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見過“宇宙版貓頭鷹”嗎?最近,NASA的詹姆斯·韋伯空間望遠鏡(JWST)就拍下了一張震撼的“宇宙證件照”——兩個泛著藍橙光芒的環形結構,像極了貓頭鷹圓溜溜的雙眼,科學家們親切地稱它為“宇宙貓頭鷹”(CosmicOwl)。
這雙“貓頭鷹眼”,藏著3800萬年前的宇宙往事
從韋伯望遠鏡傳回的圖像看,“宇宙貓頭鷹”的“雙眼”是兩個藍環包裹橙心的結構。但這可不是普通的光影游戲——它們是兩個環狀星系正迎頭相撞的證據!
所謂環狀星系,是宇宙中最稀有的星系類型之一,僅占已發現星系的0.01%。早在1950年,天文學家亞瑟·霍格發現了首個環狀星系“霍格天體”,但兩個環狀星系同時碰撞的場景,堪稱“宇宙級稀有事件”。此次韋伯望遠鏡捕捉到的“宇宙貓頭鷹”,正是這樣一對“雙胞胎”環狀星系:它們的直徑均約2.6萬光年(相當于從地球到織女星往返3次的距離),質量、結構幾乎完全一致,對稱得像照鏡子。
“貓頭鷹眼”里的“心跳”:超大質量黑洞在轟鳴
湊近看“貓頭鷹”的“橙心”,那可不是普通的光斑,而是活動星系核(AGN)——宇宙中最明亮的持續電磁輻射源。科學家推測,每個AGN中心都藏著一個“宇宙吞噬者”:超大質量黑洞。此次發現的兩個黑洞,質量分別相當于6700萬和2600萬個太陽。它們瘋狂吞噬周圍物質,釋放出的能量讓整個星系核亮如明燈。
而在“貓頭鷹”的“喙部”——兩個星系交匯的區域,正上演著“宇宙造星工廠”的奇跡。這里充滿了密集的氣體和塵埃,新恒星正以“爆發式”速度誕生。或許在某個角落,一顆類似太陽的恒星正在形成,未來可能孕育出圍繞它運轉的行星。
星系碰撞:宇宙演化的“加速鍵”
星系碰撞聽起來危險,卻是宇宙演化的重要推手。就像揉面團能改變面團形狀,碰撞會重塑星系的大小,重新分配星系內的氣體,并加速恒星的形成——這是星系“長大變重”的關鍵過程。
值得一提的是,我們的銀河系也在“碰撞名單”上:它正以每秒110公里的速度,向250萬光年外的仙女座星系靠近。不過別擔心,這場“宇宙約會”要30-40億年后才會發生,而且恒星直接相撞的概率比中彩票還低。
宇宙的“未解之謎”,需要更多答案
目前,“宇宙貓頭鷹”的研究論文已發表在預印本平臺arXiv(尚未經同行評審)。科學家計劃通過數值模擬,還原這場3800萬年前碰撞的“初始條件”,并探索這種碰撞是否是早期宇宙恒星爆發的“隱藏推手”。
從韋伯望遠鏡到智利的ALMA、美國的VLA(甚大天線陣),全球頂尖設備正聯手揭開宇宙的神秘面紗。
下次仰望星空時,不妨想想:在某個我們看不見的角落,或許正有另一場“宇宙貓頭鷹”的故事悄然上演。
你對宇宙中的碰撞奇觀有什么想象?
歡迎在評論區分享你的“宇宙腦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