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宇琛
河北,年過花甲的暴繼業還在奔走,為了他死在小黑屋里的兒子暴欽瑞。
河南,年輕的法官畢祺祺也在抗爭。他脫下法袍,不是為了審判誰,而是想作為一名辯護人,為他被指控為“黑老大”的母親冀廷梅,在法庭上說幾句話。
這兩個家庭,一個在北,一個在南,素未謀面。但他們的命運,卻被一根無形的繩索,在兩個不同的時間點上,用同一種方式捆綁在了一起。
這根繩索上,打了幾個結構相似的死結。
第一個結叫:
搞一家人。
第二個結叫:
指居死人。
第三個結叫:
見不到人。
1
掃黑,有時候像一場家族圍獵。
獵人們追求的,不是一只獵物,而是一整個巢穴。
暴繼業曾是河北高邑縣的能人。2002年,他辦的煜珠陶瓷廠,一度年產值三億多,養活了七百多號工人。
風暴始于一封舉報信。2022年3月,同村村民暴增強向河北省公安廳遞交材料,羅列了暴家22條罪狀。省廳隨即下達《群眾舉報線索督辦通知》,要求石家莊市局直接組織力量核查。
四個月后,一張大網以雷霆之勢撒下。
2022年7月7日凌晨,暴繼業在睡夢中被破窗而入的便衣人員控制。幾乎在同一時間,一張精心繪制的抓捕圖譜被付諸實施,目標是暴繼業的整個家族。
他的兩個兄弟,暴記忠、暴紀濤。
他的兩個兒子,長子暴韶瑞,次子暴欽瑞。
他的幾個侄子,暴卓瑞、暴保瑞。
甚至,連南塔影村里幾個同姓或與他家有關聯的村民,暴士峰、暴曉龍、暴彥強,也一并被卷入。
有這樣一個冷酷的總結,精準地概括了這次行動的戰果:
三個兒子三個孫子。
一個沒跑掉。
抓捕名單上的九個人,被統一指控為一個涉惡犯罪團伙。罪名很籠統,但足夠裝下所有想象:
涉嫌尋釁滋事。
但這張撒向整個家族的網,在13天后因為暴欽瑞的死亡而匆匆收了口。
2022年9月,除了死去的暴欽瑞,其余8人陸續取保候審。一年后,2023年6月,新樂市公安局正式對他們解除了強制措施。理由干凈利落,也充滿了魔幻色彩:
發現不應當追究刑事責任。
事情本該就此結束。但暴繼業無法結束,他死了一個兒子。
他開始向有關部門反映情況,接受媒體采訪,把兒子在“指居”期間的遭遇公之于眾。他拒絕了警方讓他簽署“諒解書”的要求。
兩年后,2025年5月12日,新的抓捕再次啟動。
還是那些熟悉的面孔,暴繼業和他的兄弟、兒子、侄子,以及那些同村的村民。8個是上次的原班人馬,又新增了幾位。
為死去兒子喊冤的父親,成了:
新的嫌疑人。
罪名,還是那個熟悉的罪名。
2
在河南,故事的中心人物是冀廷梅。她曾是南陽市鎮平縣石佛寺村的“明星書記”,帶著全村人靠玉石生意脫貧致富的功臣。
她的父親冀喜全,是前任村支書。
她的丈夫叫畢煒煒,畢家親屬同樣參與市場經營。
她的母親姓孟,孟家的舅舅孟相峰、孟相林兄弟,也因參與家族事務,最終一同被列為被告。
冀、畢、孟,三個姓氏,通過血緣與姻親,構成了一個大家庭。
2021年底,這個大家庭被一張大網罩住,官方通告稱他們是“以冀喜全、冀廷梅為首的犯罪團伙”。十幾口家人,一夜之間從致富帶頭人變成了“欺壓百姓”的黑社會。
比案情本身更具戲劇性的,是冀廷梅的兒子,畢祺祺。
他是一位在職法官。南陽市鎮平縣人民法院的90后法官,一個每天身穿法袍、維護法律尊嚴的年輕人。
他眼睜睜看著自己的母親、父親、外公、舅舅,被以法律的名義,一個個帶走。
他起初選擇相信體制內的渠道。他給上級法院的領導發了十幾次短信,希望能當面匯報情況。信息如石沉大海,沒有回音。
他想讓律師會見母親,得到的卻是長達半年的阻撓和一句冷冰冰的現實:
在看守所神秘失聯半年。
他想閱卷,了解案情,看到的卻是更高級別的意志。
檢察長批示,不宜過早接觸。
體制內的路走不通了。
2025年3月,畢祺祺決定脫下法袍。他以一篇《我能否為母辯護,請法院給個說法》的文章,公開申請成為母親的辯護人。
輿論壓力下,法院遲滯一個多月后,終于同意了。
但故事并未走向一個溫情結局。當畢祺祺以為終于可以站上辯護席時,他自己,也被卷入了漩渦。
2025年7月9日,畢祺祺被警方帶走。
一天后,他的律師收到了南陽市南召縣公安局的《拘留通知書》。這位想為母親辯護的法官,自己也被刑事拘留了。
罪名與涉黑無關,卻同樣致命:
涉嫌洗錢罪。
一個維護法律的人,最終成了法律要懲治的人。
在河北,這是一場姓氏的戰爭。
在河南,這是一張姻親組建的大家庭。
姻親和族譜,都被稱為“黑社會”。
3
當畢祺祺決定為母親辯護時,他就已經把自己變成了一枚投入司法機器的石子。
他想看看,能激起多大的漣漪。
2025年7月5日,漣漪來了。
想為母親辯護的法官,自己先進了看守所。罪名是洗錢”。
這起“法官為母辯護”的司法倫理劇,瞬間轉折成了一出更驚心動魄的懸疑劇。
他的律師火速趕到南陽市南召縣看守所。那里,有一道無形的墻,在等著他。
7月10日下午,律師第一次要求會見。看守所的回復,禮貌而堅決:
辦案單位正在提訊。
這是一種在全國各地看守所都通用的標準話術。它聽起來合情合理,潛臺詞卻簡單粗暴:
我們的人在里面忙,你先在外面等著。
看守所的陳所長承諾,第二天一早,優先安排。
第二天一早,7點30分,天剛亮透,律師就守在了看守所門口。
但他還是晚了。
看守所工作人員告訴他,公安機關已經預約了當天的提審:
會見要再順延一天。
昨天是正在提訊,今天是已經預約提訊。
這兩句話,像兩把精準的鎖,完美地鎖死了律師會見的48小時黃金窗口。
據報道,看守所的工作人員,面對律師的抗議,顯得理直氣壯。
“辦案單位什么情況都沒問清前,怎么會中斷人家提審?”
“提審一天,你今天就不要等了。”
“在空檔期間,我們就安排會見。”
這段話的翻譯過來就是,辦案是正餐,會見是點心。我們什么時候吃完正餐,你才能什么時候上點心。如果我們一天都在吃正餐,那你就餓著吧。
至于公安部規定里白紙黑字寫的“律師會見與辦案機關提訊沖突的,應當以申請先后順序安排”,在這里,似乎是另一套平行宇宙的法律。
看守所說,他們有自己的規矩,我們是按照看守條例執行的。
駐所檢察官在場,也表示愛莫能助。他看了看情況,說,目前還沒超過48小時,從法律上來說:
還不違法。
所以檢方暫無法介入監督。
48小時,成了一道法律上的楚河漢界。在這條線內,偵查權擁有絕對的優先通行權。
律師的所有權利,都必須在線外等候。
畢祺祺涉嫌的是洗錢罪。這個罪名,不屬于危害國家安全,不屬于恐怖活動,也不屬于特別重大賄賂。按照法律,他的律師會見,本不應受到任何阻礙。
但在南召縣看守所,畢祺祺享受到了“國安級”的待遇。
4
“指定居所監視居住”,一個聽起來比看守所要溫和的名字。
但在某些地方,它成了小黑屋的代名詞。
暴繼業和他的家人,被帶到了新樂市的一家賓館。
根據《刑事訴訟法》,只有在本地無固定住所的嫌疑人,才能適用“指定居所監視居住”。暴家人在石家莊有房,在高邑有家,顯然不符合條件。
但這并不重要。
賓館的一樓被臨時改造成了審訊基地。房間四壁都裝上了厚厚的軟包,隔音,且防撞。窗戶被封死,里面的人24小時被看守,與世隔絕。
在這里,法律的陽光照不進來。
13天里,專案組向暴家的年輕人展示了他們的全部“業務能力”。
為了讓審訊更“方便”,他們甚至將暴繼業父子三人,轉移到郊區一個僻靜的農家小院里,那里有特制的刑具:
鐵籠子。
根據事后庭審披露的細節,辦案人員的手段系統而殘忍。他們用PVC塑料管猛擊腳底板,劇痛,但不容易留下外傷。他們用皮帶抽打,用鎬把毆打。
他們還用一種更古老的工具。
手搖電話機。
這是老式軍用電話的發電裝置。電線的一頭夾住受害者的手指、腳趾,甚至生殖器,另一頭連著電話機。審訊者搖動把手,強烈的電流便會貫穿全身。
暴繼業在庭上回憶那種感覺:
雙手不受控制地顫抖,全身抽搐。
暴欽瑞作為專案的重點突破對象,遭受的折磨尤為慘烈。他的雙手、雙足、陰囊,都留下了明顯的電擊傷痕。
轉折發生在第12天夜里,2022年7月19日。
當晚,暴繼業戴著黑頭套,被銬在椅子上。他聽見了隔壁房間傳來兒子暴欽瑞的慘叫聲,但很快,聲音就消失了。
屋里一片死寂。
片刻后,他聽到門外有人壓低聲音,匆匆說了一句話。
那句話,像一顆子彈,擊穿了那個夜晚的死寂,也擊穿了一個父親的心。
完蛋,電疵了。
那天深夜,暴繼業發現,自己腳上的鐐銬和手上的手銬,被人悄悄卸掉了。第二天,長期干癟的伙食突然變好,送來了牛奶和蛋糕。
他知道,出大事了。
7月20日凌晨,暴欽瑞在新樂市醫院被宣告死亡。從被帶走到死亡,一共13天。
悲劇發生后,家屬強烈要求查明死因。
第一份尸檢報告,來自山西醫科大學司法鑒定中心。結論很模糊,排除了機械性損傷和中毒,但指向了一種可能:
不排除竇房結病變引起心電紊亂、心臟驟停。
換句話說,他可能是自己心臟病發作死的。
暴繼業不信。他拒絕簽字。他知道兒子身體很好,是個退伍軍人。他更知道那句“電疵了”意味著什么。
在最高檢的督辦下,第二次尸檢啟動。權威的結論終于在2024年4月到來。
最高檢司法鑒定中心的報告直指核心。
暴欽瑞死于肺動脈血栓堵塞,而血栓的形成,與他生前遭受的:
長時間限制性體位、反復機械性損傷、電擊損傷密切相關。
酷刑,才是死因。
真相大白后,暴家人反復提出一個卑微的請求:
他們想看看賓館里的錄像,想知道暴欽瑞生命中最后13天,到底經歷了什么。
得到的回復,只有一個詞:
沒有。
5
在河南,冀廷梅的舅舅孟相峰,也倒在了“指居”的路上。
他的死亡過程,沒有河北的13天那么迅猛,但更為漫長,也同樣充滿了痛苦。
2022年1月21日,孟相峰被從看守所帶出,送到淅川縣楚都賓館,執行“指定居所監視居住”。
他不是直接死在那里的。
他是從那里出來后,身體徹底垮掉,在幾個月的痛苦掙扎后,最終不治身亡。
進去時,他是一個體重180斤的壯漢。
2022年10月,當他因重病被從看守所送往醫院時,已經形容枯槁,完全脫相。
瘦骨嶙峋。
一位律師在語音里回憶,孟相峰的體重驟降了:
60斤。
他生前曾明確地告訴自己的辯護律師,他在那個賓館里,遭受了辦案人員的:
嚴重刑訊逼供。
2023年4月9日,孟相峰在醫院離世。
人死了,案子怎么辦?淅川縣法院下達了一份裁定:
終止審理。
裁定干脆利落。人沒了,案子自然也就沒了。孟相峰的律師,從此被擋在了法庭門外。
家屬不服,上訴至南陽市中級人民法院。他們不求別的,只希望能繼續審理,還孟相峰一個清白。
南陽中院展現了更高超的法律智慧。它針對下級法院的“終止審理”裁定,又下了一份新的裁定:
中止審理。
一個終止,一個中止。
這個文字游戲,像一個完美的程序閉環,最終效果只有一個:孟相峰的律師,還是不能出庭。死人不能說話,活著的律師也不能替他說話。
和河北的暴家一樣,孟相峰的家人也想知道,在那個叫“指居”的地方,到底發生了什么。
他們同樣要求查看全程錄像。
得到的回復,也同樣言簡意賅。
同樣沒有。
在河北,一條生命在13天內被終結。
在河南,一條生命在幾個月里被耗盡。
一個死于酷刑,一個死于酷刑之后。
他們都沒能走出那個叫“指居”的黑箱。
6
悲劇并未因死亡而終結。
對于活著的人來說,真正的戰役才剛剛開始。
在河南,孟相峰的死,成了法院程序游戲里的一顆棋子。他去世兩周年的忌日,被淅川法院特意選為冀廷梅案部分被告的開庭日。
這儀式感,拉滿了。
開庭當天,法院門口黑壓壓地站滿了想來旁聽的群眾。
法律規定了審判要公開。但在淅川法院,他們有自己的理解。
上午九點多,法院直接把伸縮大門:
鎖上了。
想進去?得在那個神秘的“旁聽名單”上。
法庭內,斗爭在以一種更技術化的方式進行。
畢祺祺和律師們發現,他們的麥克風,總在關鍵時刻掉鏈子。不是年久失修,而是一種更精準、更智能的故障。
當律師慷慨陳詞時,聲音會突然:
就沒了。
像被一只無形的手,精準地按下了靜音鍵。
這個動作,據家屬視頻里的指認,并非來自書記員或法警,而是來自一個更高級別的單位:
南陽中院的運維人員。
一個冰冷的詞匯,“技術處理”,被賦予了全新的、富有地方特色的含義。
被告人家屬被這種“特色服務”逼得走投無路。他們選擇了最直接,也最卑微的方式:
自己買。
你不讓我用你的麥?
行,我自己帶擴音器。
于是,便有了酒店房間里,法官畢祺祺對著鏡頭介紹新裝備的那一幕。他語氣平靜,背后卻是憤怒與深深的不信任。
連夜采購的。
五個嶄新的便攜式音箱,配著話筒。它們不是音樂節的裝備,而是兩個家庭想在法庭上發出聲音的最后希望。
在河北,斗爭以一種更赤裸、更暴力的方式展開。
暴繼業拒絕了警方的“諒解”要求后,等來的不是正義的判決,而是新一輪的抓捕。
他這個為兒子申冤的父親,成了“尋釁滋事”的新主角。
他被關進了無極縣看守所。他的律師,北京來的金磊,一次次地要求會見。
看守所的回復,像一部循環播放的官樣錄音。
“領導很忙,正在開會研究。”
“別急,人在提審呢,走不開。”
“下次,下次一定給您安排上。”
這話聽著耳熟,像電商客服在說:
親,這邊已經為您加急催促了呢。
金磊律師不信邪,他直接打電話給駐所檢察官何躍坤,請求監督。
電話那頭,何檢帶著幾分酒氣,開門見山:“我今天喝了酒了。”“你們是黑社會,你知道了嗎?這是市局定的。”
當律師澄清自己只是在履行職責時,何檢對他發出了一個頗具個人色彩的邀約:
你能見見我嗎?......我聽你說話挺好的。
在酒精和權力的雙重催化下,這場對話最終滑向了最赤裸的權力宣示。
當律師無奈地表示自己已經四天沒見到當事人時,何檢用一種不容置疑的口氣回應:
你見什么見?不叫你見就不叫你見了。怎么這事你還不清楚啊?
7
在這兩起案件中,“搞一家人”的邏輯,不僅體現在抓捕階段,更貫穿于整個司法過程,甚至演變成了對受害者家屬和辯護律師的圍剿。
河南的法庭外,早已硝煙彌漫。
攻擊冀廷梅及其律師團隊的短視頻,在網絡上瘋傳。指控聳人聽聞:
兩千萬律師費,就能把黑社會洗白?
這些視頻的點贊、傳播者里,出現了大量耐人尋味的身影:
南陽當地政法系統。
其中包括此案的公訴人之一,夏國朝副檢察長。
以及正在審理此案的,淅川縣法院的工作人員。
畢祺祺發現了其中的貓膩。他指出,這些視頻的主要傳播推手,是一個叫梁國立的人。這個名字,對于冀家過往,并不陌生。
據畢祺祺說,正是這位梁國立,曾在律師們調查取證時:
故意當眾辱罵律師,并動手損毀了律師的手機。
一個十多年前因妨礙司法取證被處罰過的人,如今成了網絡爆料者,義憤填膺地揭露“律師黑幕”。
歷史記錄并非無瑕疵的人物,此刻卻占據了輿論的制高點。
這場針對律師和家屬的輿論戰,早已不是簡單的吃瓜群眾圍觀。它有更清晰的目的:
庭外輿論定調。
當追訴犯罪的國家代表和本應中立的審判人員,都在用指尖為一方投票時,法庭內的判決,似乎早已提前寫好了結局。
在河北,這種圍剿來得更直接。
為暴繼業辯護的律師冷慧,在2025年6月4日,第一次去無極縣看守所要求會見時,被告知:
所有暴姓嫌疑人,都暫停會見。
理由是,市局治安處置支隊下了書面通知,說暴士峰等人:
涉嫌危害國家安全。
冷律師懵了。他手里拿著的拘留通知書上,白紙黑字寫的是“尋釁滋事”。幾天之間,一個街頭混混的罪名,一步登天,成了危害國家安全的級別。
這中間發生了什么,沒人知道。看守所也說不清楚,只給了一個166開頭的專案組電話。
電話那頭,永遠無人接聽。
辦案單位和辦案人員,就這樣憑空消失了。
律師們不甘心,第二天直接沖到石家莊市公安局治安處置支隊。快下班時,終于有個不愿透露姓名的年輕警官出來,建議他們繼續打那個166開頭的電話。
后來律師們才知道,這位“好心”的年輕警官:
自己就是治安處置支隊的人。
一個“危害國家安全”的口袋,就像一個黑洞,吞噬了所有的法律程序,也吞噬了暴家老太太翟貴須想知道親人死活的最后希望。
當律師和家屬被權力徹底隔絕在外時,他們能做的,只剩下最原始的抗議。
就像畢祺祺連夜采購的音箱,和暴繼業寫給媒體的公開信。
它們都是在叩問那扇緊閉的鐵門和失聲的話筒。
8
在河北,暴家面臨的,不是一場常規的司法審判。
那是一場,關于“罪名”的猜謎游戲。
謎底,永遠隨著提問而改變。
律師冷慧手里,攥著一張白紙黑字的拘留通知書。上面寫著,暴家人涉嫌的,是那個最常見的口袋罪:
尋釁滋事。
可當他拿著這張通知書,來到無極縣看守所要求會見時,罪名卻突然升級了。看守所的回復是,市局有通知,所有暴姓嫌疑人暫停會見,因為他們涉嫌:
危害國家安全。
一個街頭混混的罪名,在幾天之內,一步登天,成了國家公敵。
冷律師以為案情發生了驚天逆轉。可沒過幾天,當公安機關向檢察院提請批捕時,這個高聳入云的罪名,又悄無聲息地落回了地面,變成了另一個更具體的詞:
聚眾斗毆。
罪名像一個變色龍,根據不同的場景,變換著不同的保護色。
但檢察院似乎對這場變色游戲失去了耐心。6月17日,一紙決定,讓這個不斷變形的罪名,暫時失去了附體的理由:
不批準逮捕。
法律的邏輯很清晰:不批捕,意味著證據不足,人應該重獲自由或減輕強制措施。
然而,在河北,法律的邏輯有它自己的岔路。
“不批捕”的決定下達第二天,暴士峰從看守所里消失了。律師得到的答復是,人已被市公安局提走:
原因不明,去向不明。
兩天后,那份最終的謎底揭曉了。家屬收到了來自無極縣公安局的通知書。
《指定居所監視居住通知書》。
歷史,在此刻完成了它最精準、也最令人不寒而栗的閉環。
那個曾經吞噬了暴欽瑞生命的地方,又回來了。它像一個黑洞,再次將暴家人吸入其中。
《刑事訴訟法》的條文,此刻讀起來像一則冷峻的笑話。它說,采取監視居住的前提,是“符合逮捕條件”。
而就在幾天前,檢察院剛剛以國家的名義,宣告了“不符合逮捕條件”。
當程序的“是”與“否”可以如此輕易地自相矛盾時,法律的尊嚴,已經被徹底推平了。
比罪名更神秘的,是辦案的人。
他們自稱“專案組”,卻不肯透露姓名和職務。他們在電話里對律師發出充滿酒氣的邀約,又在會見室里用三個字回答所有核心問題:
拒絕回答。
他們像一群幽靈,操控著這場游戲,卻從不以真實的面目示人。
而八十多歲的翟貴須,暴欽瑞的奶奶,還在等。
她不懂那些復雜的罪名,也不懂那些繞口的程序。她只想知道,為什么兩年前死了一個孫子,兩年后,她剩下的三個兒子、三個孫子,又被抓了進去。
而在河南,那場關于“強迫交易”的庭審,也充滿了“醫學奇跡”。
一名“被害人”在筆錄里沒提過肋骨疼,最后的鑒定卻是肋骨骨折。
另一名“被害人”醫院診斷是左額頭受傷,到了法醫檢查那里,傷口學會了左右橫跳,變成了右額頭受傷。
還有一名“被害人”的鑒定,依據的檢查報告寫的是“骨髓水腫”,到了鑒定人筆下,成了一字之差、天差地別的:
脊髓水腫。
更熱鬧的是,當庭有律師質疑鑒定人的簽名筆跡前后不一,問那字是不是他簽的。鑒定人明確表示:
拒絕回答。
這個聚眾斗毆案,靠著這些漏洞百出、自相矛盾的筆錄,硬是審了14天。
然后,法庭又接著審理了另一個尋釁滋事案。這個案子,只用了半天。
效率的提升,得感謝客觀證據。
據稱被打成“右腓骨粉碎性骨折”的被害人,在一段視頻里出現了。就在她自稱被打傷后不久,視頻里的她:
右腳穩穩站立,走坡路,上樓梯。
活動自如,一點不費勁。
幾分鐘的視頻放完,那些精彩的筆錄瞬間失去了色彩。
公訴人補充說,每個人對疼痛的感受不一樣:
骨折不代表不能走路。
靠嘴說,審了14天。有視頻,半天搞定。
時間成本的差異,顯而易見。
沒有視頻的時候,真相就藏在一堆相互矛盾的陳述里。需要律師們像考古學家一樣,在故紙堆里發掘、比對、質疑。
這或許可以解釋,為什么在那兩個“指居”黑箱里,會發生那么多事。
也可以解釋,為什么兩個家庭,都在反復追問同一個東西。
河北的暴家人還在問:“錄像呢?我兒子最后是怎么沒的?”
河南的冀家人也在問:“錄像呢?我舅舅到底遭遇了什么?”
兩個家庭,一個失去了兒子,一個失去了舅舅。他們都相信,親人死于酷刑。
但他們沒有證據,唯一的證據可能就在那份看不見的錄像里。
而官方的回答都是驚人地一致:
沒有。
無論是肉體的口,還是法律程序的口,都被堵上了。
世界瞬間清凈了,至少是他們想要的那種清凈。但總有些東西,是清不掉、關不死的。
比如人心向背,比如對公理的渴求,比如那如野草般卑微卻又頑強的希望。
暴繼業依然在等,翟老太太也依然在等。
畢祺祺還在抗爭。他抗爭的地方,從法院的辯護席,被強行轉移到了看守所的鐵窗后。
寫于2025年7月11日
我的微信:LEELOVEPHOEBE
我的郵箱:lixunhuang@protonmail.com
lixunhuang1996@gmail.com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