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處中華門外的雨花臺,是一座天然的堡壘,成為保衛南京的南大門。
雨花臺地勢不算高,最高處只有100米,但自西而東,有石子崗、鳳臺崗和梅崗三崗,綿延3500米,起伏不定,地勢險要。為了迎戰日軍,這里早已修起密如蛛網的戰壕、鐵絲網和鋼筋混凝土碉堡。
兩將軍血灑雨花臺
由旅長朱赤指揮的第八十八師第二六二旅,負責防守雨花臺陣地的右翼。自12月9日起,日軍的前鋒部隊開始不間斷地向雨花臺發起猛烈攻擊。
傳說六朝時,云光法師在這里講經,感動了天神,落花如雨,故有雨花臺之稱。當歷史的長鏡頭從遙遠的古代移向當今的時候,人們在這里見到的卻是“落彈如雨”。花的世界變成了血的海洋。優美的傳說變成了殘酷的現實。
33歲的旅長朱赤,生就身材瘦削、面容文雅,具有儒將風度。這位黃埔三期生,不僅長于治軍,而且對哲學有著濃厚的興趣。他把柏拉圖、尼采、托爾斯泰等哲學大師的學說,與中國古代的易經、大學、中庸等理論相互印注,獨樹見解。戰爭中充滿了哲學,這使具有哲學頭腦的朱旅長大有用武之地。
抗戰前,朱赤擔任上校團長。淞滬戰役中,他率部在閘北八字橋一帶堅守陣地,英勇善戰,指揮若定,因戰功晉升為第二六二旅少將旅長。
“寧為戰死鬼,不作亡國奴。”這是朱將軍在雨花臺陣地上反復教育官兵的格言。
12月11日,日軍向朱旅陣地發動猛攻。在雨點般的炮彈轟擊之后,敵人開始集團沖鋒。山坡上散開的敵人,如螞蟻一般,密密麻麻。
“不要急,等我的命令。”站在第一線的朱赤沉著地對官兵們說。
日軍如潮水一樣涌向山頭。遠處敵人的機槍“嗒嗒嗒嗒”地射個不停。
100米、80米、50米······敵人距離山頭愈來愈近,“打!”只見朱赤將手一揮,下達了射擊命令。
第二六二旅的勇士們,迅速將手榴彈雨點般地投擲了過去,步槍與輕重機槍也一起噴射出仇恨的子彈。
敵人一排排地倒下去了。他們高傲的氣焰頓時受挫。但是他們并不甘心就此失敗,仍在拼死向前攻擊。
“弟兄們,跟我來!”平時文質彬彬的朱赤,振臂高呼,并帶頭跳出了戰壕,殺向敵群。士兵們如箭離弦,高呼口號,趁勢壓了下去。
兇頑的敵人終于沒有能夠抵擋住這排山倒海的沖擊。他們龜縮到了原出發地。
次日清晨,晨霧未消,濃重的硝煙又彌漫在雨花臺上空。惱羞成怒的日軍,使用飛機和重炮猛轟第二六二旅陣地。
炮火中,山崩地裂,血肉橫飛。軍人的軀體,終究阻擋不住現代化的炮火。第二六二旅的將士傷亡嚴重。
朱將軍果斷地指揮前沿官兵,將同伴的遺體搬開,撤下傷員,激勵大家頂住即將來臨的敵人的沖鋒。
果然,敵人的炮火一停,大規模的集團進攻便又開始。朱赤高聲喊道:“弟兄們,報國的時候到了,我們要與陣地共存亡!”
旅長的聲音,激勵著官兵們奮勇拼搏。雖然傷亡在急劇增加,但是官兵們寧死不退,愈戰愈勇。
敵人的進攻又一次被擊退了。
朱旅官兵也付出了沉重的代價。山坡上到處是士兵們殷紅的鮮血,能夠繼續戰斗的官兵已經不多了。
瘋狂的日軍,決心用猛烈的炮火將山頭工事與守軍一起毀滅。在密集炮火的轟擊下,土石翻滾,山林燃燒,堅守山崗的勇士成批地陣亡。
一顆尖叫著的炮彈飛來,剛好落在朱將軍的身邊。“轟隆”一聲巨響,將軍與士兵們倒在了一起。他沒有來得及再交代什么,便匆匆而去。為了打擊民族敵人,他奉獻出了年輕的生命。
炮聲停止了。陣地上殘酷的戰斗結束了。守衛山崗的官兵幾乎全部壯烈犧牲。
將士們的英靈,將永遠安息在這片神圣的土地上。
防守雨花臺陣地左翼的,是由高致嵩旅長指揮的第八十八師第二六四旅。
高致嵩,別號學晉,廣西嶺溪人,于黃埔軍校第3期步科畢業,曾參加過北伐戰爭和“一·二八”淞滬抗戰。全面抗戰爆發后,任二六四旅副旅長,率部在上海閘北八字橋一帶設防,因戰功擢升少將旅長。
車轔轔,馬蕭蕭。上海失陷后,高將軍率部輾轉作戰,來到南京,加入到南京衛戍軍的戰斗序列之中。
高旅的防地在雨花臺、中華門一帶。高致嵩抓緊日軍尚未抵達近郊的時機,督促部隊趕修工事、貯備彈藥。
“平時多流汗,戰時少流血!”高致嵩對加強前沿工事的士兵們說。他并拿過鐵鍬,做了深挖、加固的示范動作。
高將軍來到陣地的右翼。這里是與第二六二旅防地的結合處。
“連長在哪里?你們空出這一段,誰也不防守,敵人從這里進攻怎么辦?”旅長指著一個結合部,厲聲批評。
當遠處隆隆的炮聲已在陣地四周響起的時候,高致嵩集合全旅將士,慷慨號召:“弟兄們,你們都聽見炮聲了吧!新的戰斗就要開始,我們現在擔負著保衛首都的責任,作為一個軍人,丟失陣地可恥,為國捐軀光榮!各位都要做好犧牲的準備,戰斗到最后一個人!”
旅長鏗鏘有力的演說,使全旅將士熱血沸騰。官兵中響起了一陣激動人心的口號:“狠狠打擊日本侵略強盜!”“誓與陣地共存亡!”“寧死不作亡國奴!”
山林在呼嘯,江河在奔騰。第二六四旅的聲音,代表了國民黨愛國將士抗擊敵人的最強音。
12月9日,一個陰沉沉的日子。
這一天,遠處的炮聲變成了震動山谷的爆炸,隱隱的硝煙變成了腳下的烽火。對于第二六四旅來說,距離在淞滬戰場上浴血奮戰還不到一個月,他們的創傷還沒有恢復,可是又一次血與火、生與死的考驗即將來臨。
日軍以兩個聯隊的兵力向高旅陣地發起進攻。守衛山頭的一線部隊經過數次反沖擊,傷亡十分嚴重,立即向旅長緊急求援。
高致嵩親自率兩個營的預備隊,開赴陣地前沿。
“我高致嵩在這里,弟兄們狠狠地打!”將軍高聲喊道。
前沿官兵見旅長來到了自己的身邊,深受鼓舞。他們在槍林彈雨中勇敢地抗擊敵人。為了充分發揚火力,機槍手站高了位置。一名機槍手倒下了,另一名又迅速補上。經過一場天昏地暗的廝殺,他們終于打退了敵人的進攻。山坡上躺滿了強盜的尸體,足有六七百具。中國軍人也傷亡了數百名,戰壕里到處可見陣亡將士的遺體。
慘烈的戰斗進行到11日,中國軍隊已經感到防守十分困難。高致嵩把預備隊第五二八團和附屬的一個工兵營全部用上了。他手中再沒有一兵一卒可以增補。而日軍卻源源不斷地得到增援。
這是一場不公平的較量。
當一群敵人沖到陣地前沿的時候,高旅長將手臂一揮,高聲喊道:“弟兄們沖啊!”說著帶頭沖出了戰壕。士兵們都端著刺刀,奮勇沖向敵群。
刺刀的撞擊聲和“啊”“啊”的慘叫聲,交織成一片。不一會兒,山崗的土地已被鮮血染紅。
中國軍人的勇氣使侵略者膽戰心驚。敵人的進攻又一次被擊退。
12日下午,雨花臺的戰斗進入白熱化。敵人出動了飛機、大炮和數千步兵,分三路殺向雨花臺的山崗。
高致嵩知道大局已經無望,但是,強烈的愛國心和軍人的責任感,驅使他鎮定指揮,寧死不退。陣地上喊殺聲震天,血肉橫飛。
在硝煙彌漫中,不知什么時候,喊殺聲逐漸停息,槍聲也開始稀落。在混戰中,高致嵩將軍和他的部屬,全部戰死在他們堅守的陣地上。
將士們的血,染紅了瑰麗的雨花石。
他們寧死不屈,英勇抗敵的事跡,永遠是一曲激動人心的壯歌。
血戰中華門城堡
戰火中,古老的中華門城樓巍然屹立。這座由明代開國皇帝朱無璋下令建筑的城門,莊嚴壯觀,南北長128米,東西寬90米,前后共有四重城門,筑有23個藏兵洞,號稱可以藏兵三千,堪稱世界之最。內外秦淮河水,橫貫城門前后,更增加了古城堡的軍事價值。
中華門原名聚寶門,位于南京城的正南方。傳說是用了富商沈萬三的聚寶盆奠基,才得以建成。傳說總是優美動人的。這里究竟埋藏了多少寶貝,人們不得而知。可是今天,在保衛首都的硝煙烽火中,這里真正聚集了一批中華民族的優秀兒女。他們用誓死保衛祖國的鋼鐵意志和自己的血肉之軀,筑成了抵御敵人的新的長城。他們是民族的瑰寶。
負責守衛中華門城樓的,是第八十八師和第五十一師部隊。這是兩支剛從淞滬血戰中走出來的部隊。他們已經和日本強盜戰斗了三四個月,消滅了數以千計的敵人,自己也倒下了數千戰士。
12月9日,中華門城下第一次出現了敵人的蹤跡。城外街道兩旁的民房大多被炮火轟塌,熊熊的烈火到處蔓延。恬靜的秦淮河被炮彈擊起一個個沖天的水柱,激蕩的河水在痛苦地呻吟。
一股沖到秦淮河邊的日軍,在他們后方炮火的掩護下,兇猛地沖上了臨時搭起的軍便橋,守衛中華門城樓上下的第八十八師官兵,用猛烈的火力阻止他們的前進。只見敵兵一個個從橋上摔到河里,河面濺起陣陣血水。但是,還是有近百名日軍僥幸沖過橋來。沖過來的敵人迅速散開,在城堡下搶占沙包工事,架起機槍建立橋頭陣地。更多的敵人源源不斷地向河邊開來。
中華門告急!守衛中華門古堡的勇士們沒有畏懼。
城墻下,守軍從左右兩翼組織了反攻。交叉射擊的機槍火力打得敵軍抬不起頭來。日本士兵用作掩護的沙包,被擊起濃重的塵煙。
“轟!”“轟!”突然在城門前爆發了兩聲沉悶的巨響。兩捆集束手榴彈從高高的城樓上甩下,不偏不倚,正好在敵軍中間炸開。
日本士兵殘缺的肢體,連同泥沙,被高高地拋向天空。涂有太陽標記的鋼盔和軍旗在空中亂飛。
“沖啊!殺啊!”中國士兵舉著步槍揮動著大刀,從兩邊一擁而上,奮勇地沖殺過來。
又是一場血的較量。
傷亡慘重的日軍沒有能夠抵擋住中國軍人的沖擊。他們重又退過河去。
許多中國士兵在這次沖鋒中獻出了寶貴的生命。他們用自己的鮮血保衛了自己守衛的陣地。
10日,灰濛濛的空中飛過一串串的炮彈。日軍占領了雨花臺部分陣地,從那里架設的重炮不斷地向中華門城樓轟擊。
古堡在炮火中震顫。
隨著一陣炮火的轟擊,一群日軍步兵在兩輛坦克的掩護下,又向秦淮河上的軍便橋沖來。
“步兵炮瞄準敵坦克射擊!”第五十一師三○六團團長邱維達下令。
“轟!轟!轟!······”
一排炮彈準確地飛向敵人的坦克。此時坦克正緩緩地行進在臨時搭起的軍便橋上。
“撲通!”一輛的坦克掉入河中。河水濺起一個大大的波浪。
另一輛坦克也受了傷,歪歪斜斜地在橋上掙扎。正在這時,它又被一發炮彈擊中。它在失去平衡之后,終于也重重地栽下河去。
城堡上,機槍雨點般地射向便橋。日軍步兵在失去烏龜殼的掩護后,一批批地被擊斃在橋上。河水中浮起了一片敵人的尸體。污濁的血,使秦淮河水變成了醬紫色。
幾十名日本兵,踏過同類的尸體,又沖到了橋北。
“加強連出擊!”邱團長命令早已準備好的一個加強連,向立足未穩的敵人發起沖鋒。
勇士們端著刺刀,舞著大刀,吼叫著沖向敵群。雪亮的刺刀立即變得血紅。有的士兵和敵人扭抱在一起,進行生命的最后搏擊。河邊留下了數十具敵人的尸體。
城堡下也流淌著中國勇士的鮮血。
中華門得到了短暫的安寧。
那雨花臺日夜不停的連續激戰,日軍飛機沒完沒了的轟炸,預示著這座首都的南大門,已岌岌可危。
南京衛戍軍副司令長官羅卓英,是在戰斗激烈進行的關鍵時刻來到南京城就任的。
這位出身于保定、黃埔兩個著名軍校的蔣介石嫡系將領,曾率領第十五集團軍及其第十八軍,在淞滬戰場浴血苦戰。上海失陷后,他與第三戰區前敵總司令陳誠,同去皖南前線,布置新的戰場。
蔣介石不可一日無陳誠。陳誠不可一日無羅卓英。可是,12月5日晚,在日軍已經潮水般地涌向南京城郊的時候,蔣介石打破了這一格局。他電令羅卓英立即赴南京就任新職。羅卓英暫時離開了陳誠。
這是蔣介石在離開南京前走的最后一著棋。羅卓英成了蔣介石在南京搬動的最后一顆棋子。走完這一步,蔣介石便放心地飛往江西。
羅將軍到達南京后,與唐生智、劉興一道,在唐公館里辦公。此時的南京城,早已被沒完沒了的飛機轟炸聲和隆隆炮聲所淹沒。古城正經受著巨大的災難。
11日下午,羅卓英中將帶著中校參謀王晏清,到城南的前沿陣地觀察。他們從設在鐵道部的衛戍長官部,驅車經過山西路、鼓樓、新街口,直抵中華門。
羅卓英
沿途的十字路口都已堆起沙袋。商店關門歇業。炮彈的爆炸聲震耳欲聾,老百姓的嚎哭聲撕心裂肺。
中將從中華門的東側登上已有600年歷史的城樓。敵人肆虐的炮火已經把城樓摧殘得千瘡百孔。城樓上下躺著不少第八十八師士兵的尸體。烈士們有的牙關緊咬,有的怒目圓睜。他們帶著民族的深仇大恨,離開了戰斗的崗位。
“把弟兄們的遺體安葬好,好好照顧他們的家屬。”將軍對身旁的王晏清參謀說。他的語調悲憤而冷靜。
這時,中華門城外正進行著激烈的戰斗。中日雙方的部隊都在槍林彈雨中運動。不時有士兵在前進中倒下。
羅卓英沿著城墻邊走到城門附近。他沉著地舉起望遠鏡向城外望去。日軍狙擊手從城外射來的子彈,“嗖嗖”地從他耳旁飛過。
“南京是總理陵寢所在地,如果不戰而棄,我們將無面目見總理于地下。”羅卓英放下望遠鏡,向城外凝視片刻,嚴肅地對身邊陪同的第八十八師軍官說。
“我們必須同敵人決一死戰。人生總有一死,我們死在南京;葬身鐘山之下,必為后代所敬仰,還可以教育后人。”將軍繼續以深沉的語氣,作出訓示。
正當羅卓英巡視完前沿陣地,準備登車返回的時候,突然城樓上一片混亂,緊跟著響起了機關槍猛烈的吼叫聲。
羅卓英命令迅速查明情況。
不一會,作戰參謀慌張地從城墻上下來報告說:“大約有300名日軍,趁著中華門城樓被轟炸后的混亂,強行登上城頭,有的已經竄入城內。
“不要驚慌。命令城墻前沿嚴密封鎖,不得再讓敵軍竄入;城內立即進行巷戰,務將所有進來的敵人全部消滅。”羅卓英鎮定地指揮。他那從容的態度,干凈利索的命令,顯示出驚人的勇氣和力量。
經過一陣激烈的巷戰,那些竄入城內的亡命之徒,如甕中之鱉,迅速就殲。
戰火紛飛的中華門,重又恢復了正常的戰斗秩序。幾百具日軍的尸體及其鋼盔、武器,都成了中國軍人輝煌的戰果。
中華門城防在12月12日,經歷了它自抗擊日軍以來最危險、最艱苦的時刻。
這一天從拂曉起,震耳欲聾的炮聲便代替了黎明時的寧靜。一發發重磅炮彈落在高大的城墻上。堅固的城墻外殼被震裂,成千上萬的碎石塊在空中飛舞,泥沙從城墻的缺口處涌下。
30余架敵機在中華門上空盤旋。一批批的炸彈和傳單同時從飛機上落下。
炸彈在寬厚的城墻頂上掀起巨大的氣浪。鋼筋水泥的工事在重磅炸彈的轟擊下坍塌。
傳單也是炸彈。它的爆炸力是無形的,能夠崩裂人們脆弱的神經和意志。但是,它們在中華門城頭并沒有發揮什么作用。中國軍人甚至不屑把它們撿起一看。五顏六色的紙片,如同撒向這座英雄城的彩條。
時近正午,一小股日軍沖到城墻腳下。他們將兩只竹梯連接起來,靠向城墻,奮力向上攀登。可是,還達不到城墻頂部,大約還差6米。爬在最上面的日本兵,急出了一頭大汗。他處在既不能上,又不能下的危險境地。
忽然,一件東西在他眼前一晃,給他提供了一線希望。原來是一株生長在墻縫中間的小樹,正在隨風擺動。他順著這棵小樹,踩上墻磚的突出部位,終于登上了城墻頂。
當這名強盜慌慌張張地將一面太陽旗插上中華門西邊城墻一角的時候,正好是12月12日的正午12時。如果按照日本的紀元計算,1937年正好是昭和12年。這四個重疊的“12”,令人驚奇。也許,這對于中國人來說是一種不祥之兆。
中國守軍立即向這一小股敵人猛烈開火。與此同時,一群日軍從這里源源攀登而上。很快,他們在這里架起了機槍,建立了臨時的據點。
“報告團長,城墻西段已被數十名日軍突破,情況萬分危急,請求支援。”三○六團團長邱維達,在團指揮所接到前沿陣地的告急電話。
“堅決頂住,不準后退一步!”邱團長嚴厲命令,接著又補充說,“我馬上派兵來支援你們。”
“胡營長,你立即組織100人敢死隊,去西段突破口支援,限1小時內將突入的敵人全部肅清!”邱維達命令三營營長胡豪。
形勢緊急,軍令如山。
胡營長到預備陣地,向正在隨時待命的官兵們號召:“弟兄們,城墻前沿已被一批敵人突破,不怕死的站出來,跟我到前面去!”
戰火中,談不上什么溫良恭儉讓。這就是最有力的動員。
胡豪話音剛落,就從隊伍里站出了一二百名英武的士兵。他粗略地點出100名身強力壯的,說了聲“跟我來!”敢死隊就這樣組成了。
胡營長率領的敢死隊,是一支生力軍。正當前沿陣地將要抵擋不住的時候,他們似神兵天降。幾名機槍手迅速占據有利地形后,立即組織了猛烈的火力。在機槍的掩護下,敢死隊員奮力沖擊。他們先向日軍投去一排手榴彈,然后又乘著手榴彈爆炸的硝煙,端著刺刀、舉著大刀,向敵人沖殺過去。
城墻上進行了一場激烈的生死搏斗。廝殺的士兵不時從20米高的城墻上摔下來。中國士兵在自己的陣地上進行反擊,精神振奮,有恃無恐。
日本兵因為沒有退路,高大的城墻,上得來,卻下不去。所以他們像瘋狂的野獸一樣,拼死抵抗。
“弟兄們,敵人跑不了啦,把他們全部消滅光!”胡豪手舉駁殼槍,激勵士兵們殲滅殘存的敵人。
垂死掙扎的敵人發現了胡豪是敢死隊的指揮員,立即向他射擊。一顆子彈飛來,擊中了胡營長的頭部。他倒下了,再也沒有起來。
城頭上日軍又被消滅了一批之后,最后的十幾名放下武器,舉起了雙手。
古城雖已危在旦夕,但在中華門城頭上的反擊仍然十分成功。這正是中華民族不屈不撓性格的體現。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