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江是梁山的大哥,但并不意味他能夠震懾住所有的梁山兄弟,其中這5位兄弟,宋江就掌控不了。
一、公孫勝
公孫勝是個道士。
公孫勝是個非常淡泊名利的人,而宋江卻是一個執著于功名利祿、權勢算計的人。宋江上梁山之后,為了權力,就和晁蓋明爭暗斗,爭奪起了首領之位,這讓公孫勝因此看透了他。公孫勝不愿卷入兄弟之間的爾虞我詐,以照顧母親為由,離開了梁山這個是非之地,從此一去不返。
公孫勝不需要宋江這個大哥,但宋江卻離不開公孫勝。梁山攻打高唐州時,遇到了會法術的高廉。
梁山的林沖、花榮、秦明等多位名將被高廉擊敗。宋江迫于無奈,只能派戴宗、李逵請回公孫勝。
回來后,公孫勝用五雷天罡正法幫助梁山除掉了高廉。之后,他又為梁山擊敗喬道清、馬靈和李助,立下赫赫戰功。平定淮西后,公孫勝聽從師傅羅真人的叮囑:“逢幽而止,遇汴而還。”辭別宋江等人,返回了冀州二仙山。公孫勝生性灑脫,無欲無求,宋江從來都掌控不了他。
二、魯智深
魯智深是個和尚。
魯智深是個俠肝義膽,疾惡如仇之人。他在小種經略相公門下做提轄管時,得知金翠蓮父女被鄭屠欺負了。他為給金翠蓮打抱不平,三拳打死了鄭屠。魯智深路過桃花村時,又將要強娶劉太公女兒的小霸王周通揍了一頓。他在大相國寺期間,也不怕得罪高俅,出手救了好友林沖。
加入梁山后,魯智深雖然位居梁山第11把交椅,但他從來不趨炎附勢,是個宋江掌控不了的人。
宋江提出來要招安時,魯智深是站出來反對宋江的人之一。魯智深自身是個一流猛將,身后還有二龍山的一眾兄弟,以及林沖、史進等好友的支持,宋江不敢得罪魯智深,只能好言安撫他。
魯智深的結局不錯。
征討完方臘后,魯智深因為看透了官場的黑暗腐敗,不愿跟隨宋江班師回朝,接受朝廷的封賞,而是留在了杭州。在六和寺居住期間,魯智深遇到了錢塘江漲潮。這時他想起師傅智真長老告訴他的四句偈言:“遇林而起,遇山而富,遇水而興,遇江而止。”頓時大徹大悟,圓寂了。
三、武松
武松是個快意恩仇之人,得罪武松的西門慶、潘金蓮、蔣門神、張都監等人,皆成了他的刀下亡魂。
宋江在柴進府中,贈武松錢財,將武松當英雄人物對待,讓武松大為感動,認宋江為自己的大哥。
上梁山后,武松因為和宋江的志向追求不同,逐漸漸行漸遠了。宋江提出要招安時,武松第一個站出來反對。宋江知道,武松是吃軟不吃硬之人,只能好言勸說,不敢用強硬手段壓制武松。
武松是個重情重義之人,最終還是跟隨宋江招安了朝廷。征討方臘時,武松的多位好友:孫二娘、施恩等戰死,武松丟失了一條胳膊,這讓武松心灰意冷,在六和寺出家了,最終活了80歲。
四、李俊
李俊是來自揭陽鎮的一位好漢。揭陽鎮的好漢都很崇拜宋江,所以他們在梁山上是宋江的支持者。
李俊是宋江的支持者,但他是一個很有主見的人,并不完全受宋江掌控。李俊跟隨宋江招安朝廷后,他不滿朝廷對梁山兄弟們的怠慢,想再次反叛朝廷,但因為軍師吳用不支持,未能實施。
征討方臘時,揭陽鎮的張順、張橫、穆弘、穆春、李立5位好漢戰死,只剩下李俊、童威和童猛。
征討完方臘后,李俊不看好他們的未來,以裝病為由留在了杭州,并讓童威、童猛留下照顧自己。宋江等人走后,他帶著童威、童猛揚帆出海了。3人來到了暹羅國,李俊還做了暹羅國王。
五、李應
李應是李家莊莊主。
李家莊和獨龍崗的祝家莊、扈家莊是盟友關系。
楊雄、石秀和時遷投奔梁山期間,時遷偷盜了祝家莊的公雞,導致時遷被祝家莊捉拿。楊雄和李應的管家杜興是好友,他們找李應說情,想讓祝家莊放了時遷。誰知?祝家莊不給李應面子,不肯釋放時遷,還偷襲打傷了李應,這導致梁山派兵攻打祝家莊時,李應選擇了袖手旁觀。
祝家莊被梁山攻破之后,全莊被梁山屠戮。扈家莊因為派扈三娘幫助祝家莊,也被李逵屠殺殆盡。
李家莊保全了下來,但宋江看上了李家莊的錢糧。宋江派人假扮成官差,以“勾結梁山”為由,將李應捉拿了。之后,宋江帶人救了李應。同時,宋江讓人將李應的家人和全部家產帶上梁山,逼迫李應只能留在梁山。李應不愿加入梁山,所以他上梁山后,態度很消極,不愿為宋江四處征戰。宋江也掌控不了李應,只能讓李應掌管錢糧等工作,這讓李應得以保全自己。
征討完方臘后,李應被朝廷封為中山府鄆州都統制。不久后,他辭去官職,和杜興回到了獨龍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