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書法是中國特有的文化藝術形式,是以漢字為唯一載體進行的文化藝術創作,漢字是表意的抽象符號,這就注定書法藝術趨于抽象,然而古老智慧的中華民族卻要從抽象中探尋具象美,為筆墨線條傾注家國情懷,將漢字打造成超脫文字意義的精神象征。
筆軟、紙柔、墨稀,卻要寫出入木三分的力量,展現風檣陣馬的氣勢,由抽象引發的具象思考是書法技法的藝術展現,也是作者性格、氣度的藝術表達。
書法是文化傳承的載體,更是情感抒發的平臺,情感的加持讓文化展現出濃厚的藝術氣息,讓觀者和作者之間產生共鳴。
書法之美體現在四個方面,一是筆墨技法,二是個性,三是文化,四是情感。這四點相輔相成,共同支撐起書法的藝術境界。
筆墨技法是指書法中的筆法、字法、章法、墨法和印法,這是構成書法藝術性的基礎,沒有雄厚的筆墨技法很難達到藝術的高度。
個性是書法藝術的靈魂,每個靈魂都是不同的,藝術風格也崇尚個性,沒有個性的作品就沒有獨特的表達,只能算是復制、效仿,不能稱之為書法藝術。
文化是書法藝術的核心,書法藝術傳承幾千年不朽,就在于其深厚的文化內涵,古代佳作往往不僅僅是書法作品,更是文史資料,欣賞書法作品時不僅僅是在品味藝術,更是與作者進行文化溝通。
情感是書法的生命力,富有情感的作品才能夠感染人,一幅好的書法作品必然是傾注真情實感的,并非麻木的告示。
能夠在這四點上都滿足的書法作品必然是值得品味的,古之佳作無不如此,《蘭亭序》、《祭侄文稿》等等都以精湛的技法,鮮明的個性,深厚的文化以及濃烈的情感而造就不朽。
近現代書法家中當以于右任先生為尊,他的很多作品在精湛的筆墨技法之外,蘊含濃厚的愛國情懷,成為一個時代的書法標桿。
于右任先生書法最高的成就是草書,他的草書融合魏碑筆意,比例雄強但不顯僵硬,結構穩固又不失靈動,被譽為一代“草圣”。
于右任先生的草書作品《抗戰碑文》是其草書的代表作,用其最擅長的小草書寫,字里行間頗有懷素千金帖的韻味,但是又有鮮明的個性,顯示出于右任先生深厚的書法造詣。
該作品創作于 1945 年 6 月 24 日,正值抗戰勝利前夕的關鍵時期,彼時于右任身處重慶。他懷著對抗戰英烈的崇敬以及對國家命運的深切關懷,揮毫創作了這篇碑文。
此作品融合了魏碑的用筆特色,線條剛勁有力,又不失草書的靈動流暢。筆畫粗細多變,通過提按、輕重、緩急的精妙運用,呈現出強烈的節奏感與韻律感。文中部分筆畫厚重沉穩,仿若千鈞之力,而另一些筆畫則輕盈飄逸,恰似行云流水。
作品稱《西安負土塚碑銘》,分為兩部,分別是《殉難人民碑》和《陣亡將士碑》,碑文頗顯悲壯。從其中的部分涂改可以得知這是一份草稿,這讓它的情感價值更顯真實。
這幅作品篇幅不大,但是充分展現了書法藝術的四重要義,技法純熟,個性鮮明,內涵深厚,情感真實,當屬近現代草書作品中的上乘佳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