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這么有錢,為什么不再把榮耀買回來?
既然已經賣出去了,那就覆水難收了!畢竟榮耀現在不是一個手機品牌了,而是一個做手機、手表、電腦具有AI優勢的企業了,這個企業背后有投資人,有國資委甚至還有各地區的經銷商(也是股東)的投入!
榮耀股權已形成"國資+渠道商+員工"的復合架構:深圳國資委通過多家投資平臺持股約21%,全國30余家核心經銷商聯合持股9.85%,剩余股份由管理團隊與期權池持有。任何收購均需協調數十家主體訴求,交易成本極高。
那么華為如果要買回來,需要花費多大的成本?
部分股東信息截圖
據2025年Q1投行評估,榮耀估值達450億歐元(約3540億人民幣),較2020年出售價(約1000億)暴漲3.5倍。華為若啟動回購需動用巨額現金儲備(2024年報顯示現金等價物約1760億元),可能影響其半導體研發投入(年研發支出近1600億)。
曾經分開是因為制裁,雖然現在華為可以實現一定程度的自主可控,回歸后憑借華為可以打造華為特色化,但這背后牽扯的利益鏈很多,也有很多人的夢想,希望把榮耀打造成為一個有行業地位的企業!
目前榮耀在2024年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份額達5.8%(IDC數據),其中歐洲市場同比增長17%,份額突破6.2%(Counterpoint);AI終端生態初顯成效,MagicOS設備激活量突破2億臺。
而且榮耀憑借著過去以往的成績也證明了,有能力獨立,有能力做出好成績!只是2025年開年來遇見一些挑戰!但榮耀也在蓄勢待發!但榮耀在未來還是可以和華為合作的,可以更加深度的合作,建立強關系,也是非常好的方式!
而且雙方也展開了很多合作了,例如024年榮耀向華為支付專利費約7億美元,同時獲得5G/影像技術授權。在HarmonyOS NEXT生態中,榮耀筆記本已實現多設備互聯功能互通。這說明技術合作這條路是通的,何必非得買回來呢?
雖然榮耀2025年遇到點挑戰,但榮耀自己也能應對!今年(2025)全球手機市場有點冷(第一季度出貨量跌了8.7%),榮耀也在想辦法:例如拼AI,新手機(Magic6系列)裝了大模型芯片,搞視頻生成比對手快一倍多。例如:合并了國內一堆代理商,自己開的直營店猛增(1800家,比去年多35%)例如:沖海外,在東南亞開了新工廠,避開歐美關稅麻煩。
不過兩家可以深度合作也能節省成本,華為把好用的無線連接技術(星閃)給榮耀用,讓榮耀的智能設備連接又快又穩(延遲降低到原來的三十分之一)。兩家在南京合建AI實驗室,共同訓練大模型,一年能省下8個多億。榮耀出海可以蹭華為在全球的云服務基礎設施,省了不少合規成本(比如在拉美省了31%)。
現如今榮耀現在翅膀硬了,管理層和股東們也都想把榮耀做成一個響當當的獨立大品牌。華為再把它買回來,要花的錢太多、談的股東太多,會拖累自己搞核心技術的步伐。關鍵是,現在這樣也挺好:華為專心搞高端(比如賣近9000塊的Pura80),榮耀主攻中端大眾市場(2000-4000塊的手機占它銷量的68%),兩家在技術上還能互相幫襯,一起賺錢。
就像前榮耀老板趙明說的:“分開讓我們更靈活,但跟華為的技術血緣始終是我們的硬本事”。這種既是對手又是伙伴的關系,其實挺聰明,也體現了中國科技產業鏈的能耐和韌性。對此大家是怎么看的,歡迎關注我“創業者李孟”和我一起交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