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76年,王安石被擼了宰相,貶為江寧知府。在江寧干了幾年后,感覺心灰意冷,不禁萌生退意。于是給朝廷打了個報告:“我身體不好,申請回家休養。”
壯年時志得意滿,神宗的支持讓變法順利地開展,他這個改革派卻成了保守派眼中的釘子。
動了太多人利益的變法,終究抵不過世家豪紳的合力反對,民間百姓的憤罵,讓王安石成了眾矢之的。
想到后宮太后說的“王安石亂天下”,他不禁苦笑,一片好心如今卻成了賊心,神宗的動搖給了他致命打擊。
首次罷相就讓變法內部四分五裂,重回宰相之位又如何,王安石看著官員們各執一詞,爭論不休,內心產生了股疲憊,他稱病請辭,神宗猶豫再三同意下來。
從宰相到江寧知府,王安石并沒有從高跌落到低的痛苦,或許年紀越大越向往平靜,江寧沒有那么多爾虞我詐,不用時刻擔心朝堂上的算計。
有時,穿著尋常百姓的衣服走在市井間,聽著小販們的叫賣聲,孩童的嬉笑聲,讓他感覺生活充滿了煙火氣,偶爾在鄉間也能聽到農夫們對自己的議論,有罵的,有為自己辯護的...
見到的景色越多,看得就越開,王安石不想再占著個位置,于是上書打了個申請,神宗見此嘆息一聲,沒有太多挽留,當年的變法得罪的人太多,回家或許對他來說是最好的安排。
身上沒了擔子,自然一身輕松,王安石終于有空能享受下生活,到城外看了個風景優美的地方,特意花錢讓人在此處引水造景,修建房屋,命名為半山園。
半山園成了他晚年最常呆的園子,坐著看個風景有時詩意上來,就落筆寫下,前半生他寫詩多是寫民生,寫現實,現在的他寫詩,多是寫景,將自身寄托在事物中。
王安石不止是個政客,更是個天資橫溢的文人,往日安靜的半山園成了他和友人聚會的場所,談詩論字,心情煩躁時就去爬爬山,看看風景。
他不拘小節,常拄著根拐杖就出去游玩,看到和自己年紀相仿的老人就上前聊天,附近村落里都知道這里有位當過宰相的大人,原先看到他還感覺害怕,相處久了,慢慢的敢過來說上兩句話。
年紀越大的人看得越開,有個老者和他脾性相合,見面就要打招呼聊聊天,說說這天氣如何,收成幾何,家里面小子不聽話,女兒家又該說媒了什么的,不拘什么話題,王安石都能聊上兩句。
有時候人們還會調笑他不注重外表,王安石低頭悄悄發現自己果然衣衫有污漬,頭發凌亂,每次他都哈哈一笑而過,這不注意打扮的情況從他年輕的時候就有了,這么多年要不是妻子好好的給他收拾,估計出門就像個野人。
六十三歲這年,他大病一場,家里人急壞了到處給他找醫生,可病時好時壞,消息不知怎地傳到了皇宮里,神宗立馬給他派過來太醫,幸好命不該絕,又恢復了健康。
這病好了后,王安石的心境又開闊了不少,覺得年紀大了生死就在一瞬間,于是想將半山園改成個寺院,特意求了神宗給賜名。
從此那小橋流水的園子就成了報寧寺,周邊的百姓聽聞后,都跑過來上香,寺院里面一時倒是熱鬧起來。
又過一年,王安石接到神宗駕崩的消息,他顫巍巍的跪在院子里,朝著神都的方向磕了三個頭,神宗一走,以后皇宮朝廷更容不下自己了。
新上任的哲宗還是給王安石些面子的,但早就看他不順眼的高太后,有了垂簾聽政之權后,首先就是讓司馬光為相,原先的變法都被廢除,王安石聽到這個消息,心情不免郁郁,無奈道:“廢了也好?!?br/>一腔熱血成一場空,心病可比生病難醫,王安石從此就郁結于心,沒過幾個月就悄然離逝。
參考來源:《宋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