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南亞次大陸的空中軍備競賽進入新階段,巴基斯坦空軍高層的最新表態引發廣泛關注,曾駕駛戰機飛行超3000小時的退役空軍準將近日透露,若印度率先列裝俄羅斯蘇57E隱身戰機,而中方交付殲35的進度滯后,巴方將轉向求購更先進的殲20戰斗機,這一罕見表態折射出伊斯蘭堡在新一輪空中力量博弈中的戰略焦慮。
印度國防部長近期證實,新德里正加速推進五代機引進計劃,相比附帶政治條件的美國F35,俄方開出的條件極具誘惑,不僅承諾開放蘇57E全套源代碼允許整合印度國產武器,還提出在印本土完成40%的部件生產。
更關鍵的是,俄羅斯保證3到4年內可交付30至40架蘇57E,這個時間表或將使印度空軍在2028年前建立五代機中隊,形成對巴基斯坦的代差壓制,面對潛在的戰略失衡,伊斯蘭堡的危機感與日俱增,巴基斯坦國防部長近期也明確否認年內接收殲35的傳聞。
巴基斯坦國防部長的發言直指核心困境,進一步加劇了外界對巴空軍現代化進程滯后的猜測,當其東邊鄰居可能率先獲得雙發重型五代機時,中型單發的殲35將難以維持戰略均勢,軍事觀察家注意到,這是巴軍方高層首次公開將殲20納入采購議程。
從技術參數看,殲20確實具備應對蘇57E的資本,這款重型隱身戰機配備有源相控陣雷達和霹靂15遠程空空導彈,作戰半徑達1500公里,遠超印度現役最先進的陣風戰機,更關鍵的是,中國航空工業已實現殲20的規模化生產,年產量據信超過50架,理論上具備出口富余產能,但現實困境在于,解放軍自身仍處于換裝高峰期,且需應對臺海、南海方向的戰略需求。
值得玩味的是,俄印軍事合作正在發生微妙變化,莫斯科此前從未向任何國家提供蘇57的源代碼權限,這次破例凸顯其爭奪印度軍火市場的決心。
新德里試圖借俄制五代機推動國產AMCA項目,計劃將AL41F發動機、產品30渦扇引擎等關鍵技術本土化,這種以市場換技術的策略,與巴基斯坦整機引進的路徑形成鮮明對比,伊斯蘭堡的表態更多是戰略試探而非實際采購計劃,即便中方同意出口殲20,其單價可能高達1.5億美元,遠超巴基斯坦年度國防預算的承受能力。
相比之下,定位外貿的殲35單價約8000萬美元,且能與巴空軍現有中式體系無縫銜接,更現實的方案可能是中方加快殲35交付進度,或提供特定技術升級包,例如換裝新型氮化鎵雷達或增程型空空導彈。
這場五代機博弈背后,折射出南亞地緣格局的深層變化,當印度試圖通過多國采購構建戰略優勢時,巴基斯坦則堅持全體系中國化的建軍路線,可預見的未來,中巴軍事合作的質量將直接決定南亞天空的力量平衡,而殲20是否出口,不僅關乎軍貿交易,更是觀察中國高端武器出口政策的風向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