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家伙!美國企業這回是真不裝了,自曝繞過中國礦產禁令的“神操作”。
自從中國對美實施關鍵礦產出口管制,美國軍工和芯片企業急得跳腳,可誰能想到,他們轉頭就玩起了“曲線救國”。
而最讓人血壓飆升的,是某些中國企業竟在背后推波助瀾,幫著美國破解“卡脖子”,妥妥的“吃飯砸鍋”!
2024年12月,中國對美實施鎵、鍺、銻等關鍵礦產出口管制,直指美國軍工和半導體產業的“命門”。
然而,禁令生效不到半年,美國企業高管竟自曝仍能通過“螞蟻搬家”式走私獲取中國礦產——背后是一張由第三國轉運、貼標偽裝、內外勾結織成的暗網。
海關數據顯示,2024年12月至2025年4月,美國從泰國、墨西哥進口3834噸氧化銻,幾乎超過此前三年總和。
更蹊蹺的是,泰國和墨西哥突然躍升為中國銻出口前三大市場,而兩國本土僅各有一家銻冶煉廠,墨西哥的工廠甚至到2025年4月才復工。
航運記錄揭露了真相:中國貨物出關時偽裝成“鐵藝品”或“鋅材料”,經第三國撕掉標簽后發往美國。
美國Gallant Metals公司CEO坦言,他們每月通過亞洲中轉國獲得約200公斤鎵,包裹被重新貼標為“藝術品”以逃避審查。
在中美博弈白熱化的時候,美國主動暴露這個信息,到底是鬧哪樣?
美國這次主動抖出自己繞開中國礦產禁令的操作,背后藏著不少算計。他們故意把從泰國、墨西哥轉運3834噸氧化銻的數據甩出來,擺明了是在示威——看吧,你們的禁令對我們沒用。這種赤裸裸的挑釁,無非是想在談判桌上多撈點籌碼。
更陰險的是,他們還特意點出中資企業參與轉運的細節,擺明了要挑撥離間,讓咱們自己人先吵起來。
美國人這招玩得挺溜。一邊拉著蒙古、加拿大搞礦產合作,一邊給自家稀土產業猛塞50億美元補貼。嘴上喊著"供應鏈安全",手上卻在瘋狂挖中國墻角。
最惡心的是,他們還通過路透社等外媒帶節奏,把中國企業塑造成"規則破壞者",自己倒裝起了受害者。
美國打造的“稀土聯盟”
軍工巨頭洛克希德·馬丁之前不是哭慘說銻庫存快見底了嗎?
現在美國官方突然公布成功轉運的消息,明顯是在安撫國內情緒。
國會天天罵政府對華太軟,特朗普團隊正好借這個機會秀肌肉。說到底,這就是他們"2025工程"的一部分,從資源到科技再到軍事,全方位給中國使絆子。
誰在幫美國“破禁”?
轉運鏈條的核心,是部分中國企業“利字當頭”的配合。
這些企業利用國際貿易規則漏洞,通過“偽報瞞報”“夾藏走私”等手法,將礦產輸往美國軍工企業 。
印度企業也參與其中——偽造30多份《最終用途承諾書》,將120噸稀土磁鐵轉售給美國軍工復合體,最終被中國稀土追蹤系統識破并拉黑。
為何鋌而走險?
暴利是最大驅動力。
自中國對鎵、鍺、銻等關鍵礦產實行出口管制措施后,這些礦物在國際市場的價格飆升。
總部位于英國的市場情報提供商 Argus 透露,銻的價格曾在鹿特丹現貨市場上漲近 230%,達到每噸約 3.9 萬美元。加拿大多倫多的稀土和稀有金屬產品制造商 Neo Performance Materials 表示,2024 年上半年,在中國境外銷售的鎵價格比中國國內高出 30% 至 40%。
美國法律雖不禁止企業購買中國礦產,但要求出口許可;而通過第三國轉運,企業可繞過審查,即便成本增加,利潤仍遠超常規貿易。
香港律師James Hsiao指出,涉事企業可能面臨貨值10倍罰款或5年以上刑期,但“海外市場短缺讓冒險者甘愿賭一把”。
面對漏洞,中國在2025年5月發起打擊戰略礦產走私專項行動,公安部與海關總署重點查處“第三國轉口”等行為。
技術層面,稀土全球追蹤系統已能鎖定轉手五六次的最終用戶;法律上,新《礦產資源法》走私超20噸即可入刑。
但執行難度不容忽視——數字貨運平臺Publican指出,貿易數據難以識別具體涉事公司,部分轉運仍能“瞞天過海”。
為擺脫依賴,美國推動《關鍵礦產復興法案》,卻因環保爭議和冶煉產能不足舉步維艱;拉攏15國組建“礦產聯盟”,又因烏克蘭戰亂、深海采礦生態風險受阻。
全球44%的銅都在中國精煉加工。
盡管中美已達成新貿易協議,中國承諾加快民用稀土出口,但過渡期內管制仍是非常嚴格的,博弈遠遠沒有結束。
結語
這場“貓鼠游戲”遠非簡單的貿易對抗,資源戰的勝負從不取決于一紙禁令,而在于誰能構建更堅韌、更可控的供應鏈體系。
而對于那些“吃里扒外”的企業,法律的重拳或許只是時間問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