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中國高校的非洲留學生數量呈現爆發式增長,從2003年的約2000人激增至2024年的近8萬人,使中國成為僅次于法國的非洲學生第二大留學目的地。
我國為何如此積極地引進非洲留學生?龐大的留學經費究竟由誰承擔?這一政策背后又隱藏著怎樣的國家戰略?
漫步在中國各大高校校園,非洲面孔已不再罕見,2003年中國僅有約2000名非洲留學生;到2014年,中國已超越美國和英國,成為非洲學生出國留學的第二選擇。
2018年,非洲來華留學生數量超過8萬人,占中國國際學生總數的近17%,而到了2024年秋季,僅單季就有約5萬名非洲大學生在中國高校開啟新學期,這一數字是十年前的20倍。
這種增長趨勢使中國穩居非洲留學生首選目的國第二位,僅次于法國,并有望在未來幾年內超越法國成為第一。
從地域分布來看,非洲來華留學生呈現出明顯的區域差異,根據華南理工大學的研究,東非、西非和南非的學生數量顯著領先于中非和北非,這三個區域攻讀學歷的學生比例也明顯更高。
從專業選擇上,工程、科學、商業管理等專業對非洲學生有很強的吸引力,這些領域的教育質量和就業前景讓他們愿意跨越半個地球來中國求學。
自費留學生的增長尤其值得關注,1996年,非洲自費留學生占比僅為11%,而到了2015年,這一比例已經高達83%,這一變化不僅反映了非洲中產階級的崛起和家庭經濟狀況的改善,更表明中國教育在非洲的認可度正在提升。
非洲留學生在中國的生活,語言障礙是他們面臨的首要挑戰,盡管許多課程提供英語或法語授課,但中文仍是生活和學習中不可忽視的一部分。
中國大學內外的競爭激烈,留學生可能難以獲取足夠的實習與實踐機會,文化與生活習慣的差異也使一些非洲學生難以融入中國社會,甚至有時會遭遇歧視。然而這些挑戰并未阻擋非洲學生來華的熱情,因為他們看到了在中國學習的長遠價值,無論是個人發展還是國家建設的角度。
談及非洲留學生來華,一個無法回避的問題是:如此龐大的留學經費究竟由誰承擔?實際上,中國接收非洲留學生的資金模式呈現出多元化特征,既有政府全額資助,也有自費留學,還有企業與機構的部分贊助,形成了一個多層次的資金支持體系。
中國獎學金無疑是吸引非洲學生的重要磁石,在2015年的中非合作論壇上,中國承諾到2018年為非洲提供3萬個獎學金名額。
地方和高校也為非洲留學生提供了大量配套資金,一些經濟發達省份如廣東省,會為本省高校的非洲留學生提供額外補貼,高校則通過設立校長獎學金、專項助學金等形式吸引優秀非洲生源。
隨著非洲中產階級的壯大,自費留學的比例顯著上升,1996年,非洲自費留學生占比僅為11%;到2015年,這一比例已飆升至83%,這一變化反映了非洲家庭對中國教育價值的認可和經濟支付能力的提升。
自費留學生多選擇學費相對較低但就業前景好的專業,如商科、工程和信息技術等,中國高校的學費對非洲學生而言具有明顯優勢:相比歐美國家動輒每年2—3萬美元的學費,中國高校的年學費通常在2000—6000美元之間,生活成本也相對較低。
企業贊助是另一種新興模式,隨著中國企業在非洲業務的擴展,一些大型國企和民營企業開始定向培養非洲人才。
例如中國電力建設集團與部分高校合作,為非洲留學生提供專項獎學金,這些學生畢業后將優先進入該企業在非洲的項目工作,這種訂單式培養既解決了企業的本地化人才需求,也為非洲學生提供了穩定的就業保障,實現了校企雙贏。
我國大規模接收非洲留學生絕非偶然的教育開放行為,而是服務于國家整體發展戰略的精心布局,這一政策背后蘊含著多重戰略考量,從教育國際化到中非關系發展,從經濟合作到文化軟實力提升,形成了一個環環相扣的戰略體系。
教育國際化戰略是推動非洲留學生來華的重要動力,國內高校近年來一直在努力提升國際排名和全球影響力,而國際化程度是衡量世界一流大學的關鍵指標之一,增加國際學生比例,特別是學歷生比例,成為中國高校“雙一流”建設的重要內容。
清華大學2017年針對留學生推出的新政策頗具代表性:本科招生全面取消筆試,只需提交申請材料、面試并等待審核通過即可,這種相對寬松的入學政策,雖然面向全球留學生,但對非洲學生尤其具有吸引力。
中國大規模接收非洲留學生絕非單方面的慷慨解囊,而是一種典型的雙贏戰略,這一政策既服務于國家利益,也為非洲國家發展和留學生個人成長提供了寶貴機遇,形成了多層次、多維度的互利格局。
對非洲國家而言,中國提供的教育機會正在幫助填補其人才缺口,非洲大陸面臨嚴重的技能人才短缺,特別是在工程、醫療、基礎設施建設等關鍵領域。
對非洲留學生個人而言,中國教育經歷帶來了顯著的職業發展優勢,掌握中文、了解中國文化和商業環境的非洲畢業生,在中非經貿往來中具有獨特的競爭優勢。
隨著中國成為非洲最大貿易伙伴和主要投資方,這種優勢正在轉化為實實在在的就業機會和職業前景。
非洲留學生在華期間獲得的不僅是專業知識,還有跨文化適應能力和國際視野,對中國而言,非洲留學生項目正在產生多方面的收益,最直接的是教育產業的收入。盡管許多非洲學生享受獎學金支持,但越來越多的自費生正在成為中國高校的重要收入來源。
非洲留學生項目擴大了中國在非洲的軟實力影響,通過在中國的生活學習,非洲學生親身體驗中國的發展成就和文化魅力,這種第一手經驗往往比官方宣傳更有說服力。
隨著中非關系的深入發展和各自國家戰略的調整,非洲留學生來華教育正呈現出新的發展趨勢。
從規模擴張到質量提升,從學術教育到職業培訓,從單向來華到雙向互動,中非教育合作正在經歷深刻轉型,展現出更加多元化、務實化的發展路徑。
參考資料
上觀新聞 - 2024-08-20:盧旺達留學生想做“非洲袁隆平”,外交部:中國是非洲可靠的伙伴、真正的朋友
中國新聞網 - 2025-06-06:非洲留學生在中國農村學“興農”密碼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