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7月11日電 題:“超長暑假”來了,這些事家長要格外留心
新華社記者魯暢、吳文詡、俠克
日前,全國中小學陸續放假,學生們迎來近8周的“超長暑假”。如何讓孩子們安全、健康、快樂地度過假期,記者采訪了公安、消防、醫療等部門以及心理專家,梳理多類需要家長留心的“暑假關鍵事”。
警惕“玩手機”被騙子盯上
記者了解到,暑假期間涉未成年人電信詐騙警情高發,不法人員通常通過“游戲交友”等方式尋找目標。
8歲的小娜(化名)在玩手機游戲時,接到陌生人留言稱“免費送游戲皮膚”,于是兩人添加QQ好友。在“確認”小娜是未成年人后,對方表現得“很生氣”:“為什么不告訴我,你是未成年人,害得我的銀行賬戶被凍結8萬元”,“如果不打錢解凍,就要報警說你逃避游戲防沉迷系統!”受到恐嚇的小娜,被迫使用姥姥手機轉賬8萬元……
類似的案件并不少見。北京市公安局朝陽分局反詐民警王佳告訴記者,針對不同年齡段的學生,騙子的騙術也有所不同。例如針對初、高中生,騙子以買賣明星周邊產品或游戲賬號方式尋找目標,引導未成年人到“假網站”交易騙錢。還有的則在游戲直播間發送“打賞主播可參加返利活動”廣告,將未成年人員引誘至QQ群或微信群中,實施“刷單返利”騙局。
此類詐騙不僅造成財產損失,更對未成年人造成心理傷害。一位被騙孩子家長反映,孩子受到騙子恐嚇和家長責備,心理打擊很大,變得郁郁寡歡。王佳提醒,家長要及時了解并向青少年普及防騙知識,教導孩子不要輕信陌生人,不使用監護人支付賬戶進行轉賬。
提防心理“暑假綜合征”找上門
“我家孩子上三年級,以前一放假就捧著手機上網,現在拿著手機每天和AI語音聊天,也不去和其他小朋友玩。”一位家長無奈表示,“注意力全在手機里。”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暑假期間脫離校園規律的學習生活節奏,一些孩子社交活動顯著減少,容易過度沉迷虛擬世界。
國家兒童醫學中心、北京兒童醫院心身醫學科副主任醫師李瑛表示,短視頻、碎片化信息的大量傳播,對青少年的心理和行為產生了多維度的負面影響。生理層面,過度使用互聯網會干擾青少年的生活節律,影響視力和睡眠質量。在認知方面,青少年在接觸互聯網信息時,若對某類信息產生偏好,后臺大數據推送機制會使他們接收的信息趨于單一化,進而影響其對事物,包括自身問題、學習、親子關系等的全面客觀認知。
在情緒層面,互聯網帶來的“即時滿足”模式,沖擊了傳統教育中“延遲滿足”策略對孩子情緒控制能力的培養。“當孩子習慣了這種即時滿足,便難以忍受需求的延遲,對手機等設備產生情感依賴,容易發展為手機濫用或手機依賴問題,影響情緒管理,在青春期階段表現得尤為突出。”李瑛說。
北京市昌平區精神衛生保健院有關負責人提醒家長,暑期里,孩子脫離校園集體生活,情緒波動可能更易隱藏。應合理規劃,讓假期張弛有度,家長與孩子一起制訂暑假計劃,避免盲目報班填滿日程,也防止沉迷電子產品。鼓勵社交,搭建支持網絡,創造機會讓孩子參與社區活動、公益服務。如果低落、焦慮、煩躁等情緒持續兩周以上且無法自行緩解,或行為異常,出現過度沉迷某事物、自傷自殘行為等,建議及時尋求專業醫療機構幫助。
外出活動人身安全不能“放假”
據消防部門統計,暑假是兒童意外傷害事故高發時期。
北京市西城區消防救援支隊新聞宣傳處副處長李禹江表示,首先應關注居家安全,督促孩子不在飄窗或陽臺上玩耍、不用濕手或濕布觸碰家用電器、不往窗外拋物、不玩火等。
其次,應關注戶外出行安全。暑假天氣炎熱,游泳、戲水熱度攀升,但同時也是溺水事故高發期。家長要教育孩子不到江河、湖泊、水庫等危險水域玩耍,游泳應選擇正規場所,并在成年人陪伴下進行。在戶外露營時,不要去未開發區域,切勿盲目探險,盡量選擇成熟、有安全保障的景點地點。此外,要時刻關注孩子行蹤,避免外出走失。如果孩子不慎走失,家長要保持冷靜,立即報警,并向周圍人員尋求幫助。
此外,夏季極端天氣較多,要避免在低洼地帶、山體滑坡威脅區域活動,外出突遇暴雨時,要遠離高壓線路、電氣設備等危險區域,在積水中行走時要注意觀察,防止跌入窨井或坑、洞中。
避開“問題研學游”陷阱
行程縮水、“貨不對板”、價格虛高、“只游不學”……暑假期間,不少家長會給孩子報名研學游,殊不知眼花繚亂的研學游市場也暗藏風險。中國旅行社協會發布的《2024年中國研學旅游發展報告》指出,研學游市場存在機構魚龍混雜、安全難保障、收費不透明等問題。
記者采訪北京多家法院了解到,因研學游機構虛假宣傳產生法律糾紛的情況不在少數。在一起案件中,某旅行社對外宣傳稱,提供在某國多個城市旅游、參觀、食宿、研學活動等服務,其中亮點內容為“中國兒童在某國際藝術舞臺上演出”項目,原告于某受該宣傳內容的吸引,花3萬余元為女兒報名參與。然而,該旅行社僅在無排練、無化妝、無觀眾的情況下組織學生們在國外一公共場所演唱兩首歌,且在住宿地點、游覽項目、抵達地點等方面均降低服務標準,和宣傳嚴重不符。
此外,一些研學活動以“鍛煉孩子體能和意志品質”為宣傳點吸引家長,卻存在意外風險。北京一位家長告訴記者,曾給孩子報名的研學游中包含一次約7公里的徒步體驗,“開始沒覺得難度多大,直到聽說孩子崴了腳,細問才知道徒步地點是一個未開發、未開放的山溝,有很多溝溝坎坎,成年人過去都費勁,別說小孩子了。”該家長說。
法官建議,消費者在挑選研學項目時要多方考慮,不要沖動買單,理智選擇。如果遇到虛假宣傳,要勇于拿起法律武器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向行政部門投訴或向法院提起訴訟。(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