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場風暴席卷了美國的醫療系統。美國司法部(DOJ)近日公布了其史上最大規模的醫療保健欺詐打擊行動,涉案金額高達146億美元。
美國司法部稱,該案為美國歷史上規模最大的醫療保健欺詐行動。司法部已對324名被告提起刑事指控,并扣押超過2.45億美元的現金、豪華汽車等資產。
美國司法部開展醫保欺詐執法行動,共查處96名醫療專業人員,涉及欺詐性傷口護理和處方阿片類藥物販運兩大領域。在欺詐性傷口護理方面,7名被告(含5名醫療專業人員)被控利用羊膜移植物對醫保實施11億美元欺詐,他們針對老年患者,使用不必要的移植物并從中獲取非法回扣。
在處方阿片類藥物販運方面,74名被告(含44名醫療專業人員)非法轉移超1500萬片受管制藥物。美國藥物濫用問題嚴重,自2000年以來,超100萬人死于藥物過量,其中大部分與阿片類藥物有關。
此外,田納西州還有一起2870萬美元醫保欺詐案,3名被告(含1名藥劑師)被指控虛報藥品賬單。
此次行動中,涉案金額最大的是一起跨國醫保詐騙案,29名犯罪組織成員被指控通過虛假醫療公司提交120億美元欺詐索賠。
這件最大的案子,我給大家詳細拆解下是咋回事。
第一步,獲取個人信息
犯罪團伙通常會設立或與境外的電話營銷中心合作,通過各種欺騙性廣告(例如在電視或社交媒體上宣傳的政府福利)或直接撥打電話的方式,專門針對持有聯邦醫療保險(Medicare)的老年群體。
他們以提供“免費”醫療產品或基因檢測為誘餌,誘騙受害者提供自己的姓名、出生日期、社保號碼以及至關重要的聯邦醫療保險卡號碼。這些信息是后續所有欺詐環節的基礎。
第二步:偽造醫療需求
在獲得病人信息后,犯罪團伙會進行偽造醫療需求。他們將這些信息輸入到虛假的遠程醫療平臺系統。這個平臺的核心作用是收買無良醫生,讓他們在不與病人進行任何實際溝通或診斷的情況下,遠程“批量簽署”由系統自動生成的醫療訂單。這些訂單為病人“開具”了醫學上完全不需要但價格昂貴的矯形支架(如護腰、護膝)或基因檢測試劑盒。醫生每簽署一份這樣的虛假訂單,就能從平臺獲得一筆非法回扣。
第三步:低成本訂單
當這些帶有醫生合法簽名的虛假訂單生成后,它們就成了看似合規的“處方”,并被轉手出售給與犯罪鏈條串通的醫療設備公司(DME)或基因檢測實驗室。這些公司接到訂單后,會將成本極其低廉的矯形支架或檢測盒郵寄給受害者。無論如何,他們的主要目的已經達到:獲得一份可以用來向政府報銷的、手續齊全的“合法”訂單。
第四步:是向政府騙保并分贓。
醫療設備公司或實驗室會拿著這些偽造的訂單和病人的保險信息,正式向聯邦醫療保險項目提交報銷申請,索取高額費用。由于文件從表面上看是完整的(有病人信息、有醫生簽名),Medicare便會將遠高于產品實際成本的報銷款支付給這些公司。收到巨款后,公司會將其中的一部分作為回扣支付給上游的遠程醫療平臺、電話營銷中心和簽字的醫生,剩余的巨額利潤則由自己侵吞,完成整個欺詐閉環。
看完這個過程,大家可以想象,除了第一步向老年人提供詐騙信息,二三四步在國內基本都不可能。
首先醫療設備和藥品的報銷有嚴格的醫保目錄和適應癥限制,醫生開具處方需符合明確的臨床指征,系統會進行初步審核,難以大規模開出不符規定的訂單。其次,中國就醫需持醫保卡到醫院現場掛號、診療和結算。這種“人卡合一”的模式,從根源上杜絕了遠程虛構診療并異地騙保的可能。
另外國內醫保系統與身份證和人臉識別強關聯,身份核實嚴格。僅憑泄露的個人信息號碼,難以在系統中完成掛號和費用結算。
只能說醫保這件事,家家都有本難念的經,尤其對于大國,歷史上充滿了大把大把的改革失敗案例。
醫保若是想要相對少的錢,堵最多的漏洞,覆蓋最多的人,本身也就似乎也是一個不可能三角
專注全球300+保險公司數據及分析,詳情請關注公眾號:光子保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