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建初,畢業于武漢大學外語學院法語專業,巴黎索邦大學文學碩士,巴黎十一大法國文學博士班進修,并在法國詩人之家從事法國戲劇研究,學術論文十余篇,電視片《敦煌》法語配音,華中科技大學中法班任教二十余年,文華學院法語聘用老師,曾被評為華中科技大學外語學院十佳優秀教師,文華學院優秀兼職教師。
在文華學院的校園里,若問哪位老師的課堂最令人心馳神往,答案多半會指向法語系的徐建初老師。這位七十二歲的老教師,以二十歲的熱情與活力,在講臺上耕耘了十五載春秋。他的課堂從不缺故事,而他的故事里,寫滿了對教育的赤誠與對學生的深情。
徐建初老師的課堂有個特別的“現象”——學生總是早早到教室搶占前排座位,甚至有人六點半就進入教學樓,只為離講臺更近一步。同學們都很敬佩徐建初老師,有的評價徐老師“特別牛”,他不僅能將枯燥的法語起源和發展的情形從公元前古羅馬人征服高盧后廣泛使用的拉丁語講到不斷演變至今的二十世紀當代法語,還能引經據典、侃侃而談,將整個瑰麗多姿的法語發展史鋪展在學生面前。徐老師深厚淵博的學識、幽默風趣的講課風格點燃了無數文華學子學習法語的熱情,讓他們對日后的法語學習充滿期待。學生筆記上密密麻麻的記錄印證了這一點——“徐建初老師的課像一場知識盛宴,吃不完的都要打包帶走”。
徐建初老師講課充滿了感情,深入淺出,一方面是徐建初老師有幾十年的教學經驗,另一方面徐建初老師對法語的研究澆灌了幾十年的心血,對法國的文化也了如指掌,徐老師自己有在法國的相關經歷,他也堅持天天用法語寫日記。給同學們講解法語中的愛一詞,徐建初老師不會簡單地教會讀法和寫法就結束了,而是一定進行人文教育的延伸,他問同學們什么是愛?愛不是索取,也不是數不完的禮物就可以體現的情感,在法國有一句名言說的是愛是兩個人朝著一個目標共同努力,在這種文化下,也不奇怪法國哲學家巴迪歐會說出“愛是最小的共產主義”這句話了。
同學們稱呼徐建初老師一開始都是稱呼的“徐老師”,后來叫“老徐”,親近很多,“老徐”還不夠親切,同學們干脆叫“徐哥”。徐建初老師還跟同學們開玩笑,說大家不能喊他“爺爺”,會把他喊老。徐建初老師已經近70歲了,頭發下端生出一圈花白,如智慧之海泛起的浪花,但他依然精神抖擻,面容彤紅。與徐建初老師相關文章下還能見到學生們對他的各種法語評價“Très bien!Formidable!(非常好!太棒了!)”、“Il est très gentil et patient(他很善良很有耐心)”、“Très bien Monsieur Xu(徐先生很好)”。
一節模擬考試課上,徐建初老師用整齊漂亮的粉筆字一絲不茍地將考試內容寫到黑板上,第一大題是介詞填空,第二大題是就下列句子提問,最后一大題是漢譯法。考試課的要求其實是開卷考試,但是還是有不少同學自己主動地將課本關起來或收到抽屜里去,他們仿佛有自信,又仿佛是為了一個信念,嚴格地要求自己,這種景象或許也知道徐建初老師的課堂會出現了。徐建初老師將題目寫完后,就坐到教室的后面,但沒多久他就忍不住站起來,和同學們“嘮叨”題目要怎么做、怎么答,告誡同學們要認真作答后,徐建初老師就坐回了教室后面。如果有學生在考試時間內作答完畢,可以直接將“試卷”交給徐老師批改,有個同學做完了,但不好意思去交給徐建初老師,徐建初老師就說“來來來,交給我啊”,大家聽到徐建初老師的話都笑了起來,徐建初老師接過同學“羞羞澀澀”交來的“試卷”,一批改發現是滿分,徐建初老師自己也“哈哈哈”地笑起來。每一個人改完之后,徐建初老師都會說“不錯,很好!”來鼓勵他們。
除了在課堂上和同學們和藹交流,課堂外徐建初老師也會和同學們打成一片。徐老師堅持以學生為本,利用QQ、微信等網絡聊天工具與更多的學生交流談心,時常會分享一些網絡上的資源,關心同學們的學習和日常生活。“每次徐哥空降班級群里,我們都可謂是熱血沸騰呢!”徐建初老師的一位學生說。
徐建初老師認為與學生用網絡工具聊天最大的優勢是學生敢于說真話,在其中能最快地了解到學生的真實思想。他也非常關注學生微信朋友圈,并時常和學生互動。他善于在網絡世界中發現學生的思想動態,了解學生的關注熱點。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原因是,和年輕人在一起會使自己變得更年輕,更有活力。徐建初老師有時候還會和學生們相互斗表情包,而這些表情包有些是老師自己的,有些是他的學生。
徐建初老師總是很愿意去傾聽每位學生的想法、追求與規劃,并鼓勵學生們嘗試與拼搏。每當有學生與他溝通自己在學習和生活上的計劃時,他總是在耐心地聽完后,愉快而干脆地答道:“沒有問題,我支持你!”一下子就打消了學生們心中的顧慮。對于學生,他總是給予最大的支持,并毫不吝嗇地給出許多寶貴意見。有位考研的學生提起徐老師的時候,心里充滿著感激之情,她當年不知道如何挑選法語的練習材料,本來是打著詢問的心情去征求徐老師的意見,沒想到徐建初老師不僅將他自己的書借去復習,課間還會時不時詢問學生的學習進展。面對這個愛提問題的學生,徐建初老師每次都會不厭其煩地為她解答疑問,還會寫出一些類似的題目深入思考。
即便有很多學生畢業以后不論是繼續深造還是出國留學,雖遠隔萬里,但徐建初對他們的支持和幫助從來沒有減少,反而投入更多的精力與他們交流。當學生在學習上遇到瓶頸期或者對新生活感到不適應,徐建初會及時進行開導并給予鼓勵。“讓人感覺好像徐老師就在身邊,心里很踏實。”學生們總是這樣感嘆。
七十歲的徐建初老師,用二十歲的熱情與活力,用半生時光在講臺上種下一片“法語森林”。他的學生散作星火,有的成為外交工作人員,有的成了博士研究生,更多人則帶著他賦予的文化溫度,走向廣闊世界,而他自己,依舊守著那方黑板,寫下新的動詞變位,等待下一批推門而入的年輕面孔。
文 字 吳文靜 蔣旺強 鄧俊
排 版 劉婧菲
編 輯 萬樂嬡
審 核 劉念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