一位教師解釋:“真草維護耗水,雨季積水還會耽誤訓練?!倍诮纸?,新婚夫婦正將松樹苗栽進指定坑位,穿制服的園林工立即上前培土——這是政府為新人特設的“愛情常青樹”計劃
平壤的公共交通堪稱“移動歷史展廳”:
有軌電車:三條主線串聯全城。1號線駛向萬景臺時需經過大同江老橋,因橋梁老化限速15公里,乘客常笑稱“比走路快不了多少”
無軌電車:頭頂“雙辮子”的橘色車隊多是中國捐贈,車內木質座椅磨出包漿,女乘務員的肥皂水抹布每天要涮洗二十次
最深地鐵:深入地下200米的榮光站,水晶吊燈照亮墻上的千里馬壁畫。電梯下降需兩分半鐘,期間廣播播放《金日成將軍之歌》。穿制服的乘務員在車門關閉前會吹三聲銅哨,哨音在穹頂久久回蕩
票價低廉得驚人——無論電車還是地鐵,單程僅需5朝元(約0.3元人民幣)。通勤高峰時,日均70萬人次擠進地鐵,車廂里卻罕見喧嘩。一位留學生說:“他們用眼神交流,孕婦起身時總有四五雙手同時去扶。”
“自強力”:刻在骨子里的驕傲
“請看,這是朝鮮國產的‘雙鴿’客車!”陪同參觀的公務員車同志拍著電車外殼,神情驕傲。車頂32塊太陽能板在陽光下泛著藍光,盡管導游私下透露電池板來自丹東,電動機是逆向測繪蘇聯技術
在萬景臺金日成故居,講解員崔女士指向遠方:“核試驗場在那邊。沒有糖塊可以,沒有子彈不行!”她胸前的徽章與身后壁畫輝映,壁畫里火箭升空,兩個孩子鼓掌歡呼。當被問及國際制裁,車同志挺直腰板:“天上飛的國產飛機,地下跑的國產地鐵,這就是‘自強力’!”
夜幕降臨時,普通江超市燈火通明。貨架上既有中國產的海飛絲洗發水(58100朝元/瓶),也有本地“金剛山”牌餅干。一位女士的推車堆滿巧克力面包,收銀員清點著她遞來的厚疊鈔票——相當于普通工人半年工資
羊角島賓館外的路燈下,三輪車攤主李英姬裹緊頭巾。她的尿素袋里塞滿義烏產保暖內衣:“中國游客最愛買,一件賺三倍。”見巡邏兵走近,她迅速收攤消失在小巷。而在賓館頂層的旋轉餐廳,穿阿瑪尼西裝的男子搖晃長城干紅,對同伴低語:“下月去義烏考察摩托車配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