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貴州中心釀酒集團 行業分析研究部
近日,關于“公務系統禁酒”的風聲剛起,白酒行業一時風聲鶴唳,資本市場也迅速做出反應——白酒股集體震蕩,高端品牌“神經緊繃”,終端渠道陷入觀望。
就在輿論尚未平息之際,人民網對“禁酒令”作出權威評論:
“各地應嚴格區分違規吃喝與正當餐飲消費……既要錨定‘腐敗零容忍’的鐵規矩,又要守住‘煙火不熄滅’的民生線。”
這不僅是一句政策表達,更是對行業的深層提醒:
“高端送禮”要收斂,
“人民喝酒”要照顧。
換句話說——不是“白酒不行了”,而是“脫離煙火的白酒不行了”。
一、禁的是“特權酒”,放的是“民生酒”
人民日報的這則評論,從根本上厘清了禁酒風波的認知誤區:
被整治的被支持的
公款吃喝、變相宴請、政務腐敗普通家庭聚餐、朋友小酌、文化消費
菜未上酒先到的“場面局”為了味道、習慣、情感的小飲
把酒當權力延伸的“儀式”把酒當飯桌文化的陪伴者
這意味著:
“面子酒”在退場,
“煙火酒”在升溫。
也就是說,那些真正陪伴日常生活的、沒有層層溢價的、平實、順口、溫和的白酒產品,正迎來一個政策支持+消費轉向的雙重利好期。
二、誰將成為這場轉向的“真正受益者”?
1. 口糧酒品牌:被煙火氣“高位點名”的玩家
口糧酒,一直是“默默被喝”,如今終于有機會“光明正大地被提倡”。
這些酒不包裝噱頭、不做虛假定位:
一瓶幾十元,入口順,喝后不頭痛;
多年扎根本地市場,靠復購活著;
真正出現在每個家庭、街邊飯館、小酒館的日常餐桌上。
它們不是為了撐場面,而是為了“好下菜”。
人民網這一聲“為正常消費亮綠燈”,正是對這些口糧酒的最高背書。
2. 地方白牌酒:價格實在+酒體不俗的“誠意之作”
過去被視為“沒有牌面”的白牌酒,其實恰恰是很多家庭酒桌的“首選”。
比如:
西北市場的黃河大曲、老白干;
華東的景芝、扳倒井;
西南的綿竹、沱牌、二峨頭曲;
貴州區域醬酒中的副牌佳釀。
它們常常沒有廣告、沒有明星代言,但憑借一口實在、一價親民,被熟人推薦、被飯店留存。
這一次,政策的風,終于吹到了這些“酒桌主角”身上。
3. 平價醬酒 & 光瓶酒:從“自飲趨勢”中崛起的消費力
不論是100元以內的光瓶醬香,還是新興品牌推出的“簡裝濃香”,它們對準的消費心理只有一個:
“我不需要給誰看,我就想喝點好的。”
隨著“煙火線”的回歸,這類性價比高、風味正的自飲酒品將成為平臺、渠道與消費者三方共同青睞的品類。
三、品牌的下一步,不是包裝更豪華,而是更懂人情味
人民網的表態,其實給白酒企業敲響了三個警鐘:
1. 別再“高高在上”,要學會“煙火落地”
白酒不是非得站在紅毯上,它更適合在柴米油鹽里。
產品開發要向生活靠攏,而非會議桌;
品牌表達要接地氣,而非空洞文化“堆砌”;
價格策略要“回到人民”,而非“越定越高”。
2. 不只是“去高端”,更要“保溫情”
酒,是情感觸發器。
比起“年份拉滿、金邊瓶身”的昂貴外衣,老百姓真正記得住的,是:
父親的一杯小酒;
老友的寒夜共飲;
小店的深夜二兩。
品牌應用真誠與真實,重新編織這份“溫度連接”。
3. 誰能守住“煙火”,誰就守住未來
高端可以收縮,但“煙火不能熄滅”是行業的基本盤。
誰能做出既好喝又不貴的口糧酒?
誰能打造“家門口的好酒”認知?
誰能成為家庭餐桌上的“常客”?
誰就將成為下一個時代白酒版圖的核心玩家。
這場“禁酒令風波”,其實是一次“回歸初心”
人民網說得好:
“讓城市更有煙火味,讓人情更有溫度。”
這是對白酒行業最深沉的期待。
高端可以退場,煙火必須點燃。
面子可以淡去,口感必須在線。
今天,真正有機會的,是那些愿意做“人民小酒”的品牌,那些愿意俯下身子、深入生活、把“喝一口”變成“放心一口”的廠商與釀酒人。
未來屬于什么樣的白酒?
不是最貴的,而是最懂人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