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光灑在整潔的街道上,平壤的一天在有軌電車的叮當聲中開啟
清晨的鴨綠江畔,薄霧還未完全散去。對岸朝鮮百姓的生活圖景已緩緩展開:兩名穿著軍大衣的男子在江邊巡邏;幾位婦女蹲在老舊的卡車旁輕聲交談;停車棚里整齊排列的自行車旁,幾位朝鮮男子蹲坐著休息。新的一天開始了,在神秘面紗背后,是普通人對生活的熱愛與堅守
駛向平壤:綠皮專列上的六個小時
從丹東出發的K27次列車,是連接中朝兩國的“財富列車”。跨過鴨綠江,抵達朝鮮邊境新義州后,列車將停留兩小時接受檢查。手機、電腦等電子設備可以攜帶,但里面的內容必須“干凈”,長焦相機則不被允許
列車重新啟動后,220公里的路程需要行駛整整六個小時。車廂里干凈整潔,木制座椅讓人仿佛穿越時光。窗外是朝鮮的鄉村景象:農田交錯,泥土小路縱橫,偶爾能看到農人抬頭望一眼駛過的列車,隨即又專注于自己的勞作
“綠皮專列”上也有朝鮮乘客,他們大多安靜地坐著,對車廂里的外國游客習以為常。手機信號在這里消失了,人們反而開始面對面交談。推著售貨小車的乘務員穿梭在過道,售賣簡單的零食和盒飯。時間在車輪與鐵軌的碰撞聲中緩緩流淌
平壤印象:色彩與寂靜的交響
當列車終于抵達平壤,眼前的景象令人驚訝。這座城市并非想象中的單調灰色,而是色彩明快的建筑群——二三十層甚至四十層的高樓并不少見,大多被漆成青綠、粉紅、土黃等顏色。每一家的陽臺上幾乎都擺放著三四盆小花,展現出朝鮮人浪漫的一面
平壤的街道寬闊整潔,兩旁綠化精心修剪。最引人注目的是街道上的寧靜——汽車稀少,沒有堵車,甚至紅綠燈也寥寥無幾。偶爾駛過的車輛中,能看到中國的比亞迪、華泰以及德國大眾等品牌,甚至還有奔馳、路虎等豪華車
在平壤街頭,男女著裝形成有趣對比。男人們大多穿著灰色、黑色或褐色的人民裝,樸素而統一;女人們卻時尚得多,她們身著風衣、短裙和高跟鞋,有的還穿著半透明的黑色絲襪,衣服顏色鮮艷亮麗,嫩綠、亮粉、大紅都很常見,不少人還化了精致的妝容
流動的血管:平壤的公共交通
在平壤,有軌電車是街頭最常見的交通工具。它們基本上有兩種:一種是頭上長有兩個“長辮子”,另一種是頭上長有一個菱形的“辮子”。這些電車在平壤主要有東西兩條主要線路上運行,票價僅相當于人民幣幾毛錢
每天通勤高峰時期,有軌電車和公共汽車都擠得滿滿當當。平壤市民自覺排隊等候上車,沒有爭先恐后的混亂場面。電車緩慢而堅定地行駛在軌道上,成為這座城市獨特的風景線
平壤還擁有世界上最深的地鐵系統,最深處達地下200米。這一設計參考了北京及莫斯科的地鐵系統,建造時由中國派工程技術人員幫助完成。由于朝鮮半島處于分裂狀態,平壤地鐵除了交通運輸功能外,還承擔著戰時防空洞的角色
走進地鐵站,內部裝飾奢華富麗,站臺如同藝術殿堂。票價同樣便宜,每次乘車只需花費五個朝鮮幣,相當于人民幣幾毛錢,乘坐站數沒有限制2。每列地鐵運行間隔約3至5分鐘,每個工作日運送旅客約40萬人次10。
自行車是朝鮮最普及的個人交通工具,可以說家家戶戶都擁有。在平壤市中心,騎自行車的人較少,但在城市偏遠區域,隨處可見騎車出行的市民。近年來,電動自行車也開始在朝鮮出現
生活微光:平壤人民的日常歡喜
朝鮮人很會享受生活。在牡丹峰公園,你能看到當地人在雨中野餐,孩子們在游樂場玩耍,青少年們與朋友在溜冰場滑旱冰。一位英國攝影師13年間訪問朝鮮140次,記錄下朝鮮民眾的正常生活:在酒吧喝酒、滑旱冰、公園野餐、購買西式快餐
在萬景臺少年宮,孩子們在體操小組、民族樂器小組、聲樂小組等課堂學習。每個教室都掛著朝鮮領導人的“指導語錄”,比如跳舞班掛的是:“舞蹈演員需要多練基礎動作——金正日”。孩子們在大禮堂里表演歌舞、樂器演奏,表演前恭敬地向觀眾敬禮,結束后隔著帷幕向觀眾揮手告別
夜幕降臨時,平壤的電力供應不穩定,許多地方缺少燈光。能源短缺是朝鮮面臨的嚴峻問題。上世紀90年代,朝鮮失去從蘇聯低價進口燃料和電力設備的機會,供電量驟降。金正恩在朝鮮勞動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上指出,要切實落實經濟發展五年規劃,重點解決電力供應問題
節日歡騰:集體中的個人笑臉
每年4月15日的“太陽節”(金日成誕辰),是朝鮮最重要的節日之一。慶祝活動前,婦女們身著傳統服裝準備;民眾在金正日和金日成銅像前打掃;各地為慶祝活動舉辦大型廣場舞會
節日當天,閱兵式上民眾見到金正恩時激動歡呼;夜晚的金日成廣場,上萬大學生聚集跳集體舞,專業演員在舞臺中央表演合唱、雜技等節目,甚至邀請外國朋友共舞
節日的歡樂延續到假期。在文殊水上樂園,民眾歡度假期;大批民眾外出度假;理發店里坐滿了顧客;游泳的年輕人盡情戲水。平壤的節日氣氛充滿集體儀式感,也洋溢著普通人的歡樂
悄然變化:市場經濟的萌芽
在平壤的普通江超市,朝鮮的消費變化可見一斑。這是朝鮮最好的超市之一,商品價格比中國一線城市略低。一瓶海飛絲洗發液在黑市上約合40多元人民幣,一盒300克的水果味餅干約10元人民幣,一公斤豬肉約20元人民幣
超市里,不少朝鮮人拿出一疊疊朝鮮元大量采購。一位女士的購物車里堆著二三十個巧克力面包,另一位顧客則一次購買了12桶1升裝的飲料
平壤悄然出現了一批“消費階層”,折射出朝鮮社會貧富差距的現實。
在對外國人開放的市場附近,朝鮮人向行人兜售小商品;街道兩邊的售貨亭,很多已承包給個人。私營經濟以半公開的方式悄悄生長,催生出一批新貴
夜幕降臨,羊角島酒店頂層旋轉餐廳里,穿阿瑪尼的朝鮮新貴們搖晃著長城干紅。他們談論著下個月去義烏考察的計劃。窗外的清川江上,捕魚船正偷偷靠岸——船艙里滿載著從丹東走私的電子產品
民族自豪:自強力是我們的驕傲
在與朝鮮人的交流中,你能感受到他們強烈的民族自豪感。“自主”、“自強”、“強國”是朝鮮政府頻頻釋放的信號,在許多場合、地點都寫有這樣顯眼的標語
一位陪同中國記者的朝鮮年輕公務員,一路上最喜歡做的事就是指出哪些東西是朝鮮國產的:“天上飛的有我們朝鮮國產的飛機,地下跑的有我們朝鮮國產的地鐵,路面上的和平牌汽車和電車也都是我們自產的。作為朝鮮人,我最驕傲的就是朝鮮的‘自強力’,就是不依附任何外界力量,自己發展、強大!”
談到核武器話題時,朝鮮人并不遮掩,甚至充滿自豪。萬景臺故居的講解員崔女士直白地告訴外國記者:“我們完全不在乎制裁!我為我的國家有先進的核武器技術感到無比驕傲。”還有一位朝鮮民眾生動地說:“沒有糖塊可以,沒有子彈不行。”
鐵軌上的鮮花
在平壤火車站,李英姬把第十個鼓囊囊的蛇皮袋摞上推車。塑料編織袋上“尿素”兩個紅字被撐得變了形——里面塞著三百件義烏產的保暖內衣。這是她第五次乘坐K27次列車回平壤
她的保暖內衣當晚就會出現在統一大街的櫥窗,標價是采購價的五倍。而她的丈夫正用微信和丹東供應商砍價:“再降五毛,下個月我包三節車廂。”
這列穿行在計劃經濟與市場經濟夾縫中的鋼鐵巨龍,用它特有的方式詮釋著時代的荒誕與真實。當K27次鳴笛返回丹東,又有三百臺二手空調外機“恰巧”遺留在新義州貨場。而在鴨綠江這邊,二十輛滿載朝鮮松茸的冷鏈車,正星夜兼程趕往杭州的直播基地
鐵軌上的斑駁油漬記錄著無數普通人的奮斗故事。在平壤公寓的陽臺上,那些小花盆里綻放的花朵,如同朝鮮人民的生活——在有限的條件下,依然倔強地綻放著屬于自己的美麗。邊境檢查站的燈光徹夜未熄,而明天的太陽,將一如既往地照亮這片土地,以及生活在其上的堅韌人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