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鄒楚盈)周三的美術課剛講到剪紙,我就發現后排的小杰手里攥著一把剪刀。不是學校統一發的圓頭安全剪,是把最常見的家用尖頭剪刀,刀刃上還沾著點鐵銹,一看就是家里日常用的。
按規定,這種剪刀不能帶進課堂。我走過去時,他手忙腳亂地往書包里塞,臉漲得通紅。我沒多說什么,接過剪刀放進講臺的收納盒,只輕聲說了句“下課來拿”。
下課后他低著頭過來,聲音小得像蚊子:“老師,那是我媽做針線活的剪刀,我早上收拾書包時忘了拿出來。”我看著他緊張的樣子,忽然想起自己小時候也總把家里的小玩意兒揣進書包,不是故意搗亂,就是單純的疏忽。
我把剪刀還給他,跟他約好以后帶剪刀要選圓頭的,而且得提前告訴老師。他點點頭,接過剪刀時還小聲問:“老師,下午的剪紙作業,我能用安全剪好好做嗎?”
后來看著他用安全剪剪出歪歪扭扭的小房子,我忽然覺得,那把普通的家用剪刀,其實沒什么特別的危險。真正需要在意的,是教會孩子分辨什么該做、什么該注意,就像對待他們偶爾的小疏忽——不必上綱上線,耐心指出來,他們總會記在心里。
現在講臺的收納盒里,偶爾還會出現學生不小心帶來的小物件,我都在放學前還給他們。原來教育里的很多時刻,就像處理這把剪刀一樣,不需要太多道理,溫和地守住邊界,比什么都重要。
來源:嶺南師范學院“紅土情緣”突擊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