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年間。那時候,朝廷上下看起來一片太平,但實際上腐敗橫行。
權臣蔡京、童貫等人把持朝政,魚肉百姓。皇親國戚之間為了爭權奪利,不擇手段,朝堂烏煙瘴氣,百姓生活苦不堪言。
楊志出身武舉,曾經做過殿前制使官,有本事也有名望。
然而,天有不測風云他在押送花石綱時出了岔子,船翻了,東西沒了,官也丟了。這事兒一出,他的前程就算徹底斷了。
不過,楊志還有一線生機。他的恩人梁中書看中了他的能力,決定給他一個機會,讓他負責押運生辰綱。
這生辰綱可不是一般的貨,是梁中書為了討蔡京歡心,專門準備的大筆金銀珠寶。這批貨要送到京城,途經重重險阻,押運任務極其重要。
楊志接了這個任務,心里是又緊張又興奮。他知道,這是他東山再起的機會,只要完成任務,前程就能重啟,甚至可能讓楊家將的威名再現。
于是,他帶著得力助手虞候、老都管,還有一隊挑擔的士兵,踏上了押運之路。
一切本來順利得很,但偏偏人在路上,禍從天降。這天,楊志一行人走到黃泥崗,遇上了一伙人。
這伙人不是普通路人,而是晁蓋帶領的七星好漢。
晁蓋是梁山的創始人之一,力氣大,膽子更大。這次,他伙同智多星吳用、赤發鬼劉唐、入云龍公孫勝、阮氏三雄和白勝,打算劫取生辰綱。
為啥要劫這東西?一來他們看不慣官場腐敗,二來也是為了生計。
但劫生辰綱可不是普通的搶劫。這是死罪,一旦失敗,他們就得掉腦袋。
晁蓋心里清楚,風險大,回報也大。他手下的吳用更是深諳此道。
吳用是個謀略高手,腦子轉得比誰都快。他知道,楊志是個硬茬,硬碰硬未必能贏,于是決定用計謀解決。
吳用的辦法簡單又高明。他知道,正面交鋒風險太大,便想了個法子:下蒙汗藥。
他讓公孫勝裝扮成賣餅的小販,帶著下了藥的餅去接近楊志一行人。阮氏三雄則裝成普通路人,把餅遞到了楊志手下的士兵手里。
楊志雖然是個老江湖,但這一回還是沒防住。他一看餅沒什么問題,就讓人吃了。
士兵們吃得滿嘴流油,沒過多久,就一個個倒下了。楊志也沒能幸免,他昏迷過去,被晁蓋等人捆了起來。
劫案就此完成,晁蓋等人成功奪得生辰綱,沒費多少力氣,也沒人傷亡。這一場“智取”,可以說是滴水不漏。
但如果當時吳用沒用這個法子,而是選擇硬攻,情況會怎樣?我們不妨大膽假設一下。
晁蓋手里有七個人,雖然人數占優,但實力參差不齊。劉唐和公孫勝武力值算高,晁蓋有力氣但武藝一般,吳用雖聰明卻不是以武力見長,阮氏三雄配合默契但單打獨斗不強,白勝更是幾乎沒有戰斗力。
楊志這邊的人雖少,但他本人是武舉出身,武藝高強,心理素質也過硬。他還有虞候和老都管兩個得力助手,以及一群訓練有素的士兵。
別看這些士兵武藝一般,但在混戰中也能發揮不小的作用。
如果雙方硬碰硬,楊志肯定會集中力量先解決七星里較弱的幾個人,比如阮氏三雄和白勝。這一招不僅能減少敵人的人數,還能打擊他們的士氣。
晁蓋等人雖然人數較多,但心理上未必能做到像楊志那樣有必死的決心。一旦有人倒下,隊伍可能會產生恐慌,甚至潰敗。
結果
如果硬攻,勝負難料,但雙方必定都損失慘重。晁蓋等人可能會因為害怕被捕而選擇撤退,楊志則會拼盡全力護住生辰綱。
即便晁蓋等人最終奪得了生辰綱,他們的損失也會讓后續行動變得困難重重。
相比之下,吳用選擇智取的方式,不僅降低了風險,還提高了成功的概率。這場劫案看似簡單,但背后是吳用對局勢的精準判斷。
參考資料:[水滸傳,作者:施耐庵]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