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貿易與發展會議(UNCTAD)數據顯示,上半年,全球海運貿易量同比下降4.7%。紅海航道的風險溢價高企,去年同期平均每天通過的油輪數量已減半。短短三天內,兩艘貨輪被擊沉,胡塞武裝的最新警告讓整個國際航運界神經緊繃。
事態發展遠比數字冷冰冰。每一次導彈劃破夜空,不僅撕裂了紅海的寧靜,更將全球供應鏈的脆弱暴露無遺。國際航運數據平臺VesselsValue最新監測:6月,紅海至蘇伊士運河航線的商船流量比2024年同期下滑超30%。風險,正以肉眼可見的速度蔓延。
紅海再燃戰火
7月9日夜,希臘籍貨輪“永恒C”號在紅海水域遭遇致命一擊。胡塞武裝宣布,使用無人艇與多枚導彈協同作戰,將該船擊沉。這場行動并非孤例——據國際船舶管理協會(ICS)報告,過去7天內,已有兩艘商船遭到同樣的襲擊。
“永恒C”號的航線清晰可查:目的地為以色列埃拉特港。胡塞武裝方面早在6月便公開聲明,任何駛往以色列港口的商船都會成為打擊目標。無論船旗國為何、所屬公司來自何方,只要與以色列存在貿易往來,紅海海域都不再安全。
攻擊過程展現出胡塞武裝技術與戰術的升級。聯合國安全理事會6月發布的專報強調,胡塞武裝已多次使用無人艇、反艦導彈協同攻擊,作戰手法日趨成熟。無人艇先行破壞船體結構,隨后多枚導彈精準打擊,極大增加了商船的防御難度。
事發后,胡塞武裝特種部隊登船對船員進行救援,并對外強調“已盡力減少平民傷亡”。這一舉動意在向外界傳遞:襲擊僅針對違反禁令的目標,并非無差別打擊。
事實上,船員已被轉移至安全區域,國際社會對此表達了復雜情緒——既擔憂紅海局勢升級,又關注胡塞武裝行動的“選擇性”。
“打擊以色列航運”
6月中旬,胡塞武裝再次重申“對以色列實施海上封鎖”,任何船只若試圖突破,必將遭遇打擊。此番表態并非空穴來風。
國際貨運保險價格飆升,Lloyd’s of London 6月最新報告指出,紅海及周邊水域的險情已達十年來最高點,保險理賠案數量同比增長近50%。
協議并未成為保護傘。即使是美國民用船只,只要駛往以色列港口,同樣被視為打擊對象。胡塞武裝軍事專家祖貝迪接受媒體采訪時明確指出,當前與美國的協議僅限不駛向以色列的美國船只。若違反,胡塞武裝將毫不猶豫采取行動。
全球航運公司面臨前所未有的兩難。紅海航線是亞歐之間最重要的“生命線”,但每一艘駛向以色列的商船,無論其國籍、保險狀況如何,都處在胡塞武裝的“瞄準鏡”下。
國際船東協會(BIMCO)在最新警示中稱,已有超過15%的國際航運公司選擇規避紅海區域,轉道好望角,運輸成本因此大幅上升。
這一系列事件的背后,是復雜的地緣政治較量。胡塞武裝公開承認,襲擊行動是對加沙持續轟炸的“報復性回應”。只要加沙戰火未停,紅海的緊張局勢就無法緩解。聯合國人道事務協調廳(OCHA)6月報告顯示,近期加沙地帶空襲和地面沖突仍在持續,局勢并未出現緩和跡象。
多國企業“避險轉向”
6月,全球主要航運企業紛紛調整航線。馬士基、達飛、赫伯羅特等航運巨頭均發布公告,警告客戶紅海航線不可預期的高風險。數據顯示,繞行非洲好望角的貨物運輸量同比增長22%,但這帶來了更長的運輸周期和更高的燃油成本。
國際能源署(IEA)在6月的市場簡報中披露,紅海局勢直接影響了全球能源供應鏈。中東原油出口通往歐洲的最短路徑受阻,國際油價波動加劇。WTI原油價格在2025年6月一度突破每桶90美元,較年初上漲近20%。
保險行業同樣受到沖擊。英國勞合社數據顯示,紅海及亞丁灣的戰時附加險費率自6月起翻倍,部分高風險航線甚至被暫停承保。船東不得不為每一次過境支付高昂的保險費用,企業運營成本持續攀升。
胡塞武裝的“定點打擊”模式已引發連鎖反應。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在最新全球經濟展望報告中警告,紅海危機若持續,全球通脹壓力將進一步加劇,世界經濟復蘇步伐或將放緩。
胡塞武裝近年來持續升級武器裝備。根據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SIPRI)6月的年度報告,胡塞武裝已具備自主研發和改進無人艇的能力,配合伊朗等外部力量的技術支持,反艦導彈射程和精準度大幅提升。
紅海海域的安保難度陡增。以色列國防軍(IDF)6月公開表示,胡塞武裝的作戰能力對以色列及其盟友構成重大威脅。美國海軍第五艦隊也加強紅海巡邏,但面對分布廣泛、機動性強的無人艇和導彈,傳統防御手段效果有限。
國際刑警組織(INTERPOL)6月發布的海上犯罪風險通報也提及,胡塞武裝的“點穴式”打擊策略使得大宗商品、食品、能源等核心物資運輸均受影響。全球供應鏈專家指出,紅海危機不僅是局部沖突,更是全球化體系下的結構性挑戰。
區域國家的態度也在悄然生變。沙特、埃及等國對紅海航運安全表達關切,緊急增派海岸警衛力量。而聯合國安理會多次召開緊急會議,呼吁各方保持克制,但實際解決方案依然缺失。
地緣沖突下的紅海
紅海危機的復雜性遠超以往任何一次地區海上沖突。多方力量交錯,利益訴求難以調和。胡塞武裝通過“有限打擊”方式,試圖在國際社會壓力與自身目標之間尋求平衡。每一次襲擊之后,都會對外展示“人道主義救援”姿態,強調行動的選擇性和針對性。
國際航運業的未來充滿不確定。多國企業在權衡經濟利益與人員安全之間不斷調整策略。各類風險評估報告不斷刷新,紅海成為全球資本、資源、技術博弈的新焦點。
世界銀行6月發布的《全球物流與貿易安全報告》指出,紅海危機暴露了全球供應鏈的脆弱性。僅上半年,全球航運企業因紅海局勢直接損失超過120億美元。長期來看,紅海安全形勢的變化可能促使全球貿易格局重塑,區域內外國家的政策博弈也將更加激烈。
參考資料:
瀟湘晨報·晨視頻:2025-07-10 16:31:也門胡塞武裝4天內在紅海擊沉第二艘貨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