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阿西莫夫的經典短篇《最后的問題》中,當宇宙歸于熱寂(所有能量耗盡)后,AC 終于完成計算,在虛無中宣告:“要有光”。暗示 AC 通過逆轉熵增重啟了宇宙。
在人類的宗教和文化意境中,光,象征著神的啟示、真理與救贖,也常被借喻為啟蒙、希望或突破困境的瞬間。它既是秩序與生命的開端,也是對精神追求的隱喻。
在科學上,光,同樣有著無與倫比的地位。對光的本質探究,將人類的科學文明跨越式地帶上了一個全新的高度。
愛因斯坦用他天才的大腦,從對光的思考開始,一步步推導出時間、空間與數學之間令人匪夷所思的結論,這些結論不只顛覆了人們心目中熟悉而溫暖的絕對時空觀,更是搭建了一道人類認知宇宙時空真相的階梯——這便是他的“相對論”。
我是汪詰,一個科普作家,我用 2 年時間把我創作的科普書《時間的形狀——相對論史話》拍成了電影,本周末,7 月 12 日和 7 月 13 日,將在全國進行公映。
或許這部小眾的科普電影永遠都無法收回投資,但能有機會為這個偉大的科學理論進行創作,有機會讓它在大銀幕上綻放,我已經獲得了某種滿足。
因為我相信總有人會像我一樣,一旦接觸過它之后,就會產生一種心靈的震撼,就好像有一道光,照進了自己的思維空間。
邀請您,將這個公映的消息傳給更多人。或許,這個小小的舉動,也能為他人帶來一束光。
> > 請留意:7 月 10 日起,在“貓眼”或“淘票票”中搜索“時間的形狀”,可查詢排片場次并購票。但多數影院會在 7.11 日上架售票。如您家附近沒有影院排片,可以致電該影院,表達您想觀看此電影的意愿。只要打電話的人多,影院就會安排上映。
觀影福利
在 7.12 或 7.13 這兩天觀影的朋友,憑借您的票根,可以獲得我在喜馬拉雅APP上的兒童科普新專輯《汪詰的十萬好奇博物館:從星塵到文明》的30 天收聽兌換碼。我會帶著孩子開啟一場穿越 138 億年的科學大冒險。
請添加客服科小秋進行兌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