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穿透秦嶺的薄霧,灑在蜿蜒的鋼軌上。身著橙色工裝的青年俯身檢測著接觸網的電壓參數,指尖在精密儀器上快速滑動。三年前,他手中攥著的不是很理想的高考成績單,而此刻,他所維護的高鐵線路正承載著時速350公里的中國速度。在他身后,一群同樣年輕的工程師正用全站儀校準軌道平順度——他們來自同一所院校,更走向了同一個未來:中國鐵路的核心戰場。
在中國高等職業教育的版圖上,一所扎根渭水之濱的學院:陜西鐵路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創造了就業奇跡:畢業生去向落實率連續20年穩定在95%以上,2024年更攀升至97.22%。當千萬畢業生涌入就業市場,這里的學生卻手握央企“通行證”——大批畢業生踏入國企大門,僅國鐵集團西安局單次便吸納780名學子。在第三方機構發布的就業競爭力榜單上,該校畢業生入職大型企業比例高居全國第7位,平均月薪位列全國第14位,滿意度問鼎陜西高職榜首。
專業實力鑄造就業護城河的根基,這份就業奇跡的密碼,深藏在那些閃耀著金屬光澤的實訓基地與全國頂尖的專業排名中。在“金平果”2024高職專業競爭力榜單上,地下與隧道工程技術、高速鐵路施工與維護等專業摘得桂冠,土木工程檢測技術、鐵路物流管理等4個專業位列全國第二,鐵道信號自動控制等5個專業躋身全國前三。真實現場就是課堂:349畝測繪教學基地橫臥校園,高鐵隧道實訓區、盾構操作艙等6大生產性基地配備價值1.15億元的設備。當同齡人在模擬軟件上演練時,這里的學生已在1:1復刻的“和諧號”駕駛艙里處理突發故障場景。行業標準融入課程:針對混凝土蜂窩麻面等行業痛點,教師團隊與中交二公局聯合攻關課題,將最新工藝轉化為教學案例,從產教融合的角度出發,研究成果直接反哺教學體系。
央企的卡車年年開進校園,背后是深度綁定的校企命運共同體:訂單培養前置就業,新生入學即面臨選拔,中交西安筑路機械有限公司等企業組建40人規模的“訂單班”,將盾構機操作手冊編入教材,把隧道施工設備搬進實訓中心。2025屆中交集團專場招聘會上,22家企業帶來120個技術崗,校友以員工身份重返母校現身說法:“專業對口的畢業生,早與企業血脈相連”。教師入企鍛造雙師,寒暑假期間,教師深入施工現場,帶著鋼軌焊接參數、接觸網檢修日志返回講堂。這種“教師-工程師”身份切換,使教學內容始終與行業前沿同步。央企網絡覆蓋全國,作為中國中鐵、中國鐵建等18家鐵路局的定點招聘院校,學校年均為中鐵二十局輸送百余名技術骨干。
精準護航每個夢想,讓夢想都有自己的支點。在陜鐵院,就業不是優勝劣汰的競技場,而是一場全員護航的接力賽:“一對一”幫扶托底:2024年,六百多名教師與困難學子結對,從心理疏導到技能強化全程跟進。學生小繼在教師輔導后入職中國鐵路太原局集團有限公司:“老師幫我驅散焦慮,更補足了專業短板”。雙證書打通發展鏈:三年專科畢業證與俄羅斯薩馬拉交大學習證明雙證加持,為海外深造鋪路;專升本通道與成人學歷教育構成終身學習網絡。
夕陽沉入渭河,臨渭校區的盾構實訓基地仍傳來機械轟鳴。那些調試軌道信號的學生,明日將奔赴蘭新高鐵的凍土監測站;那些操作全站儀的姑娘,即將參與中老鐵路的軌道精調。從秦嶺隧道到爪哇島高鐵工地,陜鐵院人用鋼軌丈量世界——這里不販賣學歷光環,只鍛造讓中國鐵路向前一寸寸延伸的力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