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7年的NASA:“很遺憾,我們的衛星失聯了!”2012年英國某無線電愛好者:“沒關系,我把你們的衛星又給整‘活’了!”你敢信,一顆失聯了46年的衛星,居然又讓一個民間無線電愛好者重新發現了,并且還驚動了官方。
該衛星名叫“LES-1”,是顆冷戰期間發射的“老古董”,升空不過兩年就變成了“僵尸衛星”,但時隔46年居然還又能重新發射信號了。這究竟是怎么回事?為何科學家們得知這個消息后并不感到欣喜?
"僵尸衛星"復活
2012年12月的一個普通晚上,家住英國康沃爾郡的菲爾·威廉姆斯正像往常一樣調試著他的設備。這位中年大叔沒什么別的愛好,就愛搗鼓無線電。這天,他無意間把接收器調到了237MHz的頻道,突然聽到一段奇怪的信號。
這段信號斷斷續續,每隔4秒,聲音就減弱又恢復,不斷循環往復,猶如“呼吸”一般規律。一開始,他以為是自己設備出了問題,但反復調試后,信號依然存在。這下他坐不住了,這規律性絕不可能是自然現象,肯定來自人造的東西!難道是外星人嗎?
為了搞清這段信號的來源,菲爾翻閱了很多資料,并在無線電愛好者圈子里發起討論。最后大家查來找去,發現這一信號特征居然和1965年,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發射的一顆衛星“LES-1”非常吻合。
該衛星的全稱是“林肯實驗衛星一號”,誕生于美蘇太空競爭最激烈的60年代。當時美國軍方為了打造安全的軍事通信系統,啟動了代號"林肯"的秘密衛星計劃。1965年發射的LES-1就是該計劃的開路先鋒。
可惜的是,這顆開路先鋒命運多舛。由于線路接錯導致發動機點火失敗,衛星剛升空就進入了錯誤軌道。苦苦支撐兩年后,1967年LES-1徹底失聯,從此成為漂浮在太空中的"電子僵尸"。
按常理,這種"報廢"衛星本該永遠沉寂。可偏偏46年后,它竟又被愛好無線電的菲爾給整“活”了。消息一出,連NASA都震驚了。科學家們進行數據對比后,確認這正是當年失聯的LES-1!
但問題來了,按理說衛星的電量早該耗光了,它究竟靠什么在持續發送信號?
衛星為何"復活"
關于衛星為何會“復活”,科學家給出了很多推測。
就說最可能的解釋吧。LES-1的設計是依賴太陽能板和蓄電池來供電。在其發射后不久,它就進入了錯誤的軌道。可能在運行了兩年后,飄到了太陽照不到的"陰影區",導致整個系統陷入休眠。
這顆衛星上搭載了兩千多顆太陽能電池,盡管電池在長期深空環境中可能已嚴重老化,但部分太陽能板在衛星軌道變化后重新暴露于陽光時,仍可能產生微弱電力,為殘余電池提供少量能量。
另一個關鍵因素是其特殊的運行軌跡。LES-1失聯前,正好位于“范艾倫輻射帶”,這是由地球磁場捕獲的帶電粒子,所形成的一個高能粒子輻射區域。科學家分析,當宇宙中各種粒子不斷轟擊LES-1衛星,其搭載的信號發射電路就可能在“巧合”下被重新激活。
作為1965年發射的早期衛星,LES-1采用了硬連線電路而非可編程系統,減少了因輻射導致數據模塊損壞的風險。至于4秒周期的信號波動,其實是衛星在太空中翻滾造成的,其太陽能板每隔4秒就會周期性地面向太陽,形成規律的強弱變化。
“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它在飽含輻射的惡劣太空環境下存活了超46年,并且毫發無傷。”科學家這樣感嘆。
太空垃圾危機
事實上,像LES-1這樣的"太空僵尸"并非個例。截至2021年4月,近地軌道上共有7389顆衛星,而且這個數字正以每年約990顆的速度增長。專家預測,到2028年,繞地飛行的衛星數量可能突破15000顆大關。
這些衛星中雖然不乏新型的立方體衛星和納米衛星,但令人擔憂的是,軌道上約60%的衛星早已"壽終正寢",淪為無人管理的太空垃圾。這些漂浮物不僅自身命運難測,更已成為空間站和航天器的重大安全隱患。
更糟的是,這些“僵尸衛星”之間還會“打架”。由于失去了動力,它們會漫無目的的漂浮,游蕩,撞上其他的“僵尸衛星”,分裂成更多細小的太空垃圾。2017年,據澳大利亞相關機構的統計,有超1.7億件太空垃圾在地球軌道游蕩,僅有2.2萬件受到監視追蹤。
2009年,美國"銥星33號"與俄羅斯報廢的"宇宙2251號"衛星在軌道上迎面相撞,這也是太空垃圾危害的典型案例。NASA統計顯示,類似這樣的碰撞事件,每年都會導致美國3-4顆衛星損毀。
最棘手的是,這些垃圾很難自然消解。特別是在距地面1000公里的軌道之外,垃圾可能滯留數百年甚至上萬年。而且,隨著新衛星越發射越多,軌道空間只能愈發得逼仄擁擠。“用不了5—10年,我們恐怕就要失去一切。”NASA的專家格林這樣說。
雖然LES-1衛星在軌道上暫時是安全的,但誰也不敢保證它哪天不會突然“意外失足”,撞上某個正常運作的衛星。現在你應該明白了,為什么科學家們對這顆"復活"衛星憂心忡忡。
這些早期太空遺產就像懸在人類頭頂的達摩克利斯之劍,給人類的太空探索夢想蒙上了一層陰影。
結尾
LES-1的"復活"看似是個科技奇跡,實則給人類敲響了太空環境惡化的警鐘。這不僅是科學問題,更是關乎人類未來太空發展的戰略問題。畢竟,在人類在太空探索的道路上,不僅要追求技術進步,更要重視太空環境的可持續性。
要解決這個全球性問題,更需各國通力合作,建立完善的“太空交通”管理體系,研發可靠的碎片清除技術。否則未來某一天,近地軌道上全是太空碎片,新火箭都發不上去,人類就真的要被鎖死在地球上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