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姓,是膠東地區的傳統大姓,不僅人口數量多,而且在歷史上出過不少科舉功名人物。本文就選取老福山縣為地域范圍,以民國版《福山縣志稿》為參考,對明清時期當地于姓科舉功名人物名錄進行簡要匯總,以供對膠東歷史及姓氏文化感興趣的朋友參考。
概括而言,福山于姓在明清時期考取的功名人物以“貢生”居多,進士舉人則相對較少,地位雖不及王、謝、蕭、鹿等當地科舉望族,但包含貢生在內的功名人物數量總體可觀,與于姓作為大姓的人口基數相應。
以下就以時間先后為序,依次列舉:
一、明代人物
洪武年間:
于賓,貢生,古現社人(村居暫不詳),官至陜西隴西縣知縣,洪武十五年任。
正統年間:
于慶,歲貢生;于佐,歲貢生;于達,歲貢生,西關社人(村居暫不詳),官至陜西開城縣知縣。
正德年間:
于,歲貢生,朱叢社汪格莊人(注:即現福山區門樓街道西汪格莊村),官至直隸束虎縣主簿;于墩,歲貢生, 涂山社南涂山村人(注:即現福山區門樓街道南涂山村),官至直隸魏縣主簿。
泰昌年間:
于爾直,恩貢生,涂山社南涂山村,官至直隸滄州知州。
二、清代人物
康熙年間:
于銘,歲貢生,涂山社南涂山村;于誼,拔貢生,西關社東廳村人(注:即現福山區東廳街道東廳村);于謹,武舉人,西關社東廳村人,候選守備。
乾隆年間:
于賜瑗,歲貢生,福中社(村落不詳);于橿,乾隆十七年舉人(恩科第三十七名),涂山社南涂山村人;于穀,歲貢生,涂山社南涂山村人;于柯,歲貢生,涂山社南涂山村人;于謙牧,乾隆五十三年舉人, 次興社奇掌村人(即現煙臺開發區奇章村),官至金鄉縣教諭。
嘉慶年間:
于謙益,嘉慶七年武進士,次興社奇掌村人,官至江南提標松江城守營游擊;于永佑,府學貢生 ,次興社奇掌村人;于公槐,拔貢生,義井社湘河村人,官至江西臨江府知府;于謙光,嘉慶十八年舉人,次興社奇掌村人,官至博興縣教諭。
道光年間:
于慕濂,府學歲貢生,集賢社旺遠于家疃人(即現福山區回里鎮旺遠于村);于天池,歲貢生,其相社曲家村人(即現福山區高疃鎮曲家村);于垠,欽賜副榜,涂山社南涂山村人;于謙鳴,歲貢生,次興社奇掌村人;于肇祺,府學貢生。
咸豐年間:
于克寬,恩貢生,西關社劉家疃人;于充琳,府學貢生,其相社曲家村人。
光緒年間:
于漢津,光緒元年欽賜舉人,二年欽賜翰林院檢討,其相社臺上村人(現福山區張格莊鎮臺上村);于長纓,歲貢生,次興社奇掌村人;于鎮川,光緒十一年舉人,義井社欒家疃村人(現福山區高疃鎮西欒家疃村),保舉知縣用;于宗潼,光緒十五年進士,義井社湘河村人(現福山區高疃鎮湘河村),初授工部主事,仕至四川勸業道(道臺);于為儀,恩貢生,義井社湘河村人;于汝熙,歲貢生,次興社奇掌村人。
三、補充
明清時期,科舉制度較為完備,官方檔案亦保留較好。而之前的金元時期,福山于氏其實亦有入仕者。只不過,官檔缺乏原始記載,只能通過于氏族譜和相應碑文管窺一斑。民國版《福山縣志稿》根據宋代開寶三年的合靈寺尊幢記、天圣五年的香山庵碑、南涂山于氏族譜、涂山于氏遷祔碑記等文獻,輯錄了于新(三禮)、于峹(學究)、于迪(昌樂縣尹、秦州同知、即墨縣尹)、于革(即墨縣尹)、于侑(寧海州、贛榆等處酒務都監)、于福鵬(任福山縣主簿)、于進思(福山縣儒學教授)、于進慶(福山縣儒直學)、于皋(甕城驛驛丞)等人物。
四、小結
從以上記載來看,南涂山、奇章、湘河等村的于姓功名人物較多,尤其以南涂山村的于爾直(曾任滄州知州)、奇章村的于謙益(武進士,官至游擊)、湘河村的于宗潼(文進士,官至道臺)較為知名。此外,西汪格莊、西欒家疃、東廳、旺遠于村、曲家、臺上等村亦出現在名錄中,這多少也能反映出福山于姓的大體村落分布吧。
限于資料和精力,上述匯總信息難免有所缺漏。如果有朋友了解更詳細的情況,歡迎留言補充介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