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施耐庵的《水滸傳》原著中,林沖與魯智深從未交過手,而是看完魯智深演練完杖法之后當場認了大哥:“智深正使得活泛,只見墻外一個官人看見,喝彩道……那林教頭便跳入墻來。兩個就槐樹下相見了,一同坐地。林教頭便問道:‘師兄何處人氏?法諱喚做甚么?’智深道:‘灑家是關西魯達的便是。只為殺的人多,情愿為僧。年幼時也曾到東京,認得令尊林提轄。’林沖大喜,就當結義智深為兄。”
要論淵源,魯智深與林沖的父親似乎有些“交情”,要論身份,林沖是在職八十萬禁軍教頭或都教頭,而魯智深已經不再是種家軍或渭州駐軍兵馬提轄,林沖三十四五歲,魯智深年齡不詳,而且魯智深也沒告訴林沖,林沖直接認魯智深當大哥,看重的應該不是魯智深的年齡或身份地位而是武功。
筆者看過影視劇中林沖與魯智深的三場打斗,那就是老版和新版的水滸傳電視劇和梁家輝、王祖賢、徐錦江演的《水滸傳之英雄本色》,在電影里,魯智深是小弟,林沖是大哥,而且魯智深這個小弟還有點不太聰明的樣子——事實上新版電視劇里的魯智深,也跟原著描述有很大差距。
新版的電視劇中的魯智深有些傻笨,老版的則是威猛、厚重且具有大智慧。但不管怎么說,影視劇中這三次打斗,似乎都是林沖占了上風,這都跟水滸原著的人物設定不符,我們以水滸原著為依據,從三個方面分析就會得出結論:雙方傾盡全力,林沖絕對不是魯智深的對手。
影視劇中那三場打斗,好像是林沖手下留情,這倒也不十分離譜,因為雙方是“友好切磋”,并沒有誰真正想取對方性命。這種“比武較技”恰好是林沖擅長,而魯智深動起手來,難免有些束手束腳。
像林沖那樣的教頭、魯智深那樣的提轄,都是憑武藝吃飯的,但吃飯的方式卻不同:林沖是傳授武功,而魯智深則是要憑武功保命殺敵,他說自己“殺的人多”指的當然不是拳打鎮關西,而是在老種經略相公種師道麾下與西夏作戰。
魯智深身經百戰,老種經略相公對他極為欣賞信任,這才調撥給小種經略相公,這一點小種說得很清楚:“魯達這人,原是我父親老經略處軍官。為因俺這里無人幫護,撥他來做提轄。既然犯了人命罪過,你可拿他依法度取問。如若供招明白,擬罪已定,也須教我父親知道,方可斷決。怕日后父親處邊上要這個人時,卻不好看。”
“邊上”指的是宋夏邊境,魯智深誤傷任命,渭州府尹和小種經略都沒有直接處分權,老種一紙調令,就能把他調回邊軍。
魯智深是真正殺人無數的疆場悍將,這就是他與林沖相比的第一個優勢:林沖只是教人戰技,而魯智深的戰技,在疆場上已經磨煉得爐火純青,甚至可以說是只會殺人不會比武了。
林沖在火燒大軍草料場之前,刀槍從未沾血,在作戰經驗方面,根本就無法與百戰余生的魯智深相比。
戰斗經驗和戰斗技能只是一方面,林沖不及魯智深的第二個方面,就是勇氣和膽量。
林沖在京城的時候,一向忍氣吞聲得有些唯唯諾諾,辜負了他身高八尺豹頭環眼燕頷虎須的張飛體貌。
魯智深與林沖最大的不同,就是林沖連高俅的兒子高衙內都不敢惹,而魯智深別說是面對太尉高俅,就是面對道君皇帝趙佶,也是毫無畏懼。
夫戰,勇氣也。即使武功比對手略遜一籌,只要有勇氣敢亮劍,勝算也會大幅提升,魯智深即使比林沖“武藝”稍差,也會憑著有我無敵的勇氣獲勝。
林沖經驗不如魯智深,勇氣不如魯智深,更重要的是力量也遠不及魯智深,這就是魯智深必勝的第三個原因:在絕對的力量面前,任何招式都是浮云。
魯智深不是梁山一百單八將中最高的,但卻是一百單八將中最壯的:林沖和武松也是身高八尺,但卻沒有腰大十圍。
腰大十圍的名將,在三國時期有個倒曳雙牛的許褚許仲康,在水滸傳中,也僅有魯智深一人而已,曾與盧俊義大戰一百回合(中間馬失前蹄一次)的田虎麾下“屠龍手”孫安,也才“身長九尺,腰大八圍”。
身高九尺的盧俊義說“孫安勇猛,只可智取,不可力敵”,看起來膀大腰圓的人,是足以令同等身高之人忌憚的。
魯智深是純粹的邊軍武將,有將軍肚是很正常的——我們看古代武將畫像,就會發現他們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都腆著肚子。
魯智深身大力不虧,倒拔垂楊柳的力氣,甚至可能不在“西府趙王李元霸”之下。李元霸是隋唐第一猛將,他的八百斤大錘,未必能有魯智深拔出的那棵垂楊柳沉重,而且拔樹的時候還要考慮大樹根的抓地力,拔八百斤的樹木,沒有八千斤的力氣是不行的。
說魯智深是“水滸第一大力士”,估計絕大多數讀者都不會反對,連武松的力氣,也遠不及魯智深。
青面獸楊志跟林沖、魯智深都單挑過,楊志對林沖沒有表現出特別的尊重,但是跟魯智深合伙拿下二龍山之后,卻是魯智深坐頭把交椅、楊志坐第二把交椅,后來去的武松就只能坐第三位了,這一點去二龍山求助的桃花扇小頭目看得很清楚:“寶珠寺里大殿上坐著三個頭領:為首是花和尚魯智深,第二是青面獸楊志,第三是行者二郎武松。”
林沖上了梁山之后,好像忽然變了一個人,丈八蛇矛之下極少有幸存者,但是我們說的影視劇中的三次打斗,都是在林沖上梁山之前進行的,所以不能以“馬上林沖步下武松”為依據認為林沖的綜合實力強于魯智深。
楊志跟魯智深林沖都單挑過,雙鞭呼延灼也跟魯智深林沖單挑過,我們細看水滸原著就會發現,呼延灼打魯智深更費勁。
呼延灼以逸待勞迎戰騎著大白馬從二龍山到桃花山長途奔襲的魯智深:“二馬相交,兩邊吶喊,斗四五十合,不分勝敗。呼延灼暗暗喝采道:‘這個和尚倒恁地了得!’兩邊鳴金,各自收軍暫歇。”
林沖對戰呼延灼,宋江已經安排好了車輪戰術:“兩個正是對手,槍來鞭去花一團,鞭去槍來錦一簇。兩個斗到五十合之上,不分勝敗。第三撥小李廣花榮軍到,陣門下大叫道:‘林將軍少歇,看我擒捉這廝!’林沖撥轉馬便走。”
熟讀水滸原著的讀者諸君,對魯智深林沖二人的人品武功,自然會有一番公正的評價,那么在您看來,魯智深和林沖使出渾身解數以命相搏,最終勝者應該是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