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蕾玲編輯部的第1149篇原創文章
街機千千萬,各類游戲都有自己的擁躉,可筆者覺得無冕之王應該得頒給《合金彈頭》系列,反正迄今為止筆者還沒聽過有哪個玩家是不喜歡這個游戲系列的。
但今天要聊的并非合金彈頭,而是與該系列淵源頗深甚至可以稱之為前身的《鋼炮部隊》以及它的制作公司Irem。
說到Irem這家早年間叱咤街機游戲市場的公司,他們家的作品除了今天要提到的《鋼炮部隊》,還有《異形戰機》《海底大戰爭》等也很知名。
這家公司的歷史也十分傳奇,孕育了后世的多個游戲巨頭。
其實Irem公司最初叫做I.P.M公司,由一位被破產快折磨瘋了的名不見經傳的年輕人@辻本憲三 于1974年成立,那個時代電子游戲方興未艾,I.P.M公司最初所從事的業務是出租及販賣當時最熱門的電子游戲機臺和零件。
一開始這個業務可謂日進斗金,差點就讓創始人辻本憲三咸魚大翻身了。只可惜人紅是非多,此時I.P.M公司收到來自大洋彼岸的IBM的律師信,指其商標太相似而侵犯了其權益。
辻本憲三的對策是干脆拉攏當時的電視及顯示器生產巨頭藝卓,以及經商出身的富豪@高堂良彥,三方出資改組,從而成立了這家傳奇游戲公司Irem。
Irem早期雄霸游戲市場,其利潤率甚至能達到15%以上。在CAPCOM、SNK等街機游戲巨頭尚未崛起的年代,這家公司孕育佳作無數,我們今天要介紹的《鋼炮部隊》正是在這個時期誕生的。
最初的《鋼炮部隊》更像是一款欠缺打磨的“仿魂斗羅”游戲,然而這個打槍游戲也有創新,就是加入了載具這個概念,令玩家在攻略過程中能搭乘多種火力增強的載具進行戰斗。
這些載具有的甚至占據了3/1的屏幕尺寸,在街機屏幕里巍巍壯觀,這種設計在那個年代可謂十分先鋒了。
只是這游戲的主角人設十分不討好,看著就像特攝片中敵人的那些雜魚戰斗員。另外就是這個載具系統雖然有新奇感,但大多行動笨拙,反而失去了橫板卷軸的快節奏靈活性。
其實《鋼炮部隊1》當時的市場反響平平,然而Irem公司還是在三年后的1994年推出了其續作《鋼炮部隊2》。
這個續作的進步是巨大的,新增了多個直擊玩家爽點的設定:首先是載具系統的全面升級,眾多科技感十足的載具被引入,且比前作更加靈活性。
其次是玩家操作角色能雙持槍械,有如蘭博式的滿場掃射,最后一點也是LSP玩家當年玩過都留有印象的,就是貫穿游戲全局的美女營救大行動!
在《鋼炮部隊2》流程中能遇到數量眾多身材火辣的美女奴隸等待著玩家救援,她們除了是加分項,也是過關的評定標準。
在某些特定場合里,她們還會主動乘上武裝載具為玩家提供輔助,甚至是提供強大的火力支援。
再搭配游戲中后啟示錄風格的世界觀,《鋼炮部隊2》頗有種《瘋狂麥克斯:狂暴之路》的既視感。
而本作真正令人驚嘆的是圖像效果表現力,這些都得益于被譽為最強像素畫師的Akio Oyabu的精湛畫工(藝名,由于其為人低調,真實姓名及容貌一直是個迷)
早期Irem游戲如《異形戰機》《海底大戰爭》,以及后來的《合金彈頭》所呈現出高冷而細膩的金屬質感,都離不開Akio的創作。
假如玩家觀察得足夠細致,還能看到《鋼炮部隊2》其實存在大量可破壞的場景要素,甚至是每塊地板、敵方機械的每一塊外殼都特別制作了被擊中后的戰損圖塊。
玩家的子彈擊中BOSS每一個部位,都會出現不同的動畫表現,這不要說當時的像素級游戲了,就連現在除了3A級別以外的游戲都難以找到如此細致的表現效果,這種美德后來也無縫傳承到《合金彈頭》中。
(老鐵要老婆不?今天下美女雨了你能信?)
至于《鋼炮部隊2》的制作人同時也是負責《R-TYPE2》項目的@九條一馬,在制作完《鋼炮部隊2》之后,并沒有乘勝追擊,而是離開日漸混亂的Irem公司。
當時Irem這家公司大概是覺得撈錢撈的太容易了,創始人辻本憲三眼見日本電子游戲市場日漸成熟,有意扶植公司中原本屬于自己的一方勢力,于是私下成立了自己的游戲公司(日后的CAPCOM)。
這種行為卻是合伙做生意的大忌,于是另外一位創始人高堂良彥聯合藝卓,以私自挪用公司資產為由將辻本憲三趕出了Irem。
實際上這位高堂良彥也不是什么好鳥,他也在外面暗搓搓地成立了一家新公司,名為SNK。
好家伙,原來這公司這么牛X的嘛?
很快,Irem公司的前員工都被CAPCOM或SNK悉數撬走了,至此只有第三位聯合創始人藝卓受傷的世界達成了。
九條一馬在接受了SNK的出資后,成立了NAZCA制作組,他以重做《鋼炮部隊》的企劃案為新東家制作了一款在日后足以影響街機界的游戲《合金彈頭》。
再后來,雖然Irem經歷改組還是勉強活了下來,但在新千年后不知是否打翻過供奉天照大御神的祭品,每當要發售拳頭產品《絕體絕命都市》之前,都會在現實世界中發生與游戲同款的災難。
因此Irem公司也有了游戲界的一項壯舉:制作好并投入了大量宣傳經費的游戲,卻被緊急宣布完全取消,這在道義上實在是沒得說,但卻導致了Irem這家脆弱的公司面臨破產危機。
說到道義,后來九條一馬這個仗義俠客通過購買的方式,將大量的Irem知識版權納入了自己成立的公司Granzella中。
然而這家公司實際就只有他一個人,這么小的一家小公司要制作符合現今市場要求的電子游戲還是比較吃力的。
時至今日,街機游戲早已成為明日黃花,就連《合金彈頭》都得靠賣兒賣女勉強過活,屬于Irem公司那個夢幻的年代只能說一去不復返了。
最后也請看到這里的朋友們在論區寫下你與Irem公司在街機時代名作的游戲回憶吧!
作者:霸王蟹、小雷
編輯:小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