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持一個企業我沒本事……這句話的含金量似乎還在上升。
山東疑飯店老板隨手拍了一個視頻,竟然遭遇了45萬天價罰款,這一操作,直接把店老板都干懵圈了。
此事被曝光后,隨即引發了熱議,很多人都不理解,飯店老板到底是違反了什么法,居然遭受了如此大的巨額罰款。
然而,深扒此事的背后,還真不是想象的那么簡單。
具體起因是,今年的3月份,飯店老板張女士在自己的個人社交賬號,發了一些自家店的菜品,其中有有一道菜配字寫的是“蛤蟆湯”,本以為只是展示自己的生活日常,可誰曾想,引來了大禍。
沒過幾天,張女士就收到了市監局的電話,稱她發布的視頻,違反了廣告法,讓她前去調查,由于當時她回了娘家,便表示會在一周之內回去接受調查。
據張女士透露,當時接到電話,工作人員說的有人舉報她,當時,她就懵了,表示自己飯店的食材都是從市場買的。
至于所謂的動物,都是人工養殖的,當地飯店都有這個菜,市場隨處都可以買到,怎么突然間就變成了違法呢?
可沒兩天,她就收到了《行政處罰告知書》。不看還好,一看嚇一跳,上面居然寫著當事人拒絕配合調查,因此依法重罰45萬。
看到這個天價罰款,張女士直接崩潰了,果斷刪除了所有視頻內容,因為不服氣,隨即提交了申訴材料。
然而,事情過了三個月,張女士都沒收到撤銷處罰通知,于是,張女士起訴了當地的市監局。
關于這件事,市監局負責此事的工作人員說法卻不一樣,對方表示,張女士在網上發布了店里做蛤蟆的菜品,違反了相關法律,所以才進行處罰。
但后面,張女士刪除了視頻,并提交了陳述申辯書,最終單位集體研究決定,早在5月21日,就已經告知張女士,并未給予實質性處罰。
看到這里,事情大概情況是清楚了,簡單來說就是,張女士在網上分享了一道“蛤蟆湯”,遭人舉報了,然后市監局對其罰款了45萬,隨后張女士刪除了視頻并申述,市監局又取消了處罰。
那么問題來了,這處罰是開玩笑的么,說罰就罰,說取消就取消,張女士所用的食材到底是不是野生的,都調查清楚了么,為何別人能賣這個菜,她家就不行呢?
就因為這個事,張女士飯店被停業3個月,人工、水電、房租、物業費,這些損失就活該她自己承擔么?
事實上,這背后還隱藏了一些不為人知的東西。
據悉,張女士有一個親戚王先生,原本也是開飯店的,但由于要拆遷,于是,張女士把他請到了店里當廚師。
為了吸引顧客,張女士把王先生原來的店名,貼到了自家飯店的窗戶上,因此,在拍視頻的時候,她沒有拍到自己的店招,反而是把窗戶上親戚飯店的名字給拍到了。
就因為這樣,張女士遭到了處罰。
而據張女士透露,在收到處罰告知書后,拆遷辦和市監局的遲遲不作出行動,說罰款也不直接罰款。
因為,他們希望張女士能勸說親戚王先生簽字,還說只要親戚同意拆遷,就撤銷這個罰單。
據悉,這個親戚王先生就是因為自己的飯店要拆遷,所以到張女士店里打工,此前,他因“拆遷賠償不到位”,拒絕了簽字。
張女士還爆料,有工作人員還跑到了女兒的學校,去了解了女兒的信息。
從這一點來說,這事還真不簡單,“蛤蟆湯”或許并不是重點,讓張女士勸說王先生簽字,才是關鍵。
聽到這個回應,網友們都震驚了,有人調侃稱這是用了三十六計中的“圍魏救趙”。
目前為止,由于張女士起訴了市監局,當地已經出了通報,稱正在落實調查,但這種自查方式,是不是得當,還是個問號。
為此,有官方媒體就事論事,提出了質疑,首先,要澄清的就是張女士的這條視頻到底違不違法,其次處罰告知書的45萬罰款,依據是什么?
從通知處罰到下發文件,前后也就2天時間,相關部門的辦事效率是不是太過“高效”了,還有事情沒有調查清楚,“先罰后查”是誰給的權利?
這些都是值得深思的問題,必須好好查查,對此,你怎么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