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商業銀行息差收窄的寒冬中,華夏銀行憑借債券交易締造了逆勢增長的神話。2024年財報顯示,該行投資收益同比激增66.58%至157億元,創歷史新高,占營業利潤比重超四成。然而亮眼業績背后,區域經營失衡、資產質量隱憂與合規漏洞正形成危險共振。
債券交易成利潤引擎 投資收益五年翻三倍
數據揭示華夏銀行的激進轉型:交易性金融資產規模從2019年的897.83億元飆升至2024年的4379.94億元,五年膨脹近五倍。通過精準把握債券市場波動,該行2024年實現交易性金融資產處置收益94.25億元,公允價值變動收益62.75億元,合計貢獻利潤的43.7%。但這種"以交易補息差"的模式暗藏風險——2024年末交易性金融資產占流動資產比例已達28.6%,市場利率反轉可能引發估值劇烈波動。
區域經營冰火兩重天 東北分部巨虧28億暴露風控短板
作為發軔于京津冀的全國性股份行,華夏銀行的區域戰略失衡觸目驚心:2024年京津冀地區以18.7%的營收增速貢獻44.7%的利潤,而東北地區卻錄得28.14億元虧損,較上年盈利轉虧幅度達3031%。深究虧損根源,東北地區貸款余額收縮17.53億元的同時,不良貸款率逆勢攀升0.64個百分點至2.42%,信用減值損失暴增694%至28.12億元,折射出區域經濟下行中的風控失效。更嚴峻的是,大本營京津冀地區不良率持續攀升至3.67%,資產質量惡化與貸款規模收縮形成惡性循環。
合規危機持續發酵 年內罰金已破千萬
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數據顯示,僅2025年前4個月,華夏銀行已收到8張罰單,累計處罰金額960萬元,違規事由涵蓋貸款管理失職、票據業務違規、信用卡風控漏洞等核心領域。其中深圳分行因違規開展不良資產轉讓等五項違規被重罰560萬元,暴露內控體系形同虛設。回溯2024年,該行全年罰金超1200萬元,北京分行、武漢分行接連領走300萬級罰單,時任高管被禁業十年的頂格處罰更敲響治理警鐘。
百億授信埋雷東旭系 表外風險亟待穿透
在激進擴張過程中,華夏銀行與問題企業"東旭系"的深度綁定引發關注。2024年該行向深陷債務危機的東旭集團提供100億元授信,但年報對此諱莫如深。財報顯示,租賃和商務服務業貸款占比已達15.2%,與"東旭系"主業高度重合。分析人士指出,此類"戰略合作"往往伴隨抽屜協議,若風險敞口未充分計提撥備,可能成為資產質量的新雷點。
管理層震蕩難解沉疴 新帥面臨三重考驗
面對多重困局,華夏銀行管理層正經歷深度洗牌:三年內三換行長,2024年原董事長李民吉辭職,北京銀行系楊書劍、瞿綱組成新領導班子。但新團隊需直面三大挑戰——如何平衡債券交易收益與流動性風險、扭轉"重京津冀輕全國"的區域失衡、重建合規內控體系。尤為緊迫的是,在總資產被北京銀行反超、凈利潤增速落后同業的現實下,必須找到規模與質量平衡的新增長范式。
當債券市場的狂歡逐漸褪去,華夏銀行用交易利潤粉飾報表的窗口期正在關閉。能否在區域風險處置、合規體系重建中展現刮骨療毒的決心,將決定這家老牌股份行能否穿越周期迷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