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柒二小Yin
在一個個絕戀佳話中,或終生不娶或癡情不渝,這些繾綣情深的故事似乎成了癡情一生好男人的藍(lán)本,世人談及大多感慨“要有多癡情才能喜歡一個人到終生不娶啊”,而我卻感慨“是什么樣的女人才能有魅力讓別人愛她至深不問緣由呢”。
“終生不娶”金岳霖之林徽因
“徽因自鑒之用也。民國十七年元旦,思成自鐫并鑄,喻其晶瑩不鈺也。”為妻子親手做一面仿古銅鏡的梁思成在鏡子后面留下這段情話。被譽(yù)為“中國建筑歷史的宗師”的梁思成窮其一生寵愛的這個女子就是林徽因。《你若安好便是晴天:林徽因傳》中白落梅曾言“林徽因是個聰慧的女子,讓徐志摩懷想了一生,讓梁思成寵愛了一生,讓金岳霖默默記掛了一生,更讓世間形色男子仰望了一生。”
據(jù)傳林徽因死后多年,一天金岳霖鄭重其事地邀請一些至交好友到北京飯店赴宴,眾人大惑不解。開席前他宣布說:“今天是徽因的生日!”頓使舉座感嘆唏噓。
▲金岳霖(1895年7月14日-1984年10月19日),男,字龍蓀
世人多感嘆:“試問,怎樣的愛,才能堅毅到終身不娶,才能沉默無言地留在所愛之人的身側(cè)看她與旁人舉案齊眉。”后人熟識林徽因多半是因其顧盼生姿和她與徐志摩梁思成金岳霖的愛情故事,但其實(shí)林徽因有能夠讓金岳霖情動一生的魅力。
林徽因,生于浙江杭州出身于官宦世家。祖父林孝恂進(jìn)士出身,其父林長民畢業(yè)于日本早稻田大學(xué),曾任北洋政府司法總長等職。不似其他只與鍋碗瓢盆磨礪光陰的大家閨秀,林徽因隨父林長民赴歐洲游歷倫敦、巴黎、日內(nèi)瓦、羅馬等地,同年入倫敦圣瑪利女校學(xué)習(xí),后又留學(xué)美國,入賓夕法尼亞大學(xué)美術(shù)學(xué)院,選修建筑系課程。
家教良好,僅僅這樣顯赫的背景,都足以成為她成為人生贏家的資本,但她卻用行動告訴了我們巾幗不讓須眉的另一種活法。林徽因曾名林徽音,因與當(dāng)時一男作家同名,更名軼事大抵可用林徽因的一句“我不怕人家把我的作品誤認(rèn)為他的,只怕日后把他的作品錯當(dāng)成我的。”來概括,以此可見林徽因的傲骨。
▲林徽因(1904年6月10日-1955年4月1日),女,漢族
但林徽因的孤傲恰似她最愛的白蓮,香遠(yuǎn)益清,亭亭凈植。如白蓮一般地,她高潔,在1953年為北京古建筑被拆除而奔走呼號的無硝煙的戰(zhàn)場上,大部分城磚被用作修房子、鋪道路、建防空洞。在文化酒宴上,她竟在大庭廣眾下譴責(zé)當(dāng)局保城墻不力,痛心疾首地說:等你們有朝一日認(rèn)識到文物的價值,卻只能悔之晚矣,造假古董罷。如白蓮一般地,她靈秀,林徽因的貌,以至于冰心提起林徽因,開口就說:"她很美麗,很有才氣。"比較林徽因和陸小曼時,更以為林徽因"俏"、陸小曼不俏。與林徽因一起長大的堂姐堂妹,幾乎都能細(xì)致入微地描繪她當(dāng)年的衣著打扮、舉止言談是如何地令她們傾倒。
身為建筑學(xué)家的她,更是寫作、繪畫、詩歌、翻譯無所不精,出眾的才,傾城的貌,被胡適譽(yù)為“民國第一才女”,金岳霖更是用“梁上君子,林下美人”形容她和梁思成的伉儷情誼。正是這樣的林徽因,當(dāng)時的追求者遍及官員政要、巨商富賈、風(fēng)流才子,后來她選擇了與自己共學(xué)建筑又情投意合的梁思成,二人和如琴瑟共同為中國建筑事業(yè)的發(fā)展做出了更多的貢獻(xiàn)。至此,我們明白,林徽因的成功并不是因?yàn)榻鹪懒氐陌V情,而是因?yàn)樗镊攘ψ尳鹪懒刈分鹨簧K生不娶。
“當(dāng)你老了”葉芝之茅德·岡
“多少人愛你青春歡暢的時辰,愛慕你的美麗,假意或真心,只有一個人愛你那朝圣者的靈魂,愛你衰老了的臉上痛苦的皺紋……”每每讀到葉芝的《當(dāng)你老了》,都想到愛到歇斯底里的葉芝和茅德·岡的故事,在這段傾城之戀里,葉芝曾先后向她求婚三次,均被拒絕。一生傾情,終身未娶,只此一人。
▲威廉·巴特勒·葉芝(1865年6月13日~1939年1月28日)
24歲的葉芝第一次邂逅她一生的夢,后來回憶初見茅德?岡時的場景,這樣寫道:“她佇立窗畔,身旁盛開著一大團(tuán)蘋果花;她光彩奪目,仿佛自身就是灑滿了陽光的花瓣。”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fēng)悲畫扇。從遇到她的第一次起,茅德?岡就烙在了葉芝的心頭,在年輕時候?yàn)樾膼鄣娜藢懴隆懂?dāng)你老了》來表明心跡的葉芝在此后的幾十載光陰中也堅守著這份不渝的愛。1917年,葉芝最后一次向茅德?岡求婚失敗。好友格雷戈里夫人鼓勵他繼續(xù)努力,而他只回答了一句話,“不,我已經(jīng)累了,不想再折騰了。”這時,離他在蘋果花下對茅德?岡一見鐘情,已經(jīng)過去28年了。
這一年,葉芝已經(jīng)52歲了。他終于,結(jié)束了他窮其一生的追求。
茅德是個值得愛的女人。她是貌美的。作為一個女演員,她美麗優(yōu)雅、一頭赤金色的頭發(fā)、神秘憤怒的金色明眸、一口朱唇,深深地迷惑了他人,其中包括為她情動一生的葉芝。
茅德·岡,不僅是一個漂亮的女演員,更是一個堅毅革命家。
▲茅德·岡(1866~1953)愛爾蘭演員,女權(quán)運(yùn)動家和愛爾蘭獨(dú)立分子
她不僅反抗暴政,也反抗自身家庭背景。身為駐守愛爾蘭的英軍上尉的女兒,最后卻同情愛爾蘭的遭遇投入反抗英軍的陣營,一生為愛爾蘭民族獨(dú)立做著不懈的努力。茅德·岡的氣質(zhì)足以讓詩人大為傾倒,包括她革命性的一面。家境殷實(shí),卻愿意放棄過上流社會的生活,投身危險的革命事業(yè),嫁給革命英雄。即使當(dāng)婚姻失敗,丈夫去世,面對葉芝的求婚也能毅然地拒絕他。
在20世紀(jì)初,每當(dāng)她到愛爾蘭,人們都爭先恐后地目睹這位小姐的倩影。她如此美麗又有一腔愛國情懷,宛若這個國家最后一位偉大的浪漫英雄。試問這樣獨(dú)立自信、富有同情心、還美麗的女性不值得葉芝為之瘋狂嗎?
“萬篇情書”沈從文之張兆和
沈從文,這個只有小學(xué)文化的湘西“鄉(xiāng)下人”,在遇到美麗女孩張兆和時,她美麗和高雅氣質(zhì)大概讓沈從文一見鐘情,這個潦倒的書生開始了漫長的求愛歷程。
▲沈從文(1902-1988),男,原名沈岳煥
在長達(dá)四年的追求中,沈從文寫過很多表明愛慕心跡的信件,其中不乏膾炙人口的詩篇,“我行過許多地方的橋,看過許多次的云,喝過許多種類的酒,卻只愛過一個正當(dāng)最好年齡的人。”,“我知道你會來,所以我等”。可惜這些感人肺腑的詩篇感動天感動地就是沒能感動那個人,在肯定沈從文是個好人的同時,張兆和對他竟是毫無感覺。盡管對沈從文連篇累牘的情書不勝其煩,還是個孩子的張兆和卻找不到適當(dāng)?shù)霓k法拒絕沈老師的熱情。她以為沉默是最好的拒絕方式,因而對沈從文的求愛信照例不回。可沈從文不管這些,依舊勤快地寫他的情書。貌似平淡的字里行間,透露出沈從文對張兆和那種已濃烈到無法稀釋的愛情。
在沈從文鍥而不舍的追求之下,張兆和堅如磐石的心也開始動搖起來:“自己到如此地步,還處處為人著想,我雖不覺得他可愛,但這一片心腸總是可憐可敬的了。”“是誰個安排了這樣不近情理的事,叫人人看了搖頭?”沈從文這個“頑固”的年輕作家,硬是憑著一股韌勁,經(jīng)過近四年的努力,終于將張兆和追到了手。沈從文曾跟張兆和說:“如爸爸同意,就早點(diǎn)讓我知道,讓我這鄉(xiāng)下人喝杯甜酒吧。”等父親同意了自己的婚事后,張兆和即拍電報給沈從文:“鄉(xiāng)下人,喝杯甜酒吧。
▲沈從文 和 張兆和
熟知民國軼事的人大概知道張兆和是當(dāng)時的名門貴族“合肥四姐妹”的三妹,四姐妹均是秀外慧中學(xué)養(yǎng)深厚才貌雙全,分別嫁給了著名昆曲演員顧傳玠、語言學(xué)家周有光、文學(xué)家沈從文和德裔美籍漢學(xué)家傅漢思。
其中,張兆和最負(fù)盛名,這位活在偉大作家沈從文光環(huán)之下的優(yōu)秀女性,其實(shí)有著極高的文藝天賦,其文字功夫并不在沈從文之下,還曾出版過一本叫《湖畔》的書。只是,由于生活的拖累,她不得不犧牲掉自己的天賦,從而更好的幫助沈從文成就偉大的事業(yè)。
她是沈從文筆下《邊城》主角“翠翠”的人物原型,“額頭飽滿,鼻梁高挺,秀發(fā)齊耳,下巴稍尖,輪廓分明,清麗脫俗……”她靈動活潑,又才華馥比仙,出生在名門望族,卻不隨波依附,自尊自我,在當(dāng)時女子以淑靜為美的年代,她輕松拿下全校女子全能運(yùn)動第一名,穿男裝剪短發(fā),永遠(yuǎn)穿一件男士藍(lán)粗布袍子,即便是去參加別人婚禮被叮囑穿一件新衣服,她還是去做了一件新的男士藍(lán)粗布袍子,就是這么一個有主見自我獨(dú)立的女性,在張兆和年滿19歲后,吸引了眾多男性的眼光,他們都對她滿懷仰慕之情,其中包括自己的老師頗負(fù)盛名的作家沈從文。
林徽因、茅德岡、張兆和這些癡情男兒心中的“朱砂痣”,她們因被癡戀而名響,卻是氣魄不輸男兒、才氣不弱文豪大家、巾幗不讓須眉的魅力女子,值得他人用一生去寵愛。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