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星資本局7月11日消息,今日,寶馬集團大中華區總裁兼首席執行官高翔(Sean Green)在2025中國汽車論壇上,針對全球汽車產業面臨的挑戰提出了四點建議。
他指出,汽車產業的發展已經到了關鍵時刻。電動化和智能網聯正在推動汽車產業進入全新的創新領域,為高質量發展帶來新機遇;與此同時,一系列結構性挑戰也帶來了前所未有的風險和不確定性。首先,地緣政治博弈正深刻改變全球汽車產業鏈布局。保護主義和單邊主義抬頭,引發了貿易紛爭,全球供應鏈網絡也由此變得脆弱,生產中斷的風險加劇。人工智能、碳排放和數據流動已成為全球監管的新焦點,大大增加了產業發展環境的復雜性。
其次,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領域的創新高度活躍,但也伴隨著許多爭議。未來哪條技術路線將成為主導?是純電動汽車、插電式、增程式還是燃料電池技術?內燃機將來將扮演什么角色?是監管政策落后于技術進步,還是技術本身需要進一步完善,以滿足更高的安全和道德標準?這都將對未來的政策方向產生至關重要的影響。
最后,內卷式競爭將阻礙產業的健康發展。持續的價格戰已將行業盈利能力降至極低水平,如果得不到有效解決,將引發質量妥協,遏制創新,并最終影響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針對上述挑戰,高翔建議全球汽車企業在以下方面加強合作:一是共同促進自由貿易,增強供應鏈韌性。全球化已進入合作與沖突并存的新階段,需要同時促進自由貿易和供應鏈韌性,這兩者應該相互支撐,共同塑造既強調效率又強調安全的新產業標準。寶馬集團堅信,基于規則的公平競爭而不是保護主義,是汽車產業長期繁榮的基礎。為此,寶馬一直在積極推動供應鏈的“雙向”本地化。
二是促進技術開放,加強關鍵技術領域的協同創新。目前,多種技術途徑正在一個充滿活力的生態系統中展開競爭。盡管政策框架可以引導和加速技術發展,但市場力量最終將起決定作用。從寶馬的角度來看,每條技術路徑都有優點,適合不同的用戶群體和場景。在技術開放的基礎上,中外企業應合作探索技術路徑,利用互補優勢推動協同創新和變革性突破。
三是促進全球可持續發展和減碳合作。二氧化碳和氣候問題只有通過國際合作才能解決,即就計算方法的標準化、不同技術方案的兼容性以及二氧化碳數據的跨境共享達成一致。越來越多的汽車制造商正在加入中國供應鏈減碳和可持續發展的行列。在此背景下,汽車產業是時候共同創建一個基于原始數據的可靠碳核算框架,以獎勵通過綠色能源和再生材料取得的績效。
最后,共同營造良性競爭環境。汽車制造商應堅持長期主義,加強自律,維護產業的共同利益。承諾縮短對供應商的付款賬期是積極的第一步。相信通過持續的合作和切實的行動,可以建立牢固的共生關系,推動行業的持續繁榮。未來的出行絕不是某個企業的單打獨斗,而是相互信任、協作創新、堅持可持續發展。寶馬中國致力于構建行業發展新愿景,共同打造一個更具韌性、更富競爭力、更加活力四射的全球汽車產業。
紅星新聞記者 吳丹若 上海報道
編輯 肖世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