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資熱潮持續高漲的具身機器人領域,又上演了一場讓許多人看不懂的資本大戲。
7月8日晚間,上緯新材發布公告稱,上海智元恒岳科技合伙企業(簡稱“智元恒岳”)及其一致行動人上海致遠新創科技設備合伙企業(以下簡稱“致遠新創”),計劃通過“協議轉讓”和“要約收購”兩種方式,合計至少收購公司63.62%股份,以轉讓價格7.78元/股計算,此次交易總價約21億元。
天眼查App顯示,智元恒岳和致遠新創均為上海智元新創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智元新創”)及其核心團隊共同出資設立的持股平臺。其中,智元新創是智元機器人的母公司。智元恒岳成立于2025年6月,系本次交易設立的主體。致遠新創則成立于2024年,占智元恒岳持股比例的0.5%。
從股權控制關系來看,上述三家公司的實際控制人均為智元機器人CEO鄧泰華。因此,公告發布后,市場中關于“智元機器人借殼上市”和“科創板或迎來首家具身智能機器人公司”的猜測不絕于耳。
雖然智元對上緯新材的資產注入還未發生,該操作已經點燃了股民的熱情。7月9日、10日、11日,上緯新材連續三天開盤強勢“一”字漲停,市值膨脹了約22.87億元。
01、是否“借殼上市”?
被智元“看上”的上緯新材,2020年在科創板上市,主業為專注新材料的研發、生產與銷售,業務涵蓋環保高性能耐腐蝕材料、風電葉片用材料等領域。
不過,由于上緯新材間接控股股東上緯投控股權較為分散,一直到這次交易前,都處于無實控人狀態。
從財報來看,上緯新材賬面盈利,實際上并不差錢。2024年,上緯新材營業收入為14.94億元,同比增長6.73%;歸屬于母公司的凈利潤為8868.14萬元,同比增長25.01%。
作為風力、環保領域的上市公司,上緯新材的業務和人工智能、具身智能領域關聯并不大。
不過,這些都不妨礙智元機器人實控人鄧泰華,通過一番巧妙的資本運作將其控制權拿下。
鄧泰華,畢業于電子科技大學計算機通信專業,曾任華為公司副總裁,是通信與人工智能領域的資深專家。智元機器人的另一位核心高管則是知名科技圈KOL稚暉君(本名彭志輝),其于2020年加入華為“天才少年計劃”,于2023年2月與鄧泰華聯合創立了智元機器人。
成立短短兩年時間里,智元機器人便完成了10輪融資。今年3月,智元機器人獲得了由騰訊領投的新一輪融資;5月,京東、上海具身智能基金參與了智元的新一輪融資,上汽等多家老股東進行了增資。融資完成后,第三方調研機構對智元的估值已高達150億元。
在一級市場廣納融資,并沒有耽誤鄧泰華在二級市場的并購計劃。為了拿下對上緯新材的控制權交易,公告顯示,智元的操作主要是分兩大步進行。
第一步,智元相關方先與上緯新材的主要股東簽署了多份股份轉讓協議,將控股股東由SWANCOR薩摩亞,變更為智元恒岳。借此,鄧泰華拿到了上緯新材29.99%股份,從而巧妙避開了30%的全面要約收購紅線。
第二步,智元恒岳通過部分要約收購,進一步增持股份,擬通過要約收購上緯新材1.49億股,占上市公司總股本的37%,從而拿下上緯新材的絕對控制權。
伴隨著交易的推進,智元恒岳、致遠新創的合計持股比例或將最高升至66.99%,上緯新材控股股東將變更為智元恒岳,實際控制人將變更為鄧泰華。
智元這次收購操作,在資本市場上引起了極大的反響。尤其是當下眾多具身智能公司都在搶灘第一股,外界也由此引發了交易是否涉嫌“借殼上市”的疑惑。
不過,僅僅是公司的控制權變更,還不足以達到“借殼上市”的認定標準。
一位資本市場人士對《財經天下》表示,根據證監會規定,“判斷是否構成借殼上市時,除了控制權變更外,還有資產注入及財務指標:控制權變更后,非上市公司在36個月內將其資產注入上市公司,且這些資產規模達到了《上市公司重大資產重組管理辦法》所規定的標準之一,才被視為借殼上市”。
就此次交易,智元機器人對外回應稱,非借殼上市,“此舉旨在為未來注入更多優質資產,同時賦能上市公司內部孵化。”根據公告《詳式權益變動報告書》中披露,未來12個月內,收購方暫無改變上市公司主營業務,或對主營業務做出重大調整的明確計劃。
此外,智元重要早期投資方藍馳創投在接受《投資界》采訪時表示:“該交易是通用機器人企業在資本市場上的首例重大收購,也是智元機器人發展中的重要里程碑,該筆收購交易將幫助公司完善多層次資本市場布局。”
02、具身智能迎來融資上市潮
智元機器人能進行“絲滑”的資本操作,其根源仍在于今年具身智能領域融資的火爆,機器人公司之間的IPO“競速”也已經打響。
今年5月,宇樹科技發布通知稱,因公司發展需要,杭州宇樹科技有限公司即日起將名稱變更為“杭州宇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雖然宇樹對外回應稱,“這是公司運營方面的常規變更”。但此后其又啟動了一波規模空前的融資計劃,可以看出IPO進程正在緊鑼密鼓地進行。
今年6月,宇樹完成了C輪融資交割,由中國移動旗下基金、騰訊、錦秋、阿里、螞蟻、吉利資本共同領投,融資后估值達130億元。同時,宇樹也在6月18日完成了注冊資本的變更,從288.9萬元變更為3.64億元,增加了125倍。
7月7日,《每日經濟新聞》報道,宇樹科技相關投資方透露,后續有計劃在科創板IPO。宇樹官方對此未予置評。
融資的熱浪同樣在向初創公司蔓延,近日,多家具身智能公司官宣了新融資和新進展。IT桔子數據顯示,截至7月9日,2025年共有87起人形機器人相關投融資事件,已超過了2024年全年的71起。
6月23日,銀河通用獲得了寧德時代領投的11億元融資,估值超過70億元。
7月7日,星動紀元宣布完成由鼎暉VGC和海爾資本聯合領投的近5億元A輪融資;非夕科技同日也完成了C輪億級美元融資等。
7月9日,星海圖宣布接連完成A4輪及A5輪戰略融資,兩輪合計融資金額超過1億美元。
隨著機器人賽道進入加速發展期,資本密集涌入,頭部企業估值也在快速攀升,更有龍頭企業傳來了上市成功的好消息。
7月9日,極智嘉正式在港上市,其主營業務為全球AMR(自主移動機器人)市場,目前市值超215億港元。
在沖刺港交所的陣營中,還站著斯坦德機器人、仙工智能、樂動機器人、臥安機器人、云跡科技等公司。隨著賽道中融資活動熱度不斷上升,究竟哪家公司將率先搶占“具身機器人第一股”的行業先位,也正在成為市場關注的焦點。
(作者 |豆蔻,編輯 |李不清,圖片來源 | 視覺中國,本內容來自財經天下WEEKLY)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