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戰爭打到現在,我們有沒有發現一個特別有意思的現象?戰場上打得天昏地暗,什么無人機、重炮、導彈都用上了,但你就是看不見一個美國大兵的影子。
這跟我們以前看電影、看新聞里的美國可完全不一樣。以前打伊拉克、打阿富汗,美軍都是直接開著坦克就進城了。可這次,面對俄羅斯這樣一個軍事大國,美國壓根就沒打算自己下場動手。
這可不是美國怕了,這是一種更“高明”的玩法,叫作“代理人消耗戰”。
就像兩個人打架,美國不出拳,卻在旁邊給其中一個人遞磚頭、出主意,并且還找人把他對手的腿給絆住。美國現在對付俄羅斯,干的就是這么一回事。
時間回到2022年初,當時俄羅斯大軍南下,全世界都覺得烏克蘭頂多撐一個禮拜。結果呢?烏克蘭硬是扛住了,還把俄羅斯軍隊從首都基輔周邊給頂了回去。
從那一刻起,戰爭的性質就徹底變了。俄羅斯速戰速決的想法破產,戰爭拖入了一場誰都不想看到的“絞肉機”模式。打到現在,雙方在烏克蘭東部以及南部地區拉鋸,戰線犬牙交錯,每天都在用人命與海量的炮彈對耗。俄羅斯雖然占據了一些土地,但自己也付出了驚人的代價。
在整個過程中,美國就像一個頂級的拳擊教練。它站在擂臺下面,一邊給自己的選手烏克蘭遞水、上藥,一邊大聲指導他怎么打,并且還把對手俄羅斯的后路給全部切斷了。
美國的三招“組合拳”,招招打在俄羅斯的痛處
美國的這套消耗戰打法,說起來主要就三招,但每一招都讓俄羅斯非常難受。
其一,經濟上“大抽血”,就是要斷掉俄羅斯的財路。
現代戰爭打的就是錢。一發炮彈幾千美元,一枚導彈幾十上百萬美元,這都是真金白銀。俄羅斯的錢從哪來?很大部分是靠賣石油與天然氣。戰爭一開打,美國立刻聯合歐洲盟友,對俄羅斯的能源下了死手。
拿“北溪”天然氣管道被炸來說,這事兒到現在還沒個定論,但誰是最大的受益者,大家心里都有桿秤。管道一斷,等于物理上切斷了俄羅斯給歐洲輸送能源的大動脈。緊接著,美國的液化天然氣船就源源不斷地開往歐洲,填補了俄羅斯留下的市場空白。這么一出一進,俄羅斯的錢袋子可不就癟下去了嘛。
除了能源,金融制裁更是釜底抽薪。美國把俄羅斯的主要銀行踢出SWIFT國際結算系統,還凍結了俄羅斯央行幾千億美元的海外資產。這相當于把你家的銀行卡全給停了,你在國外的錢也動不了。俄羅斯的國際貿易瞬間就癱瘓了一大半。
其二,軍事上“大輸血”,讓烏克蘭有能力一直耗下去。
美國自己是不派一兵一卒,但給烏克蘭的武器裝備卻越來越先進。從戰爭初期的“標槍”反坦克導彈與“毒刺”防空導彈,到后來能夠精確打擊俄軍后方指揮部以及彈藥庫的“海馬斯”火箭炮,再到如今已經開始交付的F-16戰斗機,美國的軍事援助清單是越來越長。
就“海馬斯”火箭炮來說,它的精準打擊能力,一度搞得俄軍前線部隊有兵沒指揮,有槍沒炮彈,處境非常被動。而F-16戰斗機的到來,更是會挑戰俄羅斯在戰爭初期建立的空中優勢,讓烏克蘭有了反擊與保護自己關鍵目標的能力。
這還不是最致命的。最致命的是情報支持。
美國的天基衛星、高空無人偵察機,幾乎是24小時不間斷地盯著俄軍的一舉一動。俄軍一個車隊在哪里集結,一個導彈基地什么時候準備發射,美方的情報可能比俄軍的指揮官知道得還早。然后,這些情報會實時給到烏克蘭軍方。這仗還怎么打?這等于給烏克蘭開了“全圖視野”,俄軍的行動在對手面前幾乎是透明的。美國用這種方式,以極低的成本,實現了對俄軍最大程度的殺傷。
其三,外交上“拉幫結派”,帶著盟友一起孤立你。
單有經濟與軍事手段還不夠,美國還要在國際上把俄羅斯的形象搞臭,讓它變成孤家寡人。戰爭爆發后,美國迅速拉攏了幾乎所有西方國家,組成了“反俄統一戰線”。在聯合國大會上一次又一次地通過譴責決議,一輪又一輪地追加制裁。
更關鍵的是北約的動作。戰爭不但沒嚇住北約,反而讓它實現了新一輪的擴張,芬蘭與瑞典這兩個老牌中立國都加入了。北約還在波蘭、羅馬尼亞這些東歐國家部署了更多的軍隊與裝備。援助烏克蘭的武器,很多就是通過這些鄰國源源不斷地運進去的。
俄羅斯想打擊這些補給線,但又不敢動手,因為一旦動手,就意味著直接向整個北約宣戰。北約就像一道無形的墻,把俄羅斯死死地鎖在了烏克蘭這個戰場上,讓它進退兩難。
這場消耗戰,給我們帶來了什么警示?
這場殘酷的戰爭,給全世界都上了一堂課。
對俄羅斯來說,教訓是慘痛的。當初以為的幾天就能結束的“特別軍事行動”,演變成了一場國運的豪賭。無數年輕的生命消失在戰場,幾代人積累的財富在炮火中化為烏有。一個被嚴重削弱、被長期孤立的俄羅斯,未來將如何自處?這場戰爭,正在嚴重透支俄羅斯的未來。
對美國來說,這套“代理人戰爭”模式被證明非常有效。它用烏克蘭人的生命與歐洲盟友的經濟代價,成功地把一個強大的對手拖入了泥潭,使其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都無法構成實質性威脅。而美國付出的,只是一些庫存武器與印出來的美元,沒有一個士兵為此喪生。這筆地緣政治賬,算得非常精明。
而對我們中國來說,這場戰爭的警示意義尤其深遠。我們都期盼國家統一,但俄烏戰爭活生生地告訴我們,必須不惜一切代價,避免陷入一場曠日持久的消耗戰。
美國的一些智庫與政客,已經在公開討論如何把“烏克蘭模式”復制到臺海。
試想一下,如果不能在最短時間內以雷霆萬鈞之勢解決問題,讓外部勢力沒有時間和機會介入,那后果將不堪設想。源源不斷的武器援助、無孔不入的情報支持、毀滅性的經濟金融制裁,以及利用所謂“價值觀”進行的外交孤立,這一整套組合拳,我們是否已經準備好了應對之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