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的夏天尚未真正開始,歐洲多地卻已陷入一場前所未有的致命高溫。根據一項由多國科學家聯合發布的最新研究,6月23日至7月2日期間,一股反常熱浪導致歐洲12座大城市共計超過2300人死亡,其中65%以上的死亡與氣候變暖直接相關。
意大利是受災最嚴重的國家。米蘭錄得317人死亡,居所有城市之首,其后是巴黎235人、倫敦171人、羅馬164人。研究指出,米蘭的死亡數字令人震驚,也暴露出即使是公共衛生服務水平較高的城市,在應對極端天氣時仍顯準備不足。
這場熱浪不僅強度異常,而且來得格外早。多數人身體尚未適應高溫,衛生系統也未完全進入應急狀態,結果加劇了健康風險。意大利縮短了戶外工作時間,法國臨時關閉了1300多所學校,瑞士關閉了核反應堆,而希臘、西班牙和土耳其則陷入森林大火。
多個城市發布最高等級健康預警:巴黎紅色警報,米蘭和羅馬進入緊急狀態,撒丁島、希臘和巴爾干半島等地也啟動了應對機制。專家指出,即便全球平均氣溫只升高0.2攝氏度,也可能帶來成倍增加的死亡人數。Imperial College London的Garyfallos Konstantinoudis強調:“每升高十分之一度,都是在賭命。”
數據顯示,88%的死者年齡在65歲以上,多數患有基礎疾病。獨居老人、戶外勞動者、無空調可用者、居住在通風不良老房中的居民、兒童和殘疾人都屬于高風險人群。即便是輕微的溫度上升,也足以對心臟病、糖尿病和呼吸疾病患者造成致命影響。環境政策研究者Ben Clarke指出,高溫沒有明顯的災害痕跡,卻可能同樣致命。“幾度溫差,足以決定成千上萬人的生死。”
研究團隊通過對比氣象數據與模擬模型,發現氣候變化已使這輪熱浪比本應出現的強烈了1至4攝氏度。而且目前統計的死亡數據極可能被嚴重低估,因為多數高溫導致的死亡并未被官方列為與熱浪有關。
在當前氣候條件下,類似熱浪未來將在許多城市每兩到五年重現一次,成為“新常態”。盡管擁有較健全的醫療體系,米蘭仍成為此次高溫中死亡最多的城市。這一反差引發公眾對于公共政策和城市適應能力的質疑。相較之下,意大利撒丁島城市薩薩里僅有6人因高溫死亡,成為少見的“例外”。
研究指出,這場熱浪造成的死亡人數,甚至超過了2024年瓦倫西亞洪災和2021年西北歐洪災的總和。研究團隊向各國政府發出緊急呼吁:氣候危機不是未來的問題,而是當下的現實。必須雙管齊下——一方面立即削減溫室氣體排放,另一方面著手建立系統性的保護機制,尤其是對高風險人群的保護。
建議措施包括:建立全國性與地方性的防熱應急計劃,設立冷卻中心供無空調居民避暑,創建針對弱勢群體的預警系統,增加城市綠地,并改善住房條件以防止熱量積聚。現在,拯救的不只是地球,更是眼前的人類健康與生命。
歡迎關注我們,了解更多意大利本地新聞和實用信息。如果你覺得這篇內容有價值,別忘了點贊、收藏、轉發給身邊的朋友,一起提高對氣候危機的認識!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