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弘景,山中宰相自逍遙
陶弘景,字通明,晚年自號華陽隱居,系南北朝時期建康(今江蘇南京)人士,一生歷經宋、齊、梁三朝,享年八十一歲。
陶弘景出生前,其母郝氏夢見百龍自懷中游出,并有兩位天人手持香爐前來。郝氏醒來后便懷上身孕,十月懷胎后誕下陶弘景。
陶弘景出身于書香門第,然家境并不寬裕。幼時,其父遭妾室所害,陶弘景目睹家庭慘劇,此后終身未娶。身處亂世,目睹兵戈戰亂、生靈涂炭,他感悟到人生無常。十歲那年,他閱讀葛洪的《神仙傳》,由此萌生修煉成仙的志向。
陶弘景自幼勤勉好學,十七歲時便享有“才子”美譽。適逢蕭道成建立南齊,陶弘景在朝中歷任各類文職官員,因避免卷入朝廷內斗,仕途并不順遂,直至三十六歲才晉升為六品官。陶弘景深感仕途無望,遂上表請辭,并將朝服懸掛于皇宮神虎門上。齊高帝蕭道成見其去意堅決,準其所請,并賞賜錦緞及茯苓、白蜜等道家養生之物。
陶弘景離開京城還鄉的那天,建康城中趕來送行的人絡繹不絕,王侯公卿、達官貴人等紛紛齊聚十里長亭,并備下酒宴為他餞行。一時冠蓋如云,沿途車馬喧囂,堪稱一時之盛況。然而,陶弘景辭官前僅是微不足道的六品官員,為何會受到如此隆重的禮遇呢?原來,齊高帝蕭道成對一個請求辭官的六品小官賞賜如此豐厚,令眾官員紛紛猜測,認為陶弘景雖官位低微,卻備受皇帝器重。大家難以洞悉陶弘景的請辭與蕭道成的厚賞之間的奧秘,為了趨炎附勢,紛紛前往送行。
辭官隱逸是士大夫博取名聲的常見手段,陶弘景正是借此一舉成名,贏得了豐厚的政治資本。
陶弘景辭官后,來到道教名山——當年三茅真君修行的茅山,開始了后半生四十余年的隱居修道生涯。他在茅山建造了一座道館,名為“華陽陶隱居”。從此,凡與塵世中人的往來書信,陶弘景皆署以“隱居”之名。
陶弘景在茅山過著頗為悠然自得的生活,遍歷名山,尋訪仙藥,身輕體健,性愛山水。他曾對門人感慨道:“當年我見過許多達官貴人的朱門廣廈,也知曉他們享受的榮華富貴,但我并不愿置身其中。我渴望站在高聳云天的山巔俯瞰大地,盡管攀登艱難,但我始終向往登臨絕頂。在齊為官時,我的仕途并不順遂。然而,塞翁失馬,焉知非福,這才有了今日的悠閑歲月。”
陶弘景隱居茅山之后,朝野上下并未將他遺忘。東陽太守沈約,作為當時著名的文人、學者,亦對陶弘景的為人深懷仰慕,屢次邀請他前往府上做客,然而陶弘景始終不為所動,堅決辭謝。
在茅山,陶弘景建造了一座三層別館,自己居住于頂層,弟子們居于中層,賓客則住在底層。自此,陶弘景徹底與外界隔絕,每日僅由一名家童送水送飯。
陶弘景放棄了年輕時的諸多愛好,唯獨鐘愛聆聽風拂松林之聲,于是在住處四周廣植松樹。每當山風吹拂,松濤陣陣,他便沉浸其中,樂而忘返。偶爾,他也會漫步山間,欣賞自然景致,其瀟灑散淡的風度常令人誤以為他是世外仙人。
陶弘景隱居茅山期間,南朝局勢發生了急劇變化,蕭衍推翻齊朝,自立為帝。由于陶弘景早年與蕭衍有過交往,便主動上表致意。次年,蕭衍登基稱帝,其心腹謀士范云、沈約等商議國號事宜,陶弘景得知后,建議以“梁”為國號,此議最終被蕭衍采納。蕭衍即位為梁武帝,對陶弘景禮遇備至,書信往來頻繁。
梁武帝多次派遣使者前往茅山,邀請陶弘景出山為官,但均遭其婉拒。相傳某次,梁武帝派遣一名官員攜帶親筆書信至茅山,懇請陶弘景出山輔佐,以社稷黎民為念。陶弘景閱畢書信,沉吟良久,隨后默默走到書案前,鋪紙研墨,揮筆畫下一幅畫作:畫中兩頭牛,一頭悠然臥于水草之間,另一頭則戴著韁繩,被人牽著牛鼻子前行。
梁武帝蕭衍觀賞了這幅畫作,深知陶弘景不愿為世俗所累,便不再勉強。然而,每逢朝中軍政要事,梁武帝總會派遣使者前往茅山咨詢陶弘景,茅山與都城建康之間的書信往來絡繹不絕。時人因而稱陶弘景為“山中宰相”。
梁武帝對陶弘景的禮遇極為優厚。得知陶弘景煉丹缺乏材料時,他立即派人送去黃金、朱砂、雄黃等物資。后來,梁武帝還專門派遣人員在茅山為陶弘景修建了一座朱陽館,足見梁代統治者對他的敬重之情。
陶弘景一生學識廣博,在醫藥、冶煉、天文、地理、生物、數學等領域均有顯著成就。他遍覽數百年藥書,編撰了七卷本的《本草經集注》,在醫藥學領域占據重要地位。
在冶金方面,陶弘景同樣貢獻卓著。其著作中提及的“灌鋼”冶煉法,對冶金業的發展起到了關鍵作用。
陶弘景八十一歲高齡時在茅山羽化登仙,朝廷追贈中散大夫銜,謚號貞白先生。
后世以茅山為祖庭,繼承上清派而發展壯大的茅山派,尊陶弘景為上清派的第九代宗師。茅山派博采眾家修煉道術之長,奉行遠離塵世的清修理念,歷代高道輩出,如王遠之、潘師正、司馬承禎等,均為道教史上的重要人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