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吉林市昌邑區人民法院成功調解一起工傷損害賠償糾紛,促成當事人簽訂調解協議,既維護了勞動者合法權益,也讓雙方化干戈為玉帛。
2022年1月,陳某與甲公司簽訂勞動協議書,被指派到乙公司從事產品檢查交接工作。同年6月,乙公司員工遲某某駕駛叉車倒車時,不慎將正在工作的陳某撞傷。經醫院診斷,陳某左脛腓骨遠端粉碎性骨折、左踝關節脫位,后鑒定為九級傷殘,誤工期至評殘前一日,護理期和營養期均為90日。陳某據此向兩公司索賠各項經濟損失共計20萬余元。
辦案法官了解案情后,明確本案焦點為工傷賠償。考慮到若直接判決,后續涉及勞動能力鑒定、工傷保險待遇賠償等事項,耗時費力且難以快速獲賠,同時持續訴訟也會影響企業形象與經營,遂決定以調解為突破口,力爭一次性化解矛盾。
法官向雙方解讀工傷賠償相關法律法規,詳細說明賠償項目及計算標準,闡明調解的便利之處。在陳某同意調解后,又向兩公司講清員工致傷陳某的法律后果。經耐心調解,雙方積極磋商賠付數額,最終達成協議:甲公司與乙公司各給付7.5萬元,共賠付15萬元給陳某。
此案的成功調解,有效維護了勞動者權益,也化解了社會矛盾。昌邑法院相關負責人表示,將繼續踐行“如我在訴”工作理念,探索勞動爭議糾紛解決新途徑,努力實現勞動爭議案件一次性解決,兼顧政治效果、法律效果與社會效果的統一。
吉林日報全媒體記者丁美佳
圖片來源:吉林市昌邑區人民法院
責編 姜岸松
二審 丁美佳
終審 李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