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目新聞記者 葉嶸
通訊員 黃琛瑩 涂琴 婁瑩
今年2月,武漢市蔡甸區大集街有工程機械在耕地上作業,經估算開挖溝渠寬度疑似超1米。武漢市自然資源和城鄉建設局第一時間獲知該信息,市、區兩級果斷叫停工程并對其持續進行跟蹤監測。
這一快速反應,得益于該局研發的“天空地網”耕地保護監測預警系統。該系統通過自動識別疑似違法占耕行為,將預警信息下發至所在區、街道和村級網格員,并短信提醒,街道、網格員利用系統配套的“漢耕云”微信小程序趕赴現場進行實地核查,迅速甄別違法用地情況,起到了早發現早制止的作用。
極目新聞記者從該局了解到,該系統于2025年1月正式上線運行,意味著武漢在構建“保護有力、集約高效、監督嚴格”的耕地保護新格局上邁出堅實一步。
據介紹,該體系創新運用“武漢一號”衛星、鐵塔視頻攝像頭、無人機、AI智能識別等最新技術,打造“天上看、輔助查、實時看、地上巡”的“天空地網”一體化監測體系,實現了耕地保護工作從被動整改到主動發現,再到源頭管控的根本性轉變。
武漢市天空地網耕地保護監測預警系統
天羅地網織密監測網
武漢市自然資源和規劃信息中心負責人告訴極目新聞記者,“天空地網”系統的核心在于多源數據互補與協同作戰。
其中,“天”是指“武漢一號”衛星。作為全國首顆專為城市定制的光學遙感衛星,由武漢大學龔健雅院士領銜研發,具備0.5米分辨率全色成像和10米分辨率高光譜成像能力,兩期影像比對,可清晰精準發現耕地變化地塊,實現了對視頻監管盲區耕地的兜底監測。
衛星圖像對比
依托城市智眼系統部署無人機場即為“空”。該體系可在重點區域進行遠程控制、自動巡航,對4公里范圍內疑似違法行為開展靶向巡查與精準取證。
而鐵塔視頻監控是為“地”,依托已布設的595個鐵塔視頻攝像頭,對全市耕地變化情況進行24小時監測。
“網”是指建立“市—區—街—村”四級的網格員體系,對預警系統下發的圖斑進行實地核查、現場制止、上報整改。
網格員使用“漢耕云”小程序
秒級預警并形成閉環處置
今年1月24日,“武漢天空地網耕地保護監測預警系統”發出預警:新洲區雙柳街發現疑似占用永久基本農田新建鐵皮房的圖斑。
隨后,網格員現場核查確認,系違規建設設施農房。當地部門立即督促整改搬遷并原地復耕。
該系統強大的實時預警能力,得益于AI驅動的快速預警與高效處置閉環,通過建立20余萬個耕地變化視頻和影像樣本庫,融合深度學習等AI算法,實現對耕地電子圍欄內違法施工、違規占用等20余類目標物“實時檢測、秒級預警”。
預警發出后,云端智算平臺串聯武漢市、區、街、村多層級,并聯耕保、執法、調查等多部門,信息直達網格員“漢耕云”小程序及短信,觸發“監測—預警—處置—反饋—監督”全流程。
技術人員使用“天空地網”系統
該局表示,下一步將持續加強關鍵技術攻關,提升監測智能化水平和預警精準性,探索從單要素耕地監測向自然資源調查監測、執法監察、國土綜合整治等全要素綜合監管的拓展,為守牢耕地保護紅線提供更強大的科技支撐。
(圖片由通訊員提供)
(來源:極目新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