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暑期檔,對國產(chǎn)電影來說,仿佛被一場突如其來的“寒流”所籠罩。
當觀眾們滿懷期待地涌入影院,卻發(fā)現(xiàn)大銀幕上最風光的,竟是好萊塢的“老面孔”們。《碟中諜8》寶刀不老,《侏羅紀世界:重生》繼續(xù)販賣情懷,連《F1狂飆飛車》都意外地收獲了不錯的票房。
反觀我們翹首以盼的國產(chǎn)大片,無論是陳思誠的懸疑力作《惡意》,還是眾星云集的《醬園弄》,市場反響都遠未及預期,顯得后勁不足。
就在國產(chǎn)片陣營略顯沉寂之時,一部被無數(shù)老影迷奉為“最后的希望”的電影,帶著萬眾矚目的光環(huán),緩緩拉開了帷幕。它就是——《戲臺》。
然而,現(xiàn)實卻給這份期待潑了一盆冷水。據(jù)統(tǒng)計,這部號稱耗資過億、集結了半個喜劇圈實力派的年度大戲,截至7月9日的預售票房,僅有慘淡的108萬。這個數(shù)字,與同期好萊塢大片《超人》的熱度相比,無異于螢火皓月。
一代喜劇之王,闊別大銀幕二十載的回歸之作,難道就要如此悄無聲息地敗走暑期檔?陳佩斯,這個曾經(jīng)代表著中國喜劇最高峰的名字,這次真的要跌落神壇了嗎?
觀眾苦“麻花”久矣,我們需要陳佩斯的“真喜劇”
我們?yōu)槭裁慈绱似诖稇蚺_》?答案很簡單:因為當下的國產(chǎn)喜劇,太需要一劑強心針了。
曾幾何見,我們的喜劇市場百花齊放。有趙本山領銜的東北喜劇,用鄉(xiāng)土的智慧創(chuàng)造了無數(shù)流行語;有周星馳天馬行空的無厘頭,用解構和顛覆定義了一個時代。但如今,趙本山與周星馳漸漸淡出,市場幾乎成了沈騰和開心麻花的“獨角戲”。
不可否認,沈騰憑借其無與倫比的觀眾緣和松弛的表演,以超過369億的個人累計票房,超越吳京,登頂中國影史。但近年來,“麻花”式喜劇的套路化也日益明顯,段子拼接、強行煽情的模式,讓越來越多的觀眾感到了審美疲勞。
而另一位異軍突起的百億票房女導演賈玲,她的《你好,李煥英》和《熱辣滾燙》更像是在“真誠”賽道上的勝利。它們用母女親情和女性成長狠狠戳中了觀眾的淚點,但若以純粹喜劇的標準來衡量,這兩部電影似乎缺少了能讓全民“玩梗”的爆笑橋段。這不禁引發(fā)一個思考:我們走進影院看喜劇,究竟是為了酣暢淋漓地大笑一場,還是為了在笑聲中收獲感動與淚水?
正因如此,當陳佩斯帶著他的《戲臺》回歸時,人們才會如此激動。因為他代表的,是另一種喜劇的“風骨”——一種敢于諷刺現(xiàn)實、充滿智慧與思辨的喜劇。從春晚小品《吃面條》到《主角與配角》,再到電影《二子開店》,陳佩斯的作品總能以小人物的視角,巧妙地映射大時代的荒唐,這種鋒芒,在如今“正能量”為主流的小品和喜劇中,早已難覓蹤影。
三重困境,昔日“喜劇之王”為何帶不動票房?
理想豐滿,現(xiàn)實骨感。《戲臺》改編自陳佩斯本人打磨多年、豆瓣評分高達9.2的同名話劇,更有黃渤、姜武、尹正等十余位實力派明星加盟助陣。如此強大的班底,為何在市場上卻遭遇了滑鐵盧?在我看來,這背后折射出三大現(xiàn)實困境。
討論點一:情懷與流量的代溝,Z世代還認識陳佩斯嗎?
如今的院線市場,早已是95后、00后年輕觀眾的天下。對于他們而言,陳佩斯是一個存在于父輩記憶和春晚考古視頻中的“傳說”。他所代表的喜劇風格和時代烙印,能否跨越二十年的光陰,精準地擊中當下年輕人的笑點?當情懷無法直接兌換成電影票,這位71歲的喜劇大師,在流量為王的時代,他的票房號召力,或許并沒有我們想象中那么強大。這是否意味著,任何藝術形式,無論曾經(jīng)多么輝煌,終究敵不過時代的浪潮?
討論點二:中年戲骨的集體失靈,黃渤也扛不起票房了?
《戲臺》不僅請來了陳佩斯,還押寶在了另一位“百億影帝”黃渤身上。但我們必須承認,近年來,以黃渤為代表的中生代喜劇演員,其市場統(tǒng)治力正被沈騰等后起之秀所取代。觀眾似乎更偏愛沈騰那種“長在笑點上”的即時快樂,而對黃渤式需要細品的黑色幽默略感疲憊。當昔日的票房靈藥開始失靈,這是否說明,中國電影市場已經(jīng)完成了“喜劇之王”的權力交接?
討論點三:話劇改編的“次元壁”,《戲臺》能否打破曲高和寡的魔咒?
話劇改編電影,向來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面,它擁有經(jīng)過千錘百煉的扎實劇本;另一方面,話劇舞臺上夸張的調(diào)度、密集的臺詞和集中的場景,搬上大銀幕后,很容易產(chǎn)生“水土不服”的“舞臺感”,讓習慣了電影化視聽語言的觀眾感到沉悶。《戲臺》能否成功打破這道“次元壁”,將舞臺的精粹與電影的魅力完美融合,是其口碑能否逆襲的關鍵。
從目前的預售情況來看,《戲臺》的前景確實不容樂觀。除非它能在上映后,憑借炸裂的口碑實現(xiàn)票房的逆天長紅,否則,它很可能成為今年暑期檔又一部“叫好不叫座”的遺珠。
而放眼望去,后續(xù)的國產(chǎn)片也面臨著各自的挑戰(zhàn):《羅小黑戰(zhàn)記2》雖有前作口碑,但主創(chuàng)的負面新聞是一大隱患;《長安的荔枝》等明星云集的項目,在《醬園弄》已經(jīng)證明“數(shù)星星”模式失效的當下,質(zhì)量才是唯一的通行證。
這個夏天,誰能成為拯救國產(chǎn)電影的“救市主”?或許,答案就藏在觀眾真正的選擇里。
各位網(wǎng)友,你們怎么看?
* 你認為陳佩斯過時了嗎?他的喜劇風格還能吸引你走進影院嗎?
* 沈騰、賈玲、陳佩斯,誰才是你心目中的“喜劇之王”?你更喜歡哪種喜劇類型?
* 你覺得《戲臺》票房慘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它還有口碑翻盤的可能嗎?
歡迎在評論區(qū)留下你的觀點,我們一起聊聊!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