筋骨評估技術在中醫手法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中的應用
完成人:薛彬 李飛躍 奚小冰 張昊 劉濤等
四十歲的李阿姨,曾是朋友圈里的“活力達人”,跳舞、做飯、帶娃樣樣不落下。但一場突如其來的腰椎間盤突出,讓她的世界變了樣:腰痛得彎不下腰,走路只能扶著墻,連想咳嗽一聲都怕牽扯到老腰。止痛藥、膏藥、各種理療她都試過,癥狀卻總是反反復復。
直到今年五月,李阿姨在家人陪伴下來到瑞金醫院傷科,才第一次見識到這里獨特的“施法”流程——每天兩次藥包熱敷、一次泥療、一次艾灸,還有傳說中的“魏氏手法”。更讓她意外的是,醫生并不是單靠一雙手“摸一摸”了事,而是為她量身定制了一套“筋骨評估”:肌力檢測、關節活動度量化、影像掃描……每一項數據都清清楚楚地標注著她腰部的“弱點”,并給出建議的治療方式。
主治醫生薛彬身手不凡,施展魏氏手法時,動作行云流水,酸爽之余,李阿姨每次都感到身體輕松許多。每天清晨,瑞金醫院傷科的走廊里,一邊是醫生們在做手法練習,另一邊則是病人們在做拉伸體操,活動筋骨、放松身體。
在臨床醫生的治療和自己的訓練下,不到一周,她驚喜地發現自己居然能直著腰下樓了——這在幾個月前簡直不敢想象。病房里的“75度阿姨”也能挺起背,大家相約傍晚一起花園散步,重拾了久違的生活樂趣。
“原來老腰疼真的有救!”李阿姨忍不住在家人群里分享。
01.
臨床醫生“手到病除”
在瑞金醫院中醫傷科,正是筋骨評估與中醫手法的巧妙結合,讓越來越多像李阿姨這樣的患者遠離了慢性腰痛,挺直了腰板,邁進了健康新生活。
據介紹,腰椎間盤突出癥是骨傷科常見病,具有老中青年齡段高發病率、遷延反復、年輕化趨勢顯著等特點,臨床主要表現為疼痛和筋骨功能障礙。目前,對其臨床共識是至少80%以上患者屬于非手術干預選擇范疇,而中醫傷科手法是臨床推薦首選方法。
中醫傷科手法可有效緩解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疼痛并改善其活動功能,具有較好的臨床療效, 但存在手法操作個體差異大、“手摸心會”主觀性評估等不足,限制了本療法優勢傳承、發展和應用。
隨著醫學技術的發展和進步,臨床醫生診斷腰椎間盤突出癥普遍存在“重影像檢查、輕癥狀體征”現象,然影像學檢查與臨床癥狀并非完全成正相關性,現有檢查無法客觀患者軀體功能障礙及疼痛程度,這也影響醫生對該病的全面診斷及有效手法治療。為此,建立腰椎間盤突出癥中醫手法干預客觀化的“筋骨評估”指標參數和量化標準,提供手法操作“手摸心會”客觀依據,指導臨床醫生“手到病除”臨床實踐。
02.
技術和優勢
有了客觀的“筋骨評估”數據,中醫傷科醫生不僅能“摸準”病因,還能“量化”療效。瑞金醫院依托自身在中西醫結合診療領域的優勢,開發了腰椎間盤突出癥精準診療模型,把現代影像、數字仿真學、運動學等多學科知識融為一體,形成筋骨評估技術方案,快速評估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筋骨功能態。
前期課題組臨床研究發現:筋骨評估模式指導下的魏氏手法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疼痛和功能障礙,且在改善患者肌肉張力、腰椎活動功能及姿勢體位方面較魏氏二步七法手法具有更好的療效,可提高手法操作的精準性和安全性,達到了精準診斷和治療的目的。
目前,研究團隊通過瑞金醫院醫聯體網絡將上述技術下沉至醫聯體診療機構,經團隊開展的400例筋骨評估技術指導下的中醫手法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臨床驗證,證實該技術是一項安全、精準、快速的評估方法。同時,團隊還創新建立了腰椎間盤突出癥魏氏手法診療“筋骨評估-治療評價-機制探索-應用推廣”一體化模式。
03.
讓“老腰疼”患者不再無助
對于無數像王先生這樣的“老腰疼”患者來說,筋骨評估技術的普及,意味著他們終于可以擺脫單純靠經驗、盲目試手法的無助,擁有一份科學、精準、安全的中醫方案。在新時代的中西醫結合大平臺上,古老的手法技藝在現代科技加持下,煥發出新的生命力。
未來,筋骨評估有望成為中醫手法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金標準”,幫助更多患者重拾健康和自信。
(向上滑動查看)
撰文:張子晴
歡迎轉發點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