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提升公共資源交易透明度和公正性,潢川縣公共資源交易中心深入貫徹落實省、市工作部署,將“暗標評審”作為關鍵改革舉措,持續發力、縱深推進。繼前期成功實踐后,又一重要項目成功運用“暗標”模式完成評審,標志著此項改革在潢川正邁向常態化運行新階段。
成功實踐再添新例,改革步伐堅實有力。近日,“河南黃淮集團隆古糧油有限公司庫區升級改造項目”在潢川縣公共資源交易平臺順利完成評標。這是潢川縣在前期項目成功實施“暗標評審”的基礎上,持續深化應用的又一例證。該項目的順利實施,有力彰顯了潢川縣在提升交易公正性、防范廉政風險方面改革不停步、探索再深入的堅定決心,也表明潢川縣招投標項目“暗標評審”機制正在穩步走向成熟與常態。
技術賦能“雙盲”評審,有效隔離人為干預。“暗標評審”的核心在于依托先進信息技術,在評標環節對投標文件進行嚴格處理,徹底隱匿投標人的名稱、標識、人員信息等一切可識別身份的關鍵要素,實現真正意義上的“雙盲”(投標人信息對專家盲、專家信息對投標人盲)。評標專家在完全“匿名”狀態下,僅能依據法律法規、招標文件既定標準以及投標文件本身的技術方案、商務響應等實質性內容進行獨立、客觀的評判。這一模式從技術源頭有效切斷了評標環節潛在的人情干擾和利益輸送渠道。
成效凸顯,持續凈化交易環境。“暗標評審”的持續推行,為全縣公共資源交易市場帶來了顯著而深遠的積極影響:一是技術隔離,切斷干擾路徑。依托信息技術徹底隱藏投標人身份信息,實現評標專家“盲評”,從源頭切斷人為干預、打招呼及“圍獵”專家的潛在渠道,保障評審獨立性。二是聚焦實質,保障評分客觀。迫使專家評審僅能依據招標文件標準及投標方案本身的質量(技術、商務)進行評判,有效消除打分傾向性,確保評分結果基于實力而非“關系”。三是提升公信,筑牢公正基石。顯著增強評審過程的公平性和結果的可信度,讓中標歸屬真正體現“優中選優”,營造公平競爭、陽光透明的交易生態,提升市場主體滿意度和獲得感。
深化推廣,構建陽光透明新生態。中心負責人表示,將持續發力,在固化前期經驗、優化操作流程的基礎上,加快健全配套制度體系,并積極穩妥地將“暗標評審”拓展至更多適宜項目類型,全力推動此項改革實現常態化運行,讓陽光公正惠及更廣泛市場主體,為全縣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營造更加公平、公正、陽光、高效的一流營商環境。(來源:縣公共資源交易中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