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信陽市光山縣發生一起因鑿墻作業引發的工傷賠償糾紛。后光山縣司法局北向店司法所專業調解,雙方當事人最終達成和解并當場履行協議,為歷時多日的矛盾畫上圓滿句號。
據悉,2025年7月,匡某受雇于張某從事鑿墻作業時,因設備油污打滑導致右手中指骨折。事故發生后,雙方就后續治療費用及賠償金額多次協商未果,匡某遂向北向店司法所申請調解。
受理申請后,司法所調解員第一時間展開調查。經核實,匡某主張的賠償金額包含醫療費、誤工費等合理訴求,而張某則因擔心對方虛報費用、賠償標準模糊而心存顧慮。雙方核心爭議聚焦于賠償金額的計算依據。面對僵局,調解員采取“逐項核算、彌合差距”策略,將醫療費、護理費、誤工費等賠償項目逐一分類測算。一方面,依據《民法典》及工傷保險相關法規,向雙方詳細解釋賠償標準;另一方面,通過耐心溝通引導雙方回歸理性,逐步縮小預期差距。
經過多輪協商,調解員最終促成雙方達成一致:張某一次性支付匡某醫療費、誤工補償等共計8000元,并現場完成現金賠付。協議簽訂后,匡某對調解結果表示滿意,張某也感慨“專業調解讓糾紛解決更透明、更省心”。本案中,調解員通過精準聚焦賠償標準計算,有效破解了工傷賠償中“責任難界定、金額難協商”的常見難題。北向店司法所負責人表示,司法所將持續發揮調解專業優勢,以“案結事了人和”為目標,為勞動者權益保障和和諧勞動關系構建提供堅實法治支撐。
據悉,光山縣司法局近年來不斷深化“楓橋經驗”本地化實踐,通過完善調解機制、強化隊伍培訓,推動矛盾糾紛源頭化解。此次糾紛的圓滿解決,正是基層司法所踐行法治為民理念的生動體現。(通訊員:胡榮超 蘇明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