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大眾CEO在接受媒體采訪的時候,提到了比亞迪這個對手。
媒體提問:比亞迪是大眾在中國最大的對手嗎?
大眾CEO:比亞迪和我們都是整個汽車產業鏈的重要一員,有這樣的對手是件好事兒,比亞迪的強勢存在,如同一股強風。
簡單來說,大眾CEO認為,中國市場中,比亞迪的強大是客觀事實。
過去兩年,大眾在全球范圍內并沒有獲得太大的成長空間,一方面是老對手豐田依然非常強壯,是大眾在傳統燃油車市場中的對手。
另一方面,全世界的電動化已經初見成效,國內作為大眾最大的市場,電動化進程已經到了50%,而比亞迪又是在中國擁有接近400萬銷量的企業,這影響到了大眾的增長速度。
比亞迪在全世界都擁有一定的聲量,2024年全球銷量超過400萬,擠入全球TOP10行列,成為了豐田、本田、大眾、福特等品牌的直接、間接競爭對手。
目前,比亞迪的最大市場份額依然是國內市場,雖然還未在海外市場影響傳統全球品牌,但必須要知道的是,國內是很多傳統企業的最大銷售地區。
包括但不限于大眾、福特、通用等品牌,國內銷量要占到全球銷量至少25%以上,國內市場中,比亞迪的占有率在15%左右,這嚴重影響到了傳統品牌的發展。
要知道,在過去的市場環境中,某一品牌的市場占有率穩定在8%已經很強了,比如說大眾、通用,當年都出現過300萬量級的龐大銷售量。
比亞迪的恐怖在于,其是一家單獨運營的企業,和當年的南北大眾不太相同,一家企業就吃掉了整個市場15%的份額。
國內市場有超過100家汽車品牌,包括但不限于合資企業、進口企業、國產企業,競爭非常復雜,而且用戶的需求非常分散。
和大眾一樣,比亞迪的策略是抓住工薪階層需求。
價格不僅高度重疊,甚至連車型設計、布局也都有能吸引用戶群體的共同點,在國內市場,電動化有更好的吸引力。
比如說,享受的是全球最低的電價,這是非常純粹的福利能源,可以用來代步用。
比如說購置稅減免、不限行不限號、產業鏈補貼帶來的制造成本優勢,這些都是油車沒有的,這也使得國內市場的電車定價已經和油車持平。
如果沒有這些補貼,電車的價格遠不止今天這么經濟,這也是在國內市場,比亞迪能快速成長的重要原因,說其補貼也好,說其實力也罷,結果就是比亞迪已經是一個難以被超越的對手。
這是既定事實,且難以改變。
大眾需要面對的是,在國內市場,如何面對比亞迪的攻城略地,要知道國內曾經是大眾最大的市場,即便今天下滑了,依然也為大眾提供了巨大的銷量。
當然,這兩家企業也都有不小的挑戰。
比亞迪的挑戰是,如何在海外市場沒有補貼的情況下,和大眾搶銷量,這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而大眾的挑戰是,如何在國內和比亞迪對抗,這也不容易。
對手互勵共促成長,這既是大眾對比亞迪的評價,也是比亞迪的目標之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