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廣州地鐵建設迎來重要進展,十三號線二期珠村站、棠下站、天河公園站順利完成“三權”移交,成為該線路首批移交的車站。同時,十四號線二期樂嘉路站、馬務站、創意園站也于近日完成移交,全線已有6座車站全面進入運營調試階段,為線路試運行及綜合聯調奠定基礎。
十三號線二期首批車站完成移交
在地鐵十三號線二期本次移交的車站中,珠村站建設難度尤為突出。該站為地下三層、局部四層車站,位于天河區繁華地段,周邊人流車流密集,車站地下環境也復雜多樣。車站站臺橫通道下穿跨線橋,拱頂覆蓋6米至9米厚的富水砂層,最大暗挖斷面達143平方米,與砂層最近距離不足3.5米。同時,隧道上方密集分布著燃氣管、給水管等重要管線。面對多重挑戰,廣州地鐵聯合中鐵五局超前規劃,通過制定專項方案、成立攻堅小組、強化應急機制等措施,成功攻克多個高風險施工環節,圓滿完成建設任務。
十三號線二期在機電施工過程中,全線引入BIM三維建模技術。BIM技術能夠在施工前精確模擬各類管線的綜合布局,有效識別并精準優化潛在的沖突點位,顯著提升了施工效率和準確性。為確保設備安裝的高精度與高質量,施工嚴格落實“樣板先行、分層驗收”制度,即在關鍵工序或區域大面積施工前,先行打造實體樣板段,經嚴格驗收合格后,作為后續施工的質量標準。同時,對復雜工程實施分層、分階段驗收,確保每道工序合格后方可進入下一環節。
為保障高品質移交,廣州地鐵聯合中鐵二局、中鐵北京局、中鐵電氣化局等參建單位,按照“早優化、早排查、早整改”原則,通過提前介入設備調試、定期組織召開專項對標會議、強化施工現場監督與問題跟進閉環管理等措施,各方協同高效推進,高效完成了信號系統及弱電設備的安裝、調試驗收工作。
十四號線二期已有6座車站完成移交
繼十四號線二期崗貝站、彭邊站、鶴南站完成“三權”移交后,樂嘉路站、馬務站、創意園站也于近日順利移交。目前,全線已有6座車站全面進入運營調試階段。
其中,馬務站的建設環境尤為復雜。該站位于黃石路與機場路交叉路口,車站總長140.2米,一座三層高架橋從車站上方橫跨,且機場高架橋樁基距離車站基坑最近處僅1.3米。受限于復雜的地面交通條件,車站主體結構施工中約三分之二采用了蓋挖法,并分為6期進行交通疏解組織,是全線交通疏解難度最大、地面條件最復雜的車站。
馬務站施工場地受限也給機電安裝帶來了挑戰,特別是大型設備的吊裝與轉運困難重重。為此,廣州地鐵聯合參建單位經過多輪方案研究,利用車站設備房盾構吊裝孔洞進行設備吊裝,并逐一精確規劃每臺大型設備的運輸路徑,確保其及時就位。同時,優化各設備房間的施工時序安排,避免設備吊裝影響其他設備房的施工進度。
針對機電安裝各專業調試相互交叉、易產生影響的難題,廣州地鐵牽頭組織運營、施工、監造、設備廠商等各方,牽頭召開“每日調試攻堅例會”,對相互影響的專業調試進行有序錯峰安排,對互不影響的專業則同步推進實施,成功解決了9個專業交叉調試難題,高效節省了調試時間,僅用15天便完成了130項設備功能驗收。
車站移交過程中,建設單位和運營單位建立了高效的協同機制,雙方開展每日對標情況總結,并召開3次正式對標會,共同推進工程實體建設和設備功能完善工作,在接管前實現重點問題動態清零,確保了移交條件全面達標。
截至目前,十三號線二期(朝陽-魚珠)土建工程累計完成91%。23座車站中,3座已“三權”移交,1座車站機電已完工,16座進行機電施工,3座進行土建施工;全線區間隧道已貫通。凰崗停車場及蓋體進行土建及機電施工,魚珠停車場已“三權”移交。
十四號線二期(嘉禾望崗-廣州火車站)土建工程累計完成68%。8座車站中,6座車站已“三權”移交,1座已封頂并進行機電施工、剩余1座進行前期準備;全線9個區間,8個區間已貫通(不含廣州火車站至廣樂中間風井段),樂嘉路至嘉禾望崗段軌行區已“三權”移交。
(注:線路車站名稱僅為工程暫定名稱,標準站名應以市政府批準公布為準。)
精彩連連看
來源|建設公司
文|王文鋒 劉瑩 趙坤玉
編審|譚膺健、譚竹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