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的烏魯木齊驕陽似火,卻擋不住全國乃至世界各地游客的熱情。
大巴扎景區熙熙攘攘的游客。(7月10日攝)記者迪麗娜爾·加力肯攝
7月10日,“博格達峰見證”自治區成立70周年烏昌兩地全媒體聯動大型采訪活動持續深入。由烏魯木齊晚報社(烏魯木齊晚報集團)、烏魯木齊廣播電視臺(烏魯木齊廣播電視集團)、昌吉州融媒體中心記者組成的采訪團,走進剛開業不久的烏魯木齊大巴扎步行街二期“疆來城”文商旅綜合體。這里人頭攢動,絲路集市歡歌陣陣,美食街香氣誘人,一幅生動的文旅畫卷正熱烈鋪展。
7月10日,在大巴扎景區,來自上海的游客在打卡點拍照留念。記者迪麗娜爾·加力肯攝
剛踏入“疆來城”,昌吉州融媒體中心記者李東輝便被絲路集市的盛況吸引。近20家非遺工作坊內,游客們興致勃勃地體驗著各種傳統技藝。在艾德萊斯綢坊,幾位游客正跟隨非遺傳承人學習紡織,彩色的絲線在他們手中逐漸幻化成絢麗綢布。
“太神奇了!沒想到普通絲線能變成這么美的布料。”來自上海的游客王萃邊學邊贊嘆。
不遠處的新疆十佳服裝設計師、綢如戈品牌創始人歐音草力孟,正在蒙古族非遺館展示蒙古族刺繡技藝。這項傳承百年的文化瑰寶,于2008年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7月10日,在大巴扎景區,參與“博格達峰見證”自治區成立70周年烏昌兩地全媒體聯動大型采訪的烏魯木齊晚報全媒體記者蓋煜(左),正在采訪新疆十佳服裝設計師、新疆綢如戈品牌創始人歐音草力孟。記者迪麗娜爾·加力肯攝
“不同于蘇繡、湘繡的婉約,蒙古族刺繡風格凝重質樸,充滿草原氣息。它能在軟面料上繡,也能用駝絨線、牛筋線在羊毛氈、皮靴等硬料上創作。看這件男士外衣,帶刺繡又帶壓邊,堪稱我們的‘天花板’作品,承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歐音草力孟展示著一件手繡男士外衣,衣袖上的圖紋采用貼繡針法,布料剪裁成圖案后直接縫制,形成浮雕般的立體效果。
昌吉州融媒體中心記者保娜認真記錄著這些精美服飾,她表示要將這些珍貴的非遺作品帶給更多昌吉觀眾。
“疆來城”的城市候機廳是另一大亮點,陳列的國產ARJ21支線客機模型吸引游客駐足。“未來這里將提供值機、行李托運等一站式服務。”烏魯木齊天山區文化旅游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朱寶建介紹道。
7月10日,大巴扎景區開街儀式,演員跳起歡快的舞蹈。記者迪麗娜爾·加力肯攝
據悉,“疆來城”文商旅綜合體占地2.3萬平方米,建筑面積超4.5萬平方米,整合原有三大區域業態,構建“四大創新業態+七大主題廣場”格局。自6月28日開業以來,其獨特魅力吸引眾多市民游客,助力大巴扎步行街從“旅游中轉站”升級為“深度體驗目的地”。
走出“疆來城”,大巴扎步行街同樣熙攘。美食街上,艾山江架子肉店的麥爾旦·玉素甫正熱情招呼客人:“架子肉、羊排、馕坑烤雞都很火,光馕坑烤雞一天就能賣幾百只,高峰時上千只!”
7月10日,在大巴扎景區,游客排隊購買百年手工鮮乳冰淇淋。記者迪麗娜爾·加力肯攝
不遠處的伊琳娜手工冰淇淋店前排起長隊。商戶艾斯瑪·庫爾班江介紹,最具特色的是“觀光塔冰棍”——將新疆國際大巴扎觀光塔造型融入解暑冰品,讓游客消暑打卡兩不誤。
新疆國際大巴扎及步行街上,這樣的火爆商戶比比皆是。烏魯木齊市文旅局數據顯示,2025年暑假,新疆國際大巴扎躋身烏魯木齊十大熱門景區。這背后是烏魯木齊文旅IP的持續升級:“驕陽看雪 烏魯木齊”“烏魯木齊 馬上旅游”深入人心,今年新推的“西部歌城 烏魯木齊”更添一把火。
烏魯木齊的文旅熱潮也輻射至周邊,昌吉便是典型受益者。游客晨逛大巴扎、午品美食,下午即可轉場天山天池賞景,“一日游兩地、體驗各不同”的文旅閉環已然形成。
7月10日,在大巴扎景區,來自成都的游客體驗制作沙煮馕咖啡。記者迪麗娜爾·加力肯攝
互動不止于景點串聯,更在活動聯動。烏魯木齊即將舉辦的2025新疆超級草莓音樂節、周華健“少年的奇幻之旅3.0”、張杰“未·LIVE—開往1982”巡演、第七屆中國新疆國際民族舞蹈節等大型活動,吸引眾多昌吉游客;昌吉的特色文旅活動同樣深受烏魯木齊市民青睞。
“烏昌兩地文旅互動日益緊密,資源共享、客源互送,形成雙贏格局。”保娜說。
從烏昌文旅的蓬勃互動,可窺見全疆70年文旅產業的巨變。70年前,交通不便、景點稀缺的新疆鮮有游客問津;如今,這里已成為國內外知名旅游目的地,文旅產業成為驅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
7月10日,在大巴扎景區,參與“博格達峰見證”自治區成立70周年烏昌兩地全媒體聯動大型采訪活動的兩地記者正在采訪。記者迪麗娜爾·加力肯攝
烏魯木齊天山國際機場的數據是生動注腳:自7月3日起,單日旅客吞吐量連續多日刷新紀錄,7月5日更達10.3萬人次。各航司加大寬體機運力,暑運期間寬體機日保障峰值預計將達170至180架次。
全疆文旅基礎設施亦不斷完善,從昔日的土路泥房,到如今的現代化景區、文商旅綜合體,新疆正實現從“旅游中轉站”向“深度體驗目的地”的華麗轉身。
7月10日,在大巴扎景區,參與“博格達峰見證”自治區成立70周年烏昌兩地全媒體聯動大型采訪的昌吉州融媒體中心記者李東輝在拍攝短視頻。記者迪麗娜爾·加力肯攝
“‘疆來城’用非遺講好新疆故事,成為展現多元文化的重要窗口,這正是新疆70年來各民族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的縮影。”朱寶建說。
從大巴扎步行街與“疆來城”的熱鬧場景,到烏昌兩地的緊密互動,再到全疆70年的文旅蝶變,我們見證的不僅是產業的騰飛,更是這片土地涌動的活力與無限希望。
來源:新疆網
法律聲明:易見新疆微信公眾號轉載其他媒體之稿件,意在為公眾傳遞更多信息、服務大眾,并不代表易見新疆微信公眾號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務必在相關作品發表之日起30日內進行,我們將在24小時內移除相關爭議內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