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陽吉他漂流團義演現場。
揭陽吉他漂流團登上《星光大道》舞臺。左二戴帽子的是陳煒。
“這是我的故鄉,熱情好客的揭陽……”7月5日,央視《星光大道》的舞臺上,一曲“潮”味濃厚、鄉音呢喃的歌曲《你好揭陽》像盛夏一枚清甜的油柑果一樣,唱進了現場觀眾的心里。
樂隊成員組成多少有些“朋克味”:有干網絡銷售的、玉雕的;也有汽配改裝師、室內設計師、干貨批發店主。他們還帶有幾分“松弛感”:最初僅有2個人,后來不斷融入“新血液”,最小的表演者只有四五歲,參加過演出的多達200人左右。
成立的近11個年頭里,他們在揭陽“漂流式”義演了123場,捐助善款11萬余元,幫助了94個困難群眾。近日,南都記者專訪了揭陽吉他漂流團發起人、樂隊主創陳煒,聽他講述這支潮汕草根樂隊一路逐夢的故事。
“做公益是件很快樂的事情”
南都:作為一支帶公益性質的地方草根樂隊,登上央視《星光大道》的舞臺,當時演繹的時候有什么感受?最希望給觀眾傳遞什么?
陳煒:這次能站上《星光大道》的舞臺,我們覺得很幸運。節目組是看到了一位有百萬粉絲的自媒體博主拍攝的關于我們這支樂隊的視頻后,對我們產生興趣的,這是一個非常偶然的機會。
作為一支業余的樂隊,與專業的隊伍比起來,我們還有很多的不足。
我想,大概是因為我們這一群來自不同崗位上的平凡人,堅持做公益11年這個點打動了節目組。本來七八個人去北京的費用挺高的,結果節目組也為我們堅持公益的理念和行動所打動,都給我們報銷解決了。
站上全國性的舞臺,我們最希望的還是能夠讓更多的人認識我們的家鄉。其實,我們只是揭陽市里眾多公益組織中微不足道的一個團隊,希望能將“做公益是件很快樂的事情”這種氛圍傳遞出去。
節目組對我們也很包容,我們提的愿望他們都幫忙實現了。比如,當時我們跟導演老師提出能不能展示一下我們家鄉的特產,導演給了我們一個主題“酸甜苦辣咸——苦盡甘來”,我就對應寫了油柑汁、甘蔗汁、玉湖炒茶、潮汕百日姜湯、揭陽醬油這五種食物。我覺得這也是象征著我們可能做著很平凡的事,但堅持下來以后也是能結出甘甜的果實。
我認為苦盡甘來也是潮汕的人生哲學。
“有人覺得我們不務正業或目的不純”
南都:據了解,你們的樂隊從2014年8月就成立了,當初組建這支樂隊的目的是什么?作為一名公務員,身邊的同事、朋友聽到您說要組建一支樂隊,有什么反應?
陳煒:2014年3月,我陪同被評為省道德模范的獻血志愿者黃克明一起到清遠領獎。跟他相處的2天中,他給我分享了他的業余生活,當時他講得很開心,很幸福,讓我很受觸動。
這次經歷讓我想到,雖然我們平時的工作很繁忙,但我們是不是也應該發揮一點自己的業余愛好,嘗試做一些小小的公益。回來以后,我就跟我們當地有名的書畫篆刻家陳達喆(豪哥)兩個人商量,“同為音樂愛好者,我們能不能嘗試組個樂隊來做公益”。沒想到豪哥跟我一拍即合,后來我們兩個人就厚著臉皮背起吉他上街去“義演”了。
成立的初期,我們的團隊就定下了三個宗旨,第一個是“去商業”,我們是完全不接受任何商業的,甚至一瓶水、一度電我們都不要贊助;第二個是不擾民,我們每月一次,每次都是從8點到10點,最晚不超過10點10分,每次演出完都會將垃圾收拾干凈,不要影響到市民;第三個是少宣傳,其實五六年前我們是不接受任何宣傳的。做這個事,就是希望大家身心愉悅,傳播正能量。
剛開始的時候,很多人對我們是不理解的,有些人會覺得我們是不是不務正業或者目的不純。但我們僅僅是希望通過這個舞臺做一些公益宣傳,帶動身邊喜歡音樂的朋友一起來做公益,即使是只影響到一百幾十個人,我覺得我們的目的也達到了。但幾年后,這種不理解的聲音就消失了,我們也收獲了越來越多人的認可與支持。
“街頭演出時,8年前的小女孩回來了”
南都:樂隊的成員主要是從哪些渠道招來的?他們主要來自哪些行業?招募成員的過程中是否有哪些印象深刻的故事?目前樂隊一共有多少名成員?
陳煒:我們的成員主要是從身邊的音樂愛好者群體里招募來的,當時我們有個QQ群,里面都是音樂愛好者,還有一些是現場聽了我們的演出后加入進來的。
就像我們的名字一樣,我們的團員也是各處漂的,他們來自各行各業,有網絡銷售人員、汽配改裝師傅、玉雕師、室內設計師、干貨批發店主等,有揭陽本地人,也有外來務工者,大家的共同點就是都有一個音樂夢、公益夢。11年來,參加過我們演出的朋友應該也有200人左右,最小的表演者只有四五歲,現在我們比較穩定的團隊是20個人左右。
當看到不斷有小朋友加入這個團隊、長大后為了求學離去的時候,我們總在感慨時間過得真快。
記得在某一個月街頭演出時,有一個女生上來獻唱一曲后,悄悄對我們說:“叔叔,我是8年前參加過你們活動的小女孩,現在回到家鄉來當小學教師了。”我們會覺得,這一切是很有意義的,就像是我們陪伴著他們長大,見證著在這個城市灑下的文明種子飄入萬家,然后在城市的各個角落里開花結果。
“哪里需要我們就去哪里表演”
南都:我們了解到,你們樂隊的表演都是公益性質的,可以分享一下你們首演的場景嗎?當時獲得了多少收入?你們的第一筆捐款是幫助了誰?截至目前,共捐助了多少善款?
陳煒:在前期規劃的時候,我們當時主要需要確認的是我們的表演形式和如何開展公益。通過考量以后,我們決定通過與志愿團隊合作的形式將我們獲得的善款捐出去。
首場演出我們定在了2014年8月3日,我、豪哥以及志愿團隊的理事三個人是到街邊開展義演的。當時,街邊表演的文化氛圍并不濃,我們首期演出收獲了476.5元,第二場就有其他新隊員加入我們了,收入也破千了。
后來,我們將演出時間固定在每月的5日,一個月演出一次,在我們完成了第二場演出后,我們就通過志愿組織捐出了我們的首筆善款1300多元,當時是捐給了埔田鎮的一個貧困老人。
11年來,我們的演出場所也從固定在江邊的一棵榕樹下,到近兩年的“漂流式”表演,比如,哪個文明實踐站、文化館、景點門口等需要我們,我們就去哪里表演。我們每場的收入其實不多,大概就1000多元,高峰的時候也會有五六千。截至目前,我們共開展了123場義演,捐助善款11萬余元,幫助了94個困難群眾。
“創作靈感來自身邊人身邊事”
南都:除了潮語歌曲《你好揭陽》外,樂隊成立以來,您還創作了哪些有地方特色的原創作品?這些作品的靈感主要來自哪里?希望通過這些作品傳遞什么思想?
陳煒:在劇團里長大的我,從小就對潮汕文化有很深的感情。樂隊成立以來,我創作了《老街老巷老西施》《勿念心安》《揭陽人》《你好,揭陽》《陳府大院》《鴨肉剁 啤酒起》等30多首潮語歌曲,多以鄉土、喜慶、民謠的方式進行演繹。
我的創作靈感主要是來自身邊人、身邊事,其中《鴨肉剁 啤酒起》這首歌的靈感就是來自我父母從小教育我們的俚語“煩惱是多 雨落會晴”“天地補忠厚 平安是造化”,希望傳遞的是一種以積極樂觀心態面對人生的哲理,這首歌也引起了很多潮汕人的共鳴。
城市民謠《出門在外》、爵士鄉愁《別來無恙》等一批潮語歌曲在本地流傳甚廣,多首入選“潮語金曲排行榜”并在街頭傳唱、在城市電臺輪播。
今年以來,隨著AI興起,我通過AI輔助創作了近百首正能量歌曲,如臺海主題歌曲《穿越北回歸線的燕》,勞動者歌曲《未眠的時針》,父親節主題歌曲《父愛不加糖》等。
“做義演對我們來說不是一種負擔”
南都:揭陽吉他漂流團從成立到現在已經走過快11個年頭了,日常生活中,你們都有自己的正職工作,平時是如何平衡工作跟樂隊演出的?能讓你們一直堅持做下來的最大動力是什么?
陳煒:因為我們一個月只開展一場演出,也不需要花很多時間去排練,基本都是一個月里偶爾找個時間大家湊一湊、吃個飯,然后練一練。大家都是用業余的時間來完成這件事,加上這么多年下來,大家都很有默契了,觀眾現場點的歌,現場基本都可以順利地完成表演。
能堅持這么多年,我覺得很大的一個原因是大家都有一個共同目標,都希望能讓自己的小小愛好發光發熱,通過實際行動宣傳自己的城市,讓更多的人認識我們的城市。而且我們是非商業性質的,做義演對于我們來說不是一種負擔,大家是由衷地熱愛做這件事,這個過程中,我們還認識了很多新朋友,大家互相勉勵、支持。
同時,“粉絲”也給了我們堅持做這件事很大的動力,有幾個老粉這次還特意自費跟著我們一起去北京錄節目。“身邊人”這個理念就是我們一個粉絲朋友提的,因為喜歡潮汕的文化和氛圍,讀完大學之后他還是選擇回家鄉置業,“希望每個人都能做好自己,做好身邊的小事,然后整個城市肯定會慢慢變好,想要我們的家鄉變得更好,還是得靠所有人共同去努力。”他說的這句話我是非常認可的,我們也是一直在踐行這種理念。
“希望把傳統文化里的好東西帶給大家”
南都:您說在演出中見證著“播撒下的文明種子飄入萬家”怎樣通過歌曲將文明的理念傳播的,如何挖掘傳播潮汕文化?
陳煒:每場演出,我基本都會說這么一段話:非常有緣分跟大家相聚在我們美麗的榕江邊,我們這個團隊都是業余的,大家都是帶著自己的愛好、喜歡的歌曲到這個小小的舞臺來展示。我們辦這個活動是因為想通過這個舞臺傳遞一些公益的理念,讓更多人加入進來一起做小小的公益。
我們也能深刻地感受到,只要我們對這個城市飽含著愛,就會有越來越多的人加入我們,我們的聲音也能越傳越廣。
我跟豪哥一直都有一個小小的愿景,就是希望把傳統文化里面的好東西帶給大家,我們也帶著漂流團一起參與文明實踐課堂、青年夜校等公益授課。其中,我主要是傳授音樂鑒賞、創作相關的內容,豪哥則負責書畫鑒賞。
未來,我們主要有三個愿景:第一是不忘初心,希望能有更多“新鮮血液”加入進來,繼續把這件事做下去;第二是希望能聯合更多有效的資源來做一些線下的幫扶,比如帶動更多音樂愛好者參與到線下的幫扶活動中;第三是希望能以漂流團的名義開展更多的公益課,將藝術鑒賞和傳統文化更好地宣傳出去。
統籌:李陵玻 陳杰生
采寫:南都記者 盧婉珊 葉孜文
受訪者供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