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拉卡拉港股上市謎局:一邊畫餅“國際化”,一邊股東套現離場。
2025年二季度,第三方支付巨頭拉卡拉股價上演“過山車”行情:4月初至6月底,其股價累計漲幅達107%,區間振幅超過150%,成為A股市場最引人注目的“妖股”之一。這場突如其來的暴漲,既源于政策紅利催生的跨境支付與穩定幣概念炒作,也暴露出這家老牌支付機構在傳統業務失速、新業務尚未成型的轉型陣痛。
然而,與資本市場熱捧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拉卡拉基本面持續惡化。2024年財報顯示,公司實現營收57.62億元、凈利潤3.51億元,分別同比下降2.98%和23.26%,這是其近三年內第二次出現業績“雙降”;2025年一季度,營收同比下滑13.02%至13億元,凈利潤更是腰斬至1.006億元,創下歷史最差一季度表現。
在政策風口與業績頹勢的矛盾中,拉卡拉拋出港股上市計劃,試圖通過跨境支付與數字貨幣業務打開第二增長曲線。但這場資本盛宴背后,隱藏著商戶收單業務增長瓶頸、新業務體量有限、股東減持套現等多重隱憂。這家曾以“讓支付更簡單”為口號的支付巨頭,正站在轉型的十字路口。
傳統業務失速,B端收單陷入瓶頸
財報顯示,2024年拉卡拉實現營收57.62億元,同比下降2.98%;凈利潤3.512億元,同比下降23.26%,這是其近三年來第二次出現營收凈利潤“雙降”。2025年一季度,頹勢進一步加劇:營收13億元,同比下降13.02%;凈利潤1.006億元,同比下降51.17%。
拉卡拉的困境源于其核心業務的萎靡。自2016年剝離個人支付業務、轉型B端收單以來,公司營收高度依賴“支付業務”——2024年該板塊收入占比達89.7%。然而,這一模式正面臨雙重擠壓。
商戶拓展難,收單業務收入取決于商戶交易規模與平均費率。經過多年擴張,線下商戶市場已趨飽和,2024年拉卡拉支付業務營收51.65億元,甚至低于2023年的51.8億元,顯示增量空間枯竭。
費率提升受限,市場競爭加劇導致費率承壓。支付寶、微信支付等巨頭持續滲透B端市場,而拉卡拉依賴渠道代理拓展客戶,分潤比例超80%,進一步壓縮利潤空間。
拉卡拉的基因決定其難以擺脫“渠道商”標簽。早年憑借與銀聯合作布局便利店支付網絡,曾占據C端市場先機,但2010年后被支付寶、微信支付以移動支付革命徹底顛覆。盡管2016年剝離個人業務看似“斷臂求生”,實則暴露公司技術迭代能力不足的深層問題。如今,面對數字人民幣、跨境支付等新賽道,拉卡拉仍難擺脫“傳統支付中介”的定位。
在近期股價暴漲之際,拉卡拉股東選擇高位套現。5月20日,公司創始人孫陶然之弟孫浩然宣布減持1927.09萬股(占總股本2.45%),而此前其已多次減持(如6月12日至18日減持452.18萬股)。第一大股東聯想控股亦加入減持行列,其他機構投資者也紛紛跟進。
股東減持暴露出內部對公司價值的分歧:在傳統業務萎縮、新業務前景不明的情況下,實控人家族與資本方的離場,無疑向市場傳遞了悲觀信號。盡管拉卡拉宣稱港股上市將“提升國際競爭力”,但在跨境支付與穩定幣業務均未實質落地前,這一計劃更像是為緩解資金壓力而畫的“餅”。
拉卡拉近年來頻繁被罰,合規問題也成為其赴港IPO的“攔路虎”。 2024年9月,因未落實真實、完整、可追溯和全流程一致性的要求,未嚴格落實商戶實名制要求,未將商戶資金結算至其同名銀行結算賬戶等違法行為,拉卡拉被警告并罰款406萬元。時任拉卡拉總經理陳某、時任拉卡拉副總經理吳某均遭警告,并分別被罰15萬元。
2024年8月,因違反清算管理規定且未能提供真實、完整的檢查資料,拉卡拉成都分公司被警告,并沒收違法所得69.31萬元,罰款319.92萬元。同年9月,拉卡拉寧夏分公司又因違反特約商戶實名制管理規定、違反收單交易資金結算管理規定,被中國人民銀行寧夏回族自治區分行罰款10萬元。
新業務前景不明
為突破增長瓶頸,拉卡拉將希望寄托于跨境支付與穩定幣業務,并宣布啟動港股上市計劃,聲稱此舉旨在“推進國際化戰略,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格局”。然而,兩項新業務均面臨現實挑戰,而大股東減持動作更令市場信心動搖。
為突破增長瓶頸,拉卡拉將希望寄托于跨境支付。2024年,公司跨境支付交易金額達492億元,覆蓋全球超100個國家,打通亞馬遜、eBay等平臺。但橫向對比看,這一體量僅占其總支付交易金額的1.16%,對營收貢獻不足5%。
跨境支付需要強大的海外牌照資源和本地化服務能力,拉卡拉目前主要服務中小商戶,單筆交易金額低、手續費率低,難以形成規模效應。
拉卡拉被熱炒的“穩定幣概念”,根據香港《穩定幣條例草案》,發行法幣穩定幣需滿足最低資本金、儲備資產托管等嚴苛條件,而拉卡拉目前僅通過公告表達“加速數字貨幣跨境應用”的意向,未披露任何實質性進展。
穩定幣業務需要區塊鏈技術、合規體系、跨境清算網絡等多重能力,拉卡拉在這些領域并無積累。即便申請牌照,從籌備到落地至少需要2-3年,短期內難以貢獻業績。
拉卡拉宣稱港股上市是為了“推進國際化戰略”,但市場質疑其真實動機。2024年底,公司資產負債率達58.3%,貨幣資金余額為23.5億元,而同期短期借款達15.2億元,流動性壓力漸顯。此外,其2024年經營活動現金流凈額為4.2億元,同比下降37%,顯示造血能力減弱。
港股上市可能是為了緩解資金壓力,而非真正布局國際業務。考慮到港股當前估值低于A股,拉卡拉可能通過發行H股實現A+H融資,但能否獲得投資者認可還需觀察。
拉卡拉的股價狂歡,折射出資本市場對“政策紅利+新故事”的熱烈追捧,但也暴露出傳統支付機構轉型的艱難。在跨境支付領域,其面臨螞蟻集團、騰訊等巨頭的擠壓;在穩定幣賽道,又需與香港持牌機構、外資支付公司競爭。而股東減持、估值泡沫等風險,更讓這場資本盛宴充滿變數。
對于拉卡拉而言,如何將政策紅利轉化為實際業績,如何在傳統業務收縮與新業務培育間找到平衡,將是其能否重返增長軌道的關鍵。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