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0日,上海豫園商城核心地標——湖心亭完成歷時近2年的保護性修繕,正式向公眾開放。這座被譽為“海上第一茶樓”的百年古建,至今已有240余年歷史。本次修繕,本著“修舊如舊”的匠心,以工藝復原榫卯飛檐,不僅復原了歪閃的梁柱,更以“活態保育”的模式打造獨具特色的東方生活美學承載空間。
以“故宮級”匠心
煥新東方生活美學空間
湖心亭作為豫園商城的核心景觀之一,承載著深厚的城市文化記憶。其悠久的歷史不僅賦予它獨特的文旅價值,更使其成為上海城市歷史的重要“講述者”。此次修繕在保留建筑歷史文化的同時,進一步提升了其功能性,讓歷史建筑在現代城市中繼續發揮文化傳承與公共服務的雙重作用。
豫園商城特邀曾參與故宮文化創意項目的國際設計大師梁建國擔綱湖心亭修繕的內裝設計,以“東方國際設計”理念融合非遺茶藝、現代審美與城市記憶,重塑這一上海文化地標。
梁建國團隊深入挖掘湖心亭的歷史文化內涵,在保留建筑古韻的同時,賦予其現代功能。一樓設茶堂、散座區及吧臺,以花梨木色、哥窯裂紋燈飾等元素呼應茶樓與九曲橋湖水的意境,并陳列湖心亭碑記、老物件,展現歷史軌跡;二樓打造私密空間,涵蓋評彈區、茶席區、VIP包房及茶器展示區,家具設計兼具古典韻味與現代氣息,八角展區靈感源自湖心亭飛檐,細節處處彰顯匠心。
整體設計延續湖心亭古樸制式,融匯東方園林與茶文化精髓,營造“城市茶室秘境”,讓訪客在品茗間穿梭于歷史與現代,更將在這個蘊含百年文化歷史的地方,給人“可感、可知、可品、可賞”的東方生活美學體驗。
從文人墨客雅集
到Z世代打卡的新潮圣地
從清末民初起,湖心亭茶樓的茶客,就頗多文人雅士,包括文化巨匠巴金、曹禺、郭沫若,他們常常酬唱應和,吟詩作畫,日久天長,湖心亭漸漸成為老城廂內最有雅趣的茶樓。如今,巴金專座依舊保留,還有伊麗莎白二世的女王座,彰顯尊榮。
在每一代老城廂茶客的心中,湖心亭是記憶中的一抹茶香。新年的元寶茶、香到令人吮指的茶葉鵪鶉蛋、高級的女王套點,交織成一幅幅茶香記憶畫。這些記憶,在此次湖心亭升級煥新中一一被保留。
重新開業的湖心亭茶樓,邀請“海派茶文化第一人”戎新宇作為品牌主理人,規劃打造全新運營場域。一樓仍有平價早茶場,同時新增更為潮流的新中式茶飲,以新穎的茶器吸引年輕一代駐足;二樓則打造文人風骨、非遺匠心、女王尊享三大非遺系列茶飲,傳承非遺茶藝,更滿足不同客群的需求。配以精致茶點、潮趣周邊,讓在湖心亭喝茶成為一種生活方式與社交享受。
古法新生守護百年茶樓
湖心亭茶樓——上海最古老的茶樓,最早可追溯至明代嘉靖年間,其前身為豫園主人潘允端所建的園林景觀“鳧佚亭”。1784年,青藍布業商人在鳧佚亭舊址集資重建,更名“湖心亭”。
承載厚重歷史積淀的湖心亭,曾歷經多次擴建,以匹配其使用上的實際需求。2023年10月,湖心亭茶樓營業移至豫園老街,原址開啟為期近兩年的保護性修繕工作。
此次修繕開創了“考古級勘察+非遺工藝+現代監測”的模式。這也從另一個側面證明,古建保護不必在凍結保護與商業經營間二選一。
屋脊上的蹲獸、檐角的裝飾,是古建的“表情”。上海工藝美院建筑遺產傳承中心的師生們,用最原始的工具完成了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重塑湖心亭的“歷史表情”。從歷史照片比對、殘件測繪,揉捏刻畫,最終還原了湖心亭歷史風貌的靈魂。
湖心亭的煥新為大豫園片區植入了一個強有力的“文化錨點”。它既是向歷史的致敬,亦是向未來提供無限可能。當游人穿過九曲橋步入茶樓,他們觸摸的不僅是歷史的痕跡,更是一座城市文化賡續的新的啟示,湖心亭“海上第一茶樓”的文化使命延綿百年、生生不息。
來源:樂游上海
公眾號一言不合就改版,
“星標”我才能更方便接收消息哦。
現在只需三步:
喜歡就給我個“在看”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