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月11日電(記者陳凱姿)你有沒有聽說過這樣的新聞:大快朵頤一頓生猛海鮮,結果出現發燒、腹瀉、嘔吐;被海鮮的鰭、殼刺傷,危險時要送去醫院急救……這并非危言聳聽,海洋中確實隱藏著一種致命威脅——創傷弧菌。
創傷弧菌歸屬弧菌科弧菌屬,為革蘭氏陰性桿菌,也稱海洋弧菌。它們廣泛分布于海洋環境,常附著在牡蠣、螃蟹、海魚等生物表面。
創傷弧菌廣泛分布于海洋環境,在炎熱天氣中更容易滋生。AI繪圖
近期,海南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收到一個真實病例。一位34歲的男性患者在捕魚時被海魚刺傷雙腿,隨后出現發熱,體溫高達39攝氏度,雙腿開始劇烈疼痛,且血壓下降。醫生會診后,通過三次手術和綜合治療,最終才使病人轉危為安。經醫學證實,該病人的感染是由創傷弧菌導致。
氣溫攀升、暑假來臨。當大海在陽光下展露熱情的一面時,被稱為“食肉菌”的創傷弧菌也從悄悄蟄伏到滋生現形。
創傷弧菌侵入傷口后會快速繁殖,導致組織潰爛壞死。AI繪圖
“這種細菌造成患者極高的截肢率和死亡率,令人談之色變?!焙D厢t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創面修復科主治醫師姚江凌說,生吃攜帶病菌的海鮮,或是破損的傷口接觸帶菌海水、被海產品刺傷,都可能引發感染。創傷弧菌侵入傷口后會快速繁殖,導致組織潰爛壞死。
姚江凌提到,被創傷弧菌感染后,病情發展迅猛,若不及時干預,肌肉壞死、敗血癥、多臟器功能衰竭等致命風險將接踵而至。
被海產品刺傷可能引發創傷弧菌感染。AI繪圖
哪些人更容易中招?姚江凌認為,首當其沖的是免疫力低下人群,如慢性肝病患者、長期酗酒者、糖尿病患者、風濕性關節炎患者等。若免疫系統虛弱,創傷弧菌則有機可乘,哪怕一個小小的傷口接觸都可能出現大問題。
專家提示,創傷弧菌感染導致悲劇,主要原因是忽視防護,面對如此兇險的病菌,我們并非毫無還手之力。清洗、處理海鮮時,務必做到生熟分開,佩戴手套避免被劃傷。被扎傷且出現紅腫等異常,可立即用流動清水沖洗傷口,并用力擠出傷口被污染的血液,最后用碘伏徹底消毒。一旦出現疼痛加劇、發熱、腹瀉等癥狀,必須立刻前往醫院。
此外,專家建議,肝病患者、免疫缺陷人群盡量不要生食海鮮,別因一時貪鮮埋下健康隱患。當身體有傷口或免疫力低下時,也暫時不要冒險下海游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