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想到蓋過天水“那事”的熱搜,居然是臨沂的一紙行政處罰。
據封面新聞報道,張女士因在抖音上發布了一段隨手拍的菜品視頻,被本地市場監管部門認定為“違法廣告”,處以罰款45萬元。
消息一出,一片震驚和嘩然,有網友表示“上次吃飯老板娘發抖音還叫顧客們配合一下,按這標準應該傾家蕩產了”,還有網友“不懂就問:宣傳自己合法開辦的店里的產品,需要他們批準才可以?”
另外,雷某、余某東等大腕,張口閉口在社交媒體上推薦公司產品,是不是違法廣告?那些頭部帶貨網紅,是不是更違反廣告法?
今年的“蘇超”比較火,其中常州的東哈東北燒烤店意外打響了名氣,各路媒體,成千上萬的視頻都在推薦這家店和它的菜品,按照臨沂的標準,是不是“集體違法”?
所幸,東哈燒烤店開設在常州,而不是臨沂。
圖源:封面新聞報道
有一個倫理術語叫“道德直覺”,是指無需借助經驗證明和邏輯推理而作出的道德選擇和評價,如果張女士陳述屬實,那么公眾對張女士的道德直覺便是“沒有違法”,而對市監部門的道德直覺就是“濫用職權、冷血無情”。
但這么明顯的事實,張女士不得不申請聽證,還要聘請律師打官司,想必這段時間店也開不下去了。而市監部門即便打官司輸了,也不過就是撤銷處罰而已。
2024年,成武縣市場監督管理局某執法人員“扶持一個企業我沒本事,干垮一個企業太簡單了”的話猶在耳邊,這一次連說都不說了,直接用行動來證明了自己的官威。
市場監管部門對張女士“隨手拍”的處罰,不僅讓公眾感到愕然,也讓許多企業主產生了強烈的不安。
如果發布一條自家菜品的視頻,就要面臨數十萬的天價罰款,誰還敢輕易自我宣傳,誰還敢通過新媒體與顧客互動?再往大處一點說,這樣的營商環境,誰還敢到當地投資?
如今,像張女士一樣,通過“隨手拍”等方式開展宣傳、互動的商家越來越多,只要不涉及虛假宣傳、違規宣傳、不上購物鏈接,都不應該視為“商業廣告”,監管部門要更多地考慮到他們的實際困難與創新努力,在“監管”中更多地融入“服務”,對其加以指導、幫助,而不是單純依賴處罰來實現管理目標。
最后,我個人認為市場監管部門的水平沒那么差,主要還是個人素質造成的影響。應加強對基層執法人員的職業道德培訓,特別是案例警示教育,防止類似的“過度執法”事件頻繁發生。對那些借“執法”之名濫用職權以及牟取利益輸送的害群之馬要堅決予以處理,不要讓“幾粒老鼠屎,壞了一鍋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