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中國空軍最近整了個大動靜,真叫一個豪橫!主角是誰?就是咱們的王牌隱身戰機——殲-20!以前都說它主要負責空戰,"踹門"打掉敵方關鍵節點,現在可好,它居然也能當"炸彈卡車"用了,掛載著滿滿的精確制導武器往前沖,這消息一出來,很多人都在問:那還要專門的"炸彈卡車"殲-16嗎?它是不是該停產了?今天咱就來掰扯掰扯。
殲-20,這名字就是實力的象征。它的核心任務啥時候都是奪取制空權,通俗點說,就是把天上敵方飛機干趴下或者趕跑,讓天空成了我們的地盤。
憑借頂尖的隱身能力,它在敵人雷達眼皮子底下穿梭像披了隱身衣一樣,超音速巡航更讓它來去如風,對手雷達還沒看清它呢,它已經在敵人戰機頭上扔導彈了!殲-20肚子里那個專門放空空導彈的大彈倉,就像個移動小軍火庫,是它空戰制勝的法寶。
但空軍的活兒可不只是打空戰那么簡單。現在仗怎么打?
要求多面手!看人家美國空軍的F-22這種頂尖五代機,也在琢磨著給機翼下掛點空地導彈,讓空戰高手順便干點扔炸彈的活兒。咱們的殲-20,在這方面早就有潛力,它主彈倉旁邊的側彈倉,深度和長度都能塞進那種專門用來搞定點清除的衛星制導炸彈或者滑翔炸彈。
更有意思的是,殲-20被拍到過外掛超大號副油箱的畫面,外掛重武器的路子也不是封死。未來給它開發專門的復合外掛架完全可行,咱的技術實力擺在那兒。想想吧,一架自帶頂級隱身光環的“移動彈藥庫”突然出現在敵關鍵目標頭頂上投彈,敵人得多懵圈?
這種點穴式的打擊
,戰術價值無法估量。
這肯定就有人問了:殲-16咋辦?那可是當前我們最厲害的“炸彈卡車”啊。殲-16的優勢確實明擺著:掛得多!理論最大掛載能到8噸甚至更多,機翼下那11個掛點就跟搭積木似的,什么對地導彈、反艦導彈、巡航導彈、激光制導炸彈、反輻射導彈甚至鉆地彈,幾乎“菜單”上有的它都能往上懟,火力持續性特別強。
另外它油多航程遠,經得起在戰場上空“磨洋工”,為地面部隊提供長時間的火力支援。這些都是目前還在改進階段、主要精力放在空戰能力上的殲-20多用途型號暫時比不了的地方。
所以簡單說“因為殲-20能掛彈,殲-16就得立刻停產”,這想法太簡單了。兩款戰機壓根兒是兩條不同的賽道。殲-20的轟炸特長走的是高端路線:利用它的隱身特性悄無聲息、精打細算地去炸那些對手防護嚴密、價值最高的核心目標(像指揮所、雷達站、導彈發射架這些高價值目標)。它對后勤維護條件要求高,每次作戰任務的復雜程度也不在一個水平。
殲-16干的,是用超強載彈量搞
密集的火力覆蓋
,或是在一些相對不那么危險的空域精確打擊大量目標,提供持續的火力支援。它技術成熟,部署反應快,是戰場前線上不可或缺的“力量倍增器”。它和殲-20是互補關系。現階段,殲-20多用途性能還屬于“添頭”,殲-16承擔了最重的對地對海火力輸出任務,它的重要性短期內無可替代。
回頭再看看咱們中國空軍的裝備清單,非常清晰地體現出“高低搭配、精干高效”的思路。殲-20是引領未來的尖端核心力量;殲-16則是最主力、最成熟的多用途戰機,擔當戰術打擊的重任;再加上升級改進的殲-10C、遠程打擊能手轟-6K/N等機型,各有所長、配合無間。
隨著殲-20家族不斷壯大和升級迭代(尤其是傳聞中的殲-20雙座改進型,專職指揮和縱深穿透打擊),它的多用途任務占比肯定會穩步上升。
但“上升”不代表“取代”殲-16。殲-16目前的任務定位明確,產能穩定,它的作用仍然極其重要且不可或缺,可以預見的未來,殲-20和殲-16這對“影子刺客”與“重錘將軍”,將繼續并肩作戰,共同支撐起我們中國空軍面向未來戰爭的“長槍短炮”。這才是我軍裝備發展的真正豪橫之處。
殲-20的“彈倉帶貨”,展示了它從頂尖劍客向全能戰士拓展的雄心;而殲-16“重裝列車”的地位依然堅挺。
中國空軍的強大,正在于各類戰機的深度協同,而非單個裝備的孤軍奮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