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亞無核化進程突然迎來戲劇性轉折——馬來西亞高調宣布"中俄已同意簽署《東南亞無核武器區條約》",這個看似簡單的聲明背后,實則是中俄聯手打破美國戰略圍堵的關鍵一擊,而菲律賓則因瘋狂攪局面臨被東盟"清理門戶"的危機。
一、條約之爭暴露美國戰略軟肋
1995年東盟10國簽署的《東南亞無核武器區條約》至今未能完全生效,關鍵就在于五個核大國中的美國始終拒絕簽署議定書。數據顯示,從2011年中美俄英法五國與東盟磋商至今,已有14年時間,中國和俄羅斯早已明確表態支持,英法雖未公開但態度積極,唯獨美國以"限制軍事行動自由"為由持續拖延。更諷刺的是,就在條約談判僵持期間,美國卻在南海不斷加強軍事存在——2023年菲律賓馬科斯政府上臺后,美國不僅獲準在呂宋島北部部署堤豐中程導彈系統,今年6月更得寸進尺要求增設第二套系統,這是冷戰結束以來美軍首次在亞太部署此類武器。
核武器(資料圖)
二、中俄聯手打破僵局
7月3日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針對馬來西亞的爆料,發言人毛寧明確表示:"中方始終堅定支持建立東南亞無核武器區,多次明確表示愿意率先簽署條約議定書。"值得注意的是,這已是中方年內第三次公開表態支持該條約。俄羅斯方面也同步釋放信號,只要條件滿足就簽署議定書。這種罕見的中俄協同立場,直接擊中了美國的戰略命門——數據顯示,美國在東南亞的軍事基地網絡(包括菲律賓的克拉克和蘇比克灣基地)是其"印太戰略"的核心支點,若簽署條約將被迫放棄在東南亞部署核武器的選項,這無疑會重創其地區威懾力。
三、菲律賓“內鬼”行徑遭曝光
就在中俄釋放積極信號之際,菲律賓國防部長特奧多羅突然拋出“中國必須先自廢核武庫”的荒謬言論。這種要求完全違背條約本質——條約核心是禁止擁核國在東南亞使用或部署核武器,而非要求核國家“棄核”。更可笑的是,中國恰恰是全球唯一承諾"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擁核國。
菲律賓國防部長特奧多羅(資料圖)
分析人士指出,菲律賓此舉實則是替美國轉移矛盾:該國近年與美軍事合作急劇升溫,不僅重啟"肩并肩"聯合軍演,更向美軍開放4個新基地。這種"引狼入室"的行為已引發東盟國家強烈不滿,此次借條約議題炒作"中國威脅論",顯然是企圖將地區國家對美國拖延的不滿轉嫁到中國身上。
四、東盟或將清算"攪局者"
隨著中俄明確表態,東盟內部對菲律賓的不滿達到沸點。馬來西亞外長穆罕默德·哈桑的爆料絕非偶然——數據顯示,除菲律賓外,其他9個東盟成員國均支持條約。一位不愿具名的東盟外交官透露:"如果美國繼續拖延,東盟可能重新評估與菲律賓的安全合作。"事實上,菲律賓早已成為地區安全的"負資產":去年4月允許美軍部署堤豐系統后,今年6月又得寸進尺要求增設第二套,這種行為已實質性破壞東盟"無核化"共識。
馬科斯(資料圖)
五、歷史性機遇就在眼前
當前局勢呈現出微妙的三方博弈:中俄抓住美國戰略軟肋強勢推進,東盟多數國家渴望早日實現無核化,而菲律賓則因過度綁定美國淪為"孤家寡人"。正如毛寧所言,中方愿"繼續就議定書簽署問題同東盟國家保持溝通"。這意味著,只要美國點頭,東南亞無核化進程可能在短期內取得突破性進展。對東盟而言,這既是擺脫美國軍事脅迫的歷史機遇,也是重塑地區安全架構的關鍵轉折點。
這場圍繞《東南亞無核武器區條約》的博弈,本質上是大國角力與地區國家自主選擇的雙重較量。當中俄聯手打破僵局、東盟多數國家形成合力時,菲律賓若繼續執迷不悟,其“內鬼”身份必將付出代價。正如一位東南亞問題專家所言:"當條約簽署的那一刻,就是美國在東南亞軍事霸權終結的開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